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了,弟弟怎么办?”

时间:2022-09-26 09:51:47

新加坡的七月是雨的季节,绵绵的雨忧郁地下着,不大不小,刚好把这座城市笼罩在朦胧的雨雾中。我走在用来避雨的长亭里,嗅着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泥土的气息。身后忽然传来自行车的声音,车轮与砖红色的方格地砖相碰撞,发出咯咯的声音,有规律得就像一直在下的雨。起初懒得回头,但那车轮声实在太悠长,便忍不住向后方望去。一个中年男人正推着自行车慢悠悠地走着,车的前座上坐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后座上还有一个小女孩,六七岁的模样,正是充满好奇的年龄,穿着花裙子,一脸左顾右盼,很是可爱。

长亭的尽头是一段向上的台阶,男人不再推车,大概是想把自行车搬上去吧。果然,那位父亲对女儿说了句什么,小女孩跳下车,风吹似的,蹦蹦跳跳地跑向台阶,一双凉鞋在地上踩出“嗒嗒”的节奏。忽然,那位父亲朝女儿喊了一句话:“你走了,弟弟怎么办?” 声音很平静,没有斥责,仿佛只是提醒一下女儿。我的心颤了一下,看着那个小姑娘,她停住了,又跑了回来,轻轻牵起小弟弟的手,领着他走向台阶。只是这次她不再跑,不再跳,而是慢慢地走,凉鞋很听话地踩在地面上,不再发出声响,小男孩儿安静地跟着姐姐,两人牵着手走上台阶。男人笑了,弯腰搬起自行车,与孩子们一起爬上台阶。

“你走了,弟弟怎么办?”这句话就像依然在下的小雨那样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心头,让我在这异国他乡感到了一丝温暖,使我对刚才的一家人产生了一种尊敬,对这陌生的国度平添了一种莫名的好感。“你走了,弟弟怎么办?”这句话是如此的熟悉,我曾听到加夜班的母亲对父亲说:孩子晚上吃饭怎么办?曾在寒冬听到父亲略带责备地说:穿这么少着凉了怎么办?曾听到年迈的奶奶对父亲说:晚上要早点睡,熬坏了身体怎么办?这种对家庭对亲人的关爱与责任,便是整个家庭的支点,我想那位父亲便是要将这种责任教授给女儿。说这句话的那一刻,他一定知道,这个支点可以承担起一个家庭全部的重量。因为这种责任感就像淅淅沥沥的小雨一样,默默地滋养着整个家庭。

我站在原地,看着一家三口消失在雨雾之中,心里暖暖的。刚才的一幕,让我的心贴近了这个地方,因为忽然发现,无论在哪个地方,什么国家,不变的都是那份对家人的责任与爱。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责任感便是整个社会的支点?因为责任,文天祥用瘦削的肩膀撑起了南宋最后的尊严;因为责任,杜甫在阴冷的茅庐里为苍生祈祷广厦千万间;因为责任,刑场上秋瑾发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叹;因为责任,艾青笔下的泪水只因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生活的进行被分解为一份份责任时,当我们的生命被无数个熟悉或陌生的身影充盈时,责任成了这个社会正常运作的基础,无数颗怀揣责任的心所汇成的支点,便承担整个社会全部的重量。

父母在干什么呢?也许正在担心我吧?我忽然想要给他们打电话报个平安。

匆匆走出长亭,天已经晴了,一道彩虹挂在天际,悠远而宁静。

上一篇: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反思 下一篇:情境认知视域下教育硕士有效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