DR与传统X线在诊断方面的优势对比分析

时间:2022-09-26 02:16:48

DR与传统X线在诊断方面的优势对比分析

DR即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是由电子暗盒、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等组成,是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转换为数字化图像,是一种广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而狭义上的直接数字化摄影即DDR(DirectDigit Radiography),通常指采用平板探测器的影像直接转换技术的数字放射摄影,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1]。

使用KODAK DR3000 2年多来,其种种优势明显体现出来:DR具有低的辐射剂量;具有高质量图像;工作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特别是影像质量显著提高,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很好的调整窗宽、窗位,有目的的观察各层次的结构,发现大量常规X线摄影无法发现的或者不清楚的病灶。现只就诊断方面的优势进行对比分析。

外伤隐匿骨折的应用

我院为基层医院,首诊的有较多外伤患者,据不完全统计,外伤患者约占我科工作量的38%,提高骨折诊断准确率十分重要,其临床意义不言而喻。

肋骨骨折:胸部肋骨骨折很常见,以往漏诊或误诊很多,主观因素是一原因,另一原因是传统X线胶片(12×15英寸)无法包括全部膈下肋骨,且摄影质量差;现DR显示的信息量大,通过调整窗宽、窗位,能精细的、有目的的分别观察膈下、膈上肋骨,特别是季肋区骨折,能有效减少误诊、漏诊,经临床反馈及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显示效果良好,解决了大部分因肋骨骨折而造成的医疗纠纷。

脊柱横突、棘突骨折:特别是腰椎,与椎体对比,其横突与棘突较小,往往X线穿透过多,且外伤患者常有腹部肠管充气重叠,均影响诊断,易造成漏诊,现DR能较好显示其隐匿骨折,发现率较前明显提高,特别是棘突骨折,往常较少发现,现发现59例/2年。

肺部隐匿病变的发现

心后病灶:我院常规摄胸部正位片,传统X线不易显示心后肺纹理,而造成漏诊,特别是心后较大肿块或炎症时,不应漏诊,现DR均能清晰显示胸椎及心后肺纹理,而不影响其他肺部的诊断。自使用DR以来,发现心后病灶35例/2年,经CT证实为肿块或炎症。

膈下病灶:发现膈下病灶29例/2年;可疑病灶8例,经CT证实6例。

肺部病灶的空洞及钙化:传统的X线密度分辨率无从谈起,DR能观察到较大的钙化或空洞,起到一定体层的作用,提高诊断率,发现钙化灶12例/2年、空洞25例/2年。

病灶的测量更精确

传统X线因其焦物-焦片距不一,其放大率也不一致,造成测量结果失真;微小病灶不易测量,普通X线测量误差较大;不能测量角度等。DR提供的后处理功能中,消除了病灶的放大率;微小病灶经放大后测量,其精确度明显提高;可以方便测量角度等等。

软组织层次增加

传统X线软组织影模糊不清。DR能较好显示部分软组织肿块或肿胀(如髌上膝关节积液、肘关节前后脂肪垫等显示较好,其征像对提示隐匿骨折有重要意义);软组织小异物,特别是石头或玻璃,通过适当的调整窗宽、窗位,认真观察,很好发现病灶,发现石头或玻璃15例/2年。

以上是使用KODAK DR3000以来的一些在诊断方面的优。通过数字化摄影技术后应用,提高了影像质量和诊断水平,使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扩大了影像科的诊断水平。数字化DR成像系统由于曝光时间短、操作方便,从而避免了患者过多的X线辐射,缩短了操作时间及可消除运动伪影,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流通量及工作效率,为诊断提供高质量的图像资料。因此,数字化X线摄影影临床应用价值巨大、应用前景广阔[2,3]。

参考文献

1 袁聿德,主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4-116.

2 袁林秀,杜耀明.数字摄影DR在放射工作中的应用.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3593.

3 郭良栋,徐茂星.多功能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的临床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3(22):358-359.

上一篇:生姜在《伤寒论》经方组方配伍中的作用 下一篇:小儿急性喉炎1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