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下一站可穿戴

时间:2022-09-26 12:34:50

移动医疗:下一站可穿戴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兼信息中心主任刘帆看来,IT是帮助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而说到IT对医院的价值,刘帆将其总结为看好病、服好务、运营好这家医院。

早在2011年,人民医院就曾经请咨询公司进行过详细的IT规划。现在人民医院的信息系统分为五大领域,73个系统,204个子系统。2011年人民医院加入了HIMSS(美国信息管理学会评级),当时拿到的成绩是4.241分(满分为7分),2012年达到5.056分,2014年则达到了最高级,在美国5千多家医院里只有170家医院达到了最高级。

以患者为中心

刘帆认为IT系统要为医院服好务,需要流程统一、标准统一。人民医院采用了国际标准来描述病人的所有信息,为了对病人的情况进行精确分析,人民医院制定了相关术语,根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了72个字典。

现在,经过整合后,人民医院已经实现了医生可以看到病人历次的门诊、急诊、住院、体检的所有记录。并且信息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时间轴为主线而组织的。在一个界面中可以看到病人来过几次医院,历次做过哪些诊断,用过哪些药,做过哪些检查和检验。让医生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病人每天的病情变化水平。

要达到数据统一,任何一项检查和检验,从医生、护士开具医嘱,到审核报告发给临床,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要监控到位。

在医院里面病人会做很多的影像检查,但是这些影像数据并不是在一个系统中,超声波、CT室、导管室,每一个部门都可能存有病人的影像数据。为了把影像整合起来提供完整的查询、分析、共享,人民医院建立了一个大的影像中心,将所有的影像数据利用标准化的手段进行统一的存储和管理,并可以进行三维重建。这样医生对病人进行会诊时就不用坐在一个会议室里面,而是利用桌面系统,戴上耳麦就可以进行会诊。人民医院还将影像中心的使用推广到移动端,“我们医院并没有给每一个医生配备移动终端,我们只是了一个应用,让医生可以在自己的移动终端设置,就可以浏览每个病人所有的病历和影像。”刘帆说。

刘帆认为要真正实现以患者为核心,就要以患者的全生命周期以时间轴为主线将所有数据进行排列。并且要做到闭环管理,力求每一个流程都是高质量完成,病人才能被高质量的治愈。以用药为例,人民医院的用药流程是医生下医嘱,护士确认医嘱,药剂师审核医生处方,由包药机自动将所有的药包成小包装。并且由人工进行二次审核,发给病人前还要再次进行审核。审核完毕后要通过工人把药送到护士站,由护士跟患者进行核对。

移动医疗应用为王

提到移动应用,刘帆表示在医院移动只是手段,是为了提高效率和便捷性。此外移动应用还可以把信息延伸到桌面终端不可能到达的地方,也就是说通过移动设备将信息化进行延展,将信息化从桌面延展到病床旁。

之前提到的用药流程也可以很好的体现移动应用的好处,在包药机完成包药后,在包装上形成一个条形码,由药剂师进行审核。之后由医院内部的物流人员进行配送,护士作为取件人要进行签收扫描,如果没有扫描则无法进行下一步骤。之前的护士给液是靠口头进行询问,口头核对病人床位、名字等,而现在除了口头核对以外,要将病人的腕带和输液的条码进行核对,系统帮助确认病人是不是该吃这种药,分量是否正确。如果没有问题执行成功,如果两者不符合系统则会自动报错。并且每一步都记录在信息系统当中,达到用药流程双岗双核。

一个简单的移动工具加上一个条形码,解决了用药安全。使医院做到了正确的患者、正确的药品、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给药途径,最后是正确的被记录在病历当中。

刘帆说,“其实移动医疗这个市场大有可为。因为医疗是改善民生不可缺少的一个行业,它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它的价值更多时候在于我们能不能通过移动化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提升生产效率,怎么样使护士跟医生解放出来。我们在做前期的支持工作时进行过调研,发现护士的流动率是非常大的,因为工作强度大,所以流动率大。我们如何通过新型的手段和工具提升工作效率,能够使他们解放开来,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在谈到移动医疗的未来,刘帆表示移动医疗是有门槛的,在医生采集病人信息时,不管应用哪种移动终端,一旦涉及到对患者的诊断,就必须要拥有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许可证。平时市场上应用的可穿戴式设备可以进行日常的高血压监测等移动健康应用。但是要达到医疗标准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市场准入,是要由国家药监局、器械专管局进行检验,这里面不仅是单纯的测量,还需要采集、分析、存储等一系列工作。

“未来的移动应用要体现应用为王,一定要有应用场景才能够改变固有的业务流程和使用习惯。比如医院里的很多应用场景是需要可穿戴设备的,进行骨髓移植需要每隔5分钟就要测量患者的体温,而患者在做骨髓移植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没有免疫力的,需要进入无菌舱,如果护士频繁的测体温势必会造成交叉感染。但如果有一个设备贴在患者肚子上,护士不用进去就可以24小时知道患者体温的变化就可以尽量避免交叉感染。但是在国内目前还没有拥有资质的设备。”刘帆说。

上一篇:商业银行如何利用社区宣讲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 下一篇:创新科技、打击考场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