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信息设计中的视觉沟通

时间:2022-09-26 10:08:46

探析信息设计中的视觉沟通

信息设计是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来源于平面设计和数据统计,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平面设计中脱离出来,其主旨是“进行有效能的信息传递”,与提倡“精美的艺术表现”的传统平面设计确立了不通的发展方向。我国的息设计也越来越被人关注,但整体发展状态稍显滞后。另外,目前我国有大量的信息设计无法做到“进行有效能的信息传递”,也就是表明信息设计的设计者与受众间存在有沟通障碍的现象,有关这个方面的专门性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作为此方面研究的基础综述,对于课题的继续深入进行一定的理论铺垫。

信息设计

1.信息设计的作用

信息设计是一种富有潜力、能够跨越语种屏障的设计语言,将会满足目前信息时代人们对视觉的要求,形成现阶段信息时代视觉的新景象。其应用已经延伸到平面印刷媒体、科研领域、公共环境视觉导航等方面。它用合理的设计方式分析并组织数据和信息,让数据、信息以合理的方式传播,使数据明确,更有条理和针对性,让复杂难懂的数据容易被人理解和信服;信息设计师把筛选过的信息、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模式展现出来,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方式陈述信息:可以是图片、声音、材质、技术或媒介;信息设计可以使阅读变得轻松直观,哪怕是枯燥、专业性强的信息。

2.视觉化的信息设计

视觉化的信息设计即用视觉化的方式表达数据、信息,根据学者的研究分类,主流观点认为可以包括各种以信息指示为主要目的的图表(大容量信息图表、地图、功能性插图、线路图、统计图、数据图、产品说明书等)、公共标识系统、实体和数字用户界面、展示设计、符号等,有时信息设计也被成为图表设计或信息图表设计,这也可以看出图表在信息设计中的重要性。视觉化的信息设计是信息设计最常见的形式,在各种作品形式中,有着多样化功能的特点,有些是较为单纯的将信息、数据视觉化,从而使复杂的内容或者大量的信息变得清晰可读。另一些是为了传递即时非文字信息。有的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有的提供相关知识,而最有创造力的就是把事物之间新的关联形象化。

信息设计的视觉语言

1.遵循和符合视觉传达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既然信息设计担当着简化信息并用视觉语言沟通传达的责任,它就必须通过合理的视觉传达方式在人们的眼球与大脑之间建立起连接的捷径。信息设计的视觉语言既要能够确切地传递信息,又要生动、悦目、引人注意。要做到这一切都必须遵循和符合视觉传达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同时信息设计也有着自身的表达特性,尤其对时间、空间等概念的表达和一些抽象思维的表示具有文字和言辞无法取代的传达效果。

视觉化的信息设计

有学者认为在当今的社会环境语境下,话语权总是与权力、知识等因素掺杂在一起,完全意义上的平等沟通是不存在的。传播学理论中也普遍认为现阶段“沟通”理念依然无法取代“控制”理念成为主流。但设计者与受众间的平等地位可以是相对的,根据传播学中的经典传统传播模式,设计者可以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作为交流的发起人,是交流过程的开端。受众是交流的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主动的发话者在向一个对象攀谈,不是自言自语,而是可以得到对方相应的回应,我们可以将经典传播模式移植到信息设计中视觉语言的沟通模式当中。

3.信息设计中视觉语言的特点

首先是要具有绝对准确性。对所示事物的内容、性质或数量等信息的表达必须准确无误。具有逻辑之美和时空之美,利用视觉语言,将具有冲击力的视觉信息和智慧的文本信息融合在一起,诱导人们的视线结合视觉符号的编码,使各种信息由无须走向有序。

第二是具备可读性。即应该使受众在阅读信息时通俗易懂,尤其是用于大众传播的信息设计。通过调用文字、图像、色彩、时间空间等元素来构成信息。将单纯的文本和数据信息等转化为具有丰富层次、并且有趣易懂的可视化形态,使读者轻松、快速的获取信息图标中所蕴涵的信息。

第三是具备艺术性。信息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必须考虑到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传递和交流中除了能够体现理性的思维及逻辑结构,还能够通过视觉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来实现设计中所要表达和传递的信息。使人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有一种美感的享受。

信息设计中视觉语言的沟通障碍

1.沟通障碍

有沟通就免不了沟通障碍的存在,事实上在大量的信息设计作品中,存在着一些设计者与受众间存在沟通障碍的现象。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沟通障碍,是指信息在传递和交换过程中,由于信息意图受到干扰或误解,而导致沟通失真的现象。

2.沟通障碍的表现

障碍主要表现在: 表达能力不佳;信息传送不全;信息传递不及时或不适时;知识经验的局限;对信息的过滤。接受者的障碍是指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看,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信息译码不准确;对信息的筛选;对信息的承受力;心理上的障碍。沟通通道的问题也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沟通通道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沟通媒介不当;2)几种媒介相互冲突;3)沟通渠道过长;4)外部干扰。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范帆,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设计学专业。

上一篇:视觉传达设计与符号学 下一篇:我国动画形象的民族化设计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