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佳:爱上赵季平,爱上他的如歌人生

时间:2022-09-26 12:59:30

我扎扎实实地爱这个男人,我要自己所有的爱用来守护他,守护这个家,一辈子。

――张宁佳

赵季平,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然而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著名的电影电视剧作曲家。从1983年的《黄土地》开始,到后来的《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水浒传》《大话西游》《大宅门》《乔家大院》《梅兰芳》《孔子》等,一首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曲目,均出自赵季平这位音乐大师之手。

提起赵季平,就不得不提到他生命中3位重要的人第一任妻子孙玲、儿子赵麟,还有第二任妻子张宁佳。孙玲是赵季平的结发妻子,相濡以沫30年,直到2002年8月19日病逝,她奉献自己的一生造就了赵季平和赵麟两个音乐家。

孙玲去世之后,赵季平的生活和精神都变得无依无靠。经人牵线,小他18岁的张宁佳走进了他的生活,她用她的聪慧善良、勤劳朴实和对他的欣赏,打造了一个音乐骄子的新生。张宁佳也是位久负盛名的艺术家,可她却一直安静低调地隐身在赵季平的身后,不求名不求利。

2011年11月22日,记者在西安有幸采访到了赵季平和张宁佳,揭开了这对与音乐相伴的模范夫妻幸福生活的秘密。

好女人降临:“我,是你同学给你派来的女朋友”

2003年国庆长假的第三天,张宁佳走出咸阳机场,打了辆出租车直奔西安。这是个淅淅沥沥的雨天,远远望去烟雾迷茫,西安城仿佛影影憧憧。

车子很快到了目的地,张宁佳裹了裹身上的披肩,借此平复了一下“怦怦”乱跳的心。她敲了敲门,宛如一个初见老师的学生。门开了,一个中年男人,疑惑地看着她。

眼前的这个男人正是赵季平。她笑了笑,想了很多次的话脱口而出:“报告赵老师:我,是你的同学张坚给你派来的女朋友。但是你千万不要有压力,有缘分才能在一起,没有缘分的话你就是我的老师。”

她的话让赵季平笑了,忙请她进门。赵季平怎么也没想到张宁佳会以这种方式,“单枪匹马”从成都“杀”过来,反倒让他有点措手不及。然而张宁佳的开朗、智慧让赵季平非常欣赏,接下来的聊天,尤其是对音乐的共同见解,更是让彼此惺惺相惜,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两人的这次初识得益于一个人:张坚。

张坚是有名的作曲家,是赵季平的发小,也是他西安音乐学院的同学。张坚一直牵挂着赵季平,自从孙玲病逝之后,赵季平的生活一团糟,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孙玲是一个贤妻良母,和赵季平相扶相持的30年中,一直默默地承担了生活中的一切,所以赵季平一直都不会做饭,而儿子赵麟常年在北京忙事业也无暇照顾他,孙玲这一离去让赵季平变得无依无靠。

张宁佳是有名的川剧演员,1983年进京拍摄大型神话川剧电影故事片《芙蓉花仙》,饰演主角花仙,声名鹊起,被选为全国青联委员,也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离异之后难觅知音一直带着女儿婷儿独自生活。张坚和张宁佳经常在一起合作录音,两人也是多年的老友。

然而赵季平和张宁佳两人,彼此对对方都是只闻其名,互不相识。张坚觉得两人都不错,就有意当这个媒人。

那还是2003年9月的一天,张坚试探着问张宁佳:“你最近找到对象没?”“没有啊。”张坚立马认真地说:“我给你介绍一个但是我不知道你嫌不嫌他老?”“多大年纪?”“58岁。”“大18岁啊,挺好。”两个人一问一答,张宁佳都是随口应承,因为给她介绍对象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但张坚为人是非常严谨的,看他认真的表情张宁佳不由得警觉:“谁啊?”“赵季平。”“他没太太啊?”“他太太去世了。”“行,那没问题。”赵季平的音乐打动过无数人的心,这其中就有张宁佳,因为他的音乐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两天之后,张宁佳正开着车回家,张坚的电话打过来了:“赵季平愿意见你,10月1日到成都来见你一面,我把你电话给他了。”挂了张坚的电话,张宁佳对这事也认真起来。结果临到国庆,赵季平又有事过不来了。张坚跟张宁佳商量:“要不然把照片寄给他?”张宁佳笑了:“这方式也太老土了,脆自己去一趟西安吧。”

因为对赵季平的这份“欣赏”,张宁佳只身而来。

这之后,张宁佳赵季平一个在成都一个在西安,两人开始电话、书信往来,彼此对对方了解越多,感觉越好。

赵季平了解到张宁佳12岁“坐科”(指入科班学戏),从腰腿功、毯子功和把子功练起,14岁开始登台表演,一路走来吃了很多的苦流了很多的泪,终于在20岁的时候凭借《芙蓉花仙》一剧红遍大江南北。当年仅此一剧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外就演出了一千多场。然而盛名之下,她却急流勇退,选择到学校进修充电,并远离舞台留校任教民乐教师至今。

张宁佳的才华横溢和淡泊名利,让赵季平非常欣赏。就这样,两颗心走得越来越近。

平实不平庸:甘做大男人身后的女人

可是一路相处下来,张宁佳越来越诚惶诚恐。赵季平名气太大了,她在赵季平面前就是一个小学生,总忍不住问自己:我能做什么?我不知道他需要什么?他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是要一个贤妻良母,还是要一个有事业心的女人7我能不能双肩挑?

“如果我把事业牺牲了来辅助他,他会不会看不起我,觉得我什么都不是;如果我在他面前高调,强调我自己的事业,那么这个家谁来照顾?”

张宁佳感觉自己像一个拾荒者,开始整理内心深处的时光底片。如今早已过了誓言“繁华落尽,此生不渝”的年龄,却无奈经历了“踏马离去,只有伊人独泣”的感情伤痛,虽然曾经的青春岁月已经风轻云淡,但是内心深处对什么是幸福的婚姻生活却充满了疑虑。这么多年我凭自己的本事、工作,可以过得很好,为什么要结婚?

好友得知之后约她散心聊天:“你是一个传奇的女人,你知道吗?你知道你身上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吗?泼辣,大气,无所畏惧、敢作敢当,敢于掌控自己的人生。”

好友的一席话,让张宁佳茅塞顿开是啊,现在的自己是对未来的人生胆怯了。想想当初只身一人来到西安与赵季平初识的勇气,她内心深处那种不服输的劲全冒出来了:不去做,怎么知道结果是好是坏!

就这样,在孙玲过世之后3年,赵季平和张宁佳结婚了。

张宁佳知道幸福来之不易,所以在婚后的生活中非常精心。周围的朋友都说,赵季平就是有这种魔力,把以前那么一个大女人驯服成了如此顾家的小女人。而张宁佳始终认为赵季平是家里的NO.1,虽然赵季平个人未必这样认为,但是她作为一个妻子,就应该把他的生活打理好,让他安心创作。

赵季平正是得益于张宁佳在生活中的这种奉献,又走向了他音乐创作的第二次高峰。特别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南京大屠杀谱写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和平颂》,于2005年5月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演出,开了中国民族音乐联合演出之先河,被音乐界赞誉为“西方有贝多芬的《欢乐颂》,东方有

赵季平的《和平颂》。”

而两人婚后的生活平平淡淡,每天早上起来,张宁佳都要给赵季平按摩,在这种琐碎的周而复始之中,她不禁想起当初自己在舞台上的光彩,难免有时空倒错的疑惑:生活中的这个人是我吗?人一生中,父母把自己养大,支撑自己的就是要好好奋斗,去做自己的事业,要自强自信自立。40岁之前奋斗了这么多年,突然就这么放弃了,意义何在?

但这个问题张宁佳不久后就想通了。看着孩子萦于膝前,爱人事业如此成功,她的内心分外平静和踏实,每天都过得充实且饱满。遥想自己当年虽然事业成功,周围掌声不绝于耳,生活五彩斑斓绚丽多姿,但是看起来是那么的不真实,付出太多了,心也太累了。每天能看到家人的笑脸,在张宁佳看来格外珍贵。张宁佳对自己说:我要的就是在平实的生活中过得不平庸,努力去寻找生活中真正的光彩,而不是丢掉本质去寻找浮华的东西。

幸福婚姻的秘密:大女人和大男人彼此欣赏

结婚之后,为了更好地照顾赵季平,张宁佳离开了钟情的川剧热土成都,调进了西安音乐学院。

赵季平一直保持着每天上午进行音乐创作的习惯,张宁佳的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随着他的规律而调整。每天早上准时6:30起床,做好早点,然后8:00去上课,10:00又赶回家中做好中饭,中午1:00回到学校直到下午5:00回家,赶着做晚饭。

作为家中的女主人,为让赵季平有足够的精力安心创作,她从没让他洗过一次衣服,做过一个菜,操心过任何一件事。

赵季平的音乐符合张宁佳的审美,她深切地感受着他音乐里的情,感受着这个男人的博大。她是一个看重精神享受大于物质追求的女人,在他的音乐中她寻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

每次张宁佳站在书房门外,总会被他吸引。他在她精心装饰的书房里,弹着钢琴时不时停下来改改谱子,专心创作的样子神采奕奕忘乎所以,她常常看得呆住了。等他停下来,她才想起来,走进去招呼着给他洗头,擦干之后自己再拿剪刀给他理发。他像个孩子一样听话,每每那个时候她的心里都会涌起满满的幸福感。她就这样被这个口口声声说“对你没什么要求”的男人降伏了。

她养了很多猫。起初只是看见院子里有流浪猫,就买了猫食喂它们,那些可怜的猫就跟着她,久而久之家里收养了很多野猫。每当她回到家在小院子里忙活,清点猫的数量,忍不住念叨:“这个猫是新来的,昨天那个猫又走了。晶晶过来……”喊着名字给这一大群猫喂食,偶尔猫生病了,她还要身兼兽医给猫打针吃药。赵季平总是会站在窗户那里看,虽然他不会帮她,但是会在那里指手画脚:“左边这个喂少了,右边那个喂多了……”她知道他的眼神一直跟随着她,这就足够了。她的一举一动他都欣赏,欣赏她的善良、她的细心、她的优雅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所以,她心甘情愿地为他做任何事。

只要跟他相关,她都想得很周到,他一伸手总能拿到他想要的,从早上的牛奶到每天的三餐,他喜欢吃什么她就做什么。她卤的肉比外面肉夹馍的肉好吃多了,蒸的包子也比外面的强很多,面条也做得非常筋道……

甚至孙玲的祭日、清明节,赵季平和赵麟父子忙,都是张宁佳在张罗。好友忍不住问她:“你怎么能够做到这些?”张宁佳笑笑:“我想得很朴实,因为她(孙玲)对赵老师好。”好友忍不住佩服:“你对他展示的是这么敞亮的胸怀,他不欣赏你也难。”

结婚这么多年来,她从没留赵季平一个人在家过,仅2011年6月的一次,还是为他《幽兰操》的香港首演救场。

赵季平的《幽兰操》女高音选定的本是谭晶,怎奈谭晶临时有事去不了,赵季平心急不已,因为《幽兰操》不同于任何其他曲目,是小提琴、古琴、女高音与乐队的合作。女高音也是作为一种乐器来配合的,其中的旋律很难唱,一般人很难驾驭这个作品,尤其是结尾部分,韵律太长音乐线条也非常长,找到合适的人选简直太难了。张宁佳知道后安慰他:“没事,我来。”赵季平愣了一下,随即说:“就你了。”这么多年他已经习惯了她的淡泊名利,以至于忘记了她是一名优秀的川剧演员,而川剧与其他剧种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特别高的高腔,更何况她在民乐方面可是很有实力的女高音。这一次,非她莫属。

演出临行前张宁佳非常担心赵季平的生活,早早把面做好,臊子做好,全都放在冰箱里,一再地叮嘱他:“水开了,把面下进去,臊子也要热一热,然后一拌就能吃。”赵季平打趣她:“你放一百个心去吧。”

张宁佳的救场,让赵季平《幽兰操》的首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赵季平常常想:为了他,为了这个家,她无所不能。有了她,他不仅创作迎来了第二次高峰,仕途也是一路顺畅,从陕西歌舞剧院院长到西安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主席。周围人都说张宁佳旺夫,每次她听后都十分满足和幸福。

繁华落尽,她眼中最幸福的一幕依然是饭桌上,一家人聊聊一天的趣事,愉快地吃饭,吃完饭女儿婷儿挺着撑起来的肚子说:“妈妈,你做的饭太好吃了。”然后走过去对赵季平说:“伯伯,你拍拍我的肚子,看看有多饱啊。”

时至今日,这对夫妻已然成为明星圈子里的模范榜样,夫妻俩婚后多年相亲相爱程度比当年更甚。谈及大女人这个话题,张宁佳和赵季平相视而笑,张宁佳道:“我以前也许是为自己事业奋力拼搏的拼命三郎,如今已然成了照顾家人的大当家。其实当你真的爱一个人,愿意为对方做任何事情时,选择或者转换就会变得自然而然,毫不费力。我会忠诚地守护着这个家,一辈子。”赵季平深情地拉过妻子的手,两双满是皱纹的手叠在一起,是那么的美――用赵家术语说,这叫琴瑟和鸣。

上一篇:单身女人林心如:我是自愿“剩下”的 下一篇:红色妖精折腾绿色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