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一民悲情卸任中兴总裁 侯为贵换帅能否追赶华为

时间:2022-09-26 12:48:00

担任中兴通讯公司总裁达6年之久的殷一民突然卸任,改由更懂市场运蕾的史立荣接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人事变动,而是中兴通讯感受到市场竞争压力后作出的下一个全球战略。

3月30日,一则在业内流传多时,却总被中兴通讯否认的传言终于成为现实:中兴通讯向外界宣布,经董事会决议,原总裁殷一民离任,改由执行副总裁史立荣接任,而侯为贵继续任公司董事长。

中兴通讯突然换帅,立即引来外界关注。据了解,接替殷一民职位的史立荣是公司元老级人物,根据其履历,他在中兴通讯的任职经历最早可追溯至1989年,而在公司执行副总裁位置上,史立荣呆了11年之久。

业界认为,自殷一民掌舵中兴通讯以来,虽然发展一直不错,但与“死对头”华为相比,明显存在发展过缓的问题。而这正是导致殷一民下台的根本原因。

换帅迷雾

2004年年初,当时正值40岁的殷一民从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一手培养出的5位高层中脱颖而出,顺利接替侯为贵任总裁一职。6年过后,他也到了和这个职位说再见的时候了。

3月30日下午,刚刚在股东大会上接受严苛“拷问”的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身着灰色布夹克,面对记者的采访,表情轻松。对于记者逼问的“敏感”话题――为何去掉为中兴通讯立下功劳甚多的殷一民总裁职位时,侯为贵回答说:“殷总在任6年,身体上、工作上都承受了很多压力。辞去总裁职务,这不影响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稳定。”侯说,去职后的殷一民仍保留中兴董事之位。

寥寥几句之后,侯为贵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刚任总裁的史立荣身上。在他看来,技术出身的史立荣,做过研发,管理过生产,长时间负责销售,对未来全球市场的布局和突破点会有清晰把握。从他的这番评价中,显然是认为长期搏杀在全球销售战火中的史立荣,才是中兴通讯最好的掌门人。

然而,身体不好、工作压力大是中兴换帅的理由吗?事实上,关于中兴通讯换帅一事,经历了颇多曲折。早在2009年时,就有传闻称殷一民因未完成董事会制定的目标任务,引起了大股东的不满。

事实上,这并不能成为理由。在殷一民执掌中兴通讯期间,公司业绩一直在稳步前进。据了解,殷一民就任中兴通讯总裁的最近3年里,公司总资产、净资产由2006年底的257.61亿元、113.26亿元分别增至2009年9月30日的596.92亿元、163.61亿元。分别增长131.71%和44.46%。

公司收入2007年度为347.77亿元,2008年度为442.93亿元,2009年为602.73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49.81%、27.36%、36.08%;公司净利润2007年度为12.52亿元,2008年度为16.60亿元,2009年为24.58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3.26%、32.58%、48.06%。

但这一份亮丽的成绩单仍然不能阻止中兴换帅的传闻满天飞。

在3月初举办的供应商大会上,中兴通讯财务总监韦在胜在发言中提到“代替现任总裁殷一民先生”,进一步证实了殷一民离职的消息。

3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兴通讯即将出现重大的高层人事变动,在3月底举行的董事会换届之时,殷一民届时可能会离开中兴通讯。对此。中兴通讯紧急出面澄清,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上述人事变动,表示报道与事实不符。

但事后证明这只是公司惯用的公关策略而已。

来自华为的压力

殷一民突然卸任,确实是因为董事长侯为贵透露的身体原因吗?业内认为,殷一民离职的最重要原因,是他在任的6年中,中兴和华为在规模差距上越拉越大,而不是来自身体或是工作上的原因。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表示,“史立荣接替殷一民出任总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事变动,这关系到中兴通讯下一步的全球战略。”而一位熟悉中兴通讯的知情人士认为,中兴通讯此次高层变动看似突兀,其实是预想的结果。背后原因是不满中兴明显落后于任正非领军下的华为。

3月30日,中兴通讯召开董事会讨论换帅一事的第二天,华为了2009年度报告。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达到14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净利润则达到183亿元,净利润率为12.2%。以销售额衡量,去年华为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份额已超越阿朗及诺西,成为仅次于爱立信的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厂商。

显然,在全球电信设备舞台上,华为已然争取到了一个显赫的位置。根据Gartner最近的统计:2009年,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从去年的11.5%上升至14.2%,趋近爱立信的20.8%。更重要的是,华为由于业务及财务上的稳健成长,已经与诺西、阿朗等传统对手拉开了距离。

而中兴通讯如何呢?据截至2009年12月31日的财报显示,中兴通讯业务收入为602.73亿元,较2008年增加36.08%,实现净利润24.58亿元,较2008年增加48.06%。但与华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尽管去年全年业绩不错,但这个成绩并不合侯为贵的心意。来自中兴通讯内部刊物的信息显示,在2008年经营工作会议上,侯为贵已明确提出了销售额冲刺100亿美元的经营目标。然而以目前2009年营业收入602.73亿元计算,中兴通讯这个前年提出的100亿美元年度销售收入目标还是没能实现。

业内人士认为,关于侯为贵不满殷一民在任期间公司业绩的说法,具备一定的可信度。而一位中兴内部人士表示,“2002年是中兴和华为最接近的时候,但随着华为在国际化上的先人一步,中兴和华为的差距是越来越大了。”

事实上,中兴这次换帅有迹可寻。在董事长侯为贵看来,中兴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扩大规模,缩小与华为的绝对差距。但是在殷一民看来,当前最重要的还是保利润。据了解,殷一民今年年初在中兴内部讲话时还强调:“我们延续了现金流第一、利润第二、范围第三的策略。”把规模放在了最后面。他还特别强调:“2009年是效率年。”又是一种保利润的委婉说法。

两人思路不同,如果互不让步,最后只能换帅。

换帅能否改变现状

中兴与华为,曾经并驾齐驱,合称“中华”,是同一个重量级别的对手。但现在华为已经把中兴远远地甩在身后了。这种业绩表现,令殷一民实在难以向一直把华为作为对手的侯为贵和董事会交代。

换帅是中兴通讯渴望改变现状而作出的变动。侯为贵和董事会都明白,如果不能提升发展速度,与华为的差距将越来越大,这种趋势目前表现很明显。

在海外市场上,华为到处“圈地”,给中兴造成的威胁和压力越来越大。让中兴感到惶恐不安的是,虽然在国内市场中兴的综合份额为第一,但由于经济危机影响,从2009年开始,华为明显加大了国内市场的争夺力度,而且成效卓著,直接威胁到中兴的位置。

在国内市场,中兴在头把交椅上还能坐多久呢?事实上,国内市场是中兴对华为的唯一优势。如果连这点优势都丧失殆尽的话,对中兴而言,可能是灾难性的。

但史立荣能否缩短与华为之间的差距?与偏重技术的殷一民不同,史立荣身上更浓重的是其海外市场拓展经历。公司公告的履历显示,史立荣自1999年担任公司执行副总裁起,一直分管市场营销。在中兴内部,现年46岁的史立荣被视为典型的少壮派,为中兴通讯当年出征海外市场第一人。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说,“史立荣接替殷一民出任总裁,关系到中兴通讯的下一个全球战略。由负责全球业务的史立荣出任总裁,标志着中兴通讯越来越重视国际市场。”

在陈金桥看来,此次中兴换帅充分考虑了业绩贡献,史立荣负责的全球市场业绩突出,是能接替殷一民出任总裁的原因。而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国外市场的需求逐渐释放出来,选择负责全球业务的史立荣出任总裁,标志着中兴通讯在站稳国内的同时,对国际市场开拓更加看重。

17年前,华为总裁任正非提出“10年之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份”。如今,华为终于实现了这个目标。

现在随着中兴通讯的布局,能否达到公司董事会的目标?侯为贵对此很坦然:“大家可能认为我们两家在很多地方看起来是一种恶性竞争,但是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我们竞争了20多年,通过竞争,实力、能力、企业素质都在迅速提升,我想这要感谢竞争,不然的话,为什么外国同行越来越不如我们了?是因为互相竞争以后我们更强了,这是主流。”

临阵换帅,中兴能否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业内疑问多多。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史立荣的上任,中兴与华为将在国内外市场上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

上一篇:甲骨文收购获放行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下一篇:博客已成明日黄花丁磊力推藏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