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起宾馆火灾事故的调查

时间:2022-09-26 07:50:49

关于一起宾馆火灾事故的调查

摘 要:根据GB16840.1-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1部分:宏观法》,GB16840.4-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4部分:金相法》,利用现场勘验、水洗、调查询问等方法收集证据确定了一起火灾事故的起火原因。总结了火灾调查过程中的体会。

关键词:火灾调查;现场勘验;技术鉴定

2009年3月30日20时20分许,黑河市辖区内某一宾馆发生火灾,火灾过火面积28平米,无人员伤亡,统计火灾直接财产损失308412元。

1、基本情况与现场勘验

该宾馆所在建筑地上十四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为48米,坐北朝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起火房间位于宾馆14层的某通讯公司的通信基站。

环境勘验:该建筑14层为半突出楼顶的设备层,位于建筑中部,14层突出楼顶屋面3.2米,其上部为通信塔。该层建筑面积88平米,共有四个房间,北侧房间空闲,中间房间为宾馆在建高位水箱间,南侧两个房间(建筑面积28平米)为某通信公司的通信基站,内部分为机器设备间和蓄电池组间。通信基站两个房间共有三个窗户,电池组间两个窗户、设备间一个窗户。窗户仅有三分之一的高度处于屋面层之上,从室外观察所见,电池组间的两个窗户外墙上沿有烟熏痕迹,设备间的窗户外墙无烟熏痕迹,电池组间的两个窗户玻璃破碎。设备间窗户有通信光缆穿过,通向机房屋顶的通信塔,该窗户上沿和通信光缆无烟熏痕迹。

14层房间分布情况

电池组间室内分布情况

初步勘验:14层楼梯间顶棚有烟熏痕迹,楼梯间西侧通向楼顶屋面层的木门有烟熏痕迹,烟熏痕迹上部比下部重。楼梯间东侧有一双扇外开木门,门上部墙面和顶棚烟熏痕迹比西侧顶棚和墙面重,门内侧上半部分有烟熏痕迹,该外开木门对应一东西进深6米南北开间2.5米的房间,室内靠近门口位置放有氧气瓶及电焊设备,室内东侧为在建水箱,在房间北墙上距地面1.5米处、距室内东墙2.5米处有一380伏电源箱,电源箱开关处于闭合状态,电焊机的电源线与电源箱处于连接状态,室内物品均无过火痕迹,物品及四周墙面均有黑色烟熏痕迹。在该房间外门内侧,距外门1.2米处,南北两侧各开有一门,两门相对,分别同向南北两侧的房间。北侧房间只有门洞,无门,室内空置;南侧为一高1.8米、宽0.9米的蓝色铁门,该门无锁,原门锁处有两个直径3.5厘米的圆孔,靠近门边的圆孔通透,其东侧圆孔半透,该房间即为通信公司的基站用房(火灾现场),该门内侧门面为白色,门面上有烟熏痕迹且烟熏痕迹为上重下轻,门面上部烟熏重的部位还有变色痕迹,略呈淡黄色。该房间开门即为机器设备间,该房间南北进深3米,东侧墙体呈类弧形,南墙东西长3.5米,北墙东西长5.8米设备间西侧有一套间,由一木门相通,即为电池组间。两个房间地面均铺设白色瓷砖。两个房间的墙面和顶棚均有很浓的烟熏痕迹,蓄电池组间的木门处于向蓄电池组间屋内开启的状态,门的上部过火炭化,上部比下部重,西侧比东侧重。上部和南北两侧的门框炭化,上部比下部炭化严重,门框西侧比东侧炭化程度深。

细项勘验:设备间内摆放着多部通信设备及机器,收发信机器一架、光端机2架、传输配线柜1架、开关电源1架、配电柜1架、环境监控系统1套、空调1台、防雷系统一套、312型900M基站设备1套、3012型1800M基站设备1套,上述设备及机器外表面均有烟熏痕迹。打开各机器的机器盖,内部部件均有烟熏痕迹,均未过火。在房间中部靠近西墙位置南北方向并排摆放电源控制箱2个,打开南侧电源控制箱的箱盖,最东侧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其他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打开北侧电源控制箱的箱盖,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在电源控制箱的北侧墙面上是电闸箱,最北侧的刀闸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刀闸开关上部未熏黑(经询问知情人,该刀闸开关为火灾扑救后人为拉下来的)。东墙处有5根电线,电线上方的部分表皮流淌融化,从西向东依次减轻。房间北侧沿顶棚的下方敷设有南北方向的多股电线,从西墙处电池间内穿出,电线的表皮融化,从西向东依次减轻。南墙上靠近东墙处开设一向里开启的处于开启状态的木门,木门框表面炭化,炭化区有裂纹,炭化程度里侧比外侧严重,上半部比下半部分严重。木门的上半部分炭化程度比下半部分严重,外侧比里侧炭化严重。蓄电池组间,南北宽3米,东西长3.05米。室内摆放有5个机器设备,紧靠东墙处南北方向并排摆放塔放2个,紧靠北墙,距西墙0.75米处摆放着的塔放为长方体,上表面为边长0.6米的正方形,高1.1米。距南墙1.8米、距西墙0.75米处摆放的塔放为长方体,上表面为边长0.6米的正方形,高为0.88米。两个塔放的西侧面材质为玻璃,表面有烟熏痕迹。南侧塔放的南侧面可见表面由一西高东低的斜直线分成两部分,上半部分表面的铁皮变色、表面脱落,下半部分的表面有烟熏痕迹。两个塔放上面有个接线柱,分别连接天线和电线,表皮均已脱落,电线合并一处从棚体下方的北墙处进入隔壁房间。距南墙1米,距西墙1.1米处,摆放着一个电池组,电池组东西长1.25米,南北宽0.36米,高1.15米。电池组共分成4层,每层有6个电池,相互串联在一起。电池组的表皮均已经脱落,北侧面烧毁最为严重,中间部分的8个电池的接线柱已经烧毁脱落。距南墙0.6米,距西墙0.48米处,摆放着一个东西长1.79米,南北宽0.34米,高0.45米的电池组,外表可燃层烧毁脱落。距西墙0.15米,距南墙1.6米处摆放着一个南北长0.9米,东西宽0.35米,高0.55米的电池组,外表面的可燃层烧毁脱落。房间顶棚上只剩下纵横交错的铁架,铁架上方的顶棚有浓重的烟熏痕迹。顶棚中央有一个穿铁管的电线接头。房间东墙上开设有一个小窗户,窗户内表面有烟熏痕迹,窗玻璃破碎,棱角分明。地面上是塌落下来的破碎的石膏板。房间四周的墙壁无烟熏痕迹,部分墙皮脱落。紧靠东墙有铁暖气,暖气上方有5根电线,电线由黑色橡胶外皮包裹,线的直径为1厘米,顺着电线方向勘察,5根导线在房间地面上烧毁严重,表皮溶化,连在一起,上面粘有棚体塌落物。有2根电线连接在东侧的电池组接线柱上,有2根电线连接在西侧电池组,其中一根接在电池组西侧面最下排的接线柱上,另一根连接在西侧电池组北侧面接线柱上。有一根电线掉落在西侧的电池组下方。

对烧毁最严重的四层电池组进行细项勘察,对电池组北侧的地面上的火场残骸进行清理,发现有19根掉落下来的螺丝,其中一根螺丝松动,表面有熔痕,在距电池组北侧0.05米处发现有一捆盘成圆形的铜线,线的下方是纸壳,纸壳的边缘烧毁,纸壳湿润,伴有刺激性气味。移开纸壳,下方是瓷砖,在靠近电池组中部的位置,瓷砖向上鼓起,表面变色。

专项勘验:

一、对蓄电池间和机器设备间两个房间内的各种铁件进行剩磁检测,未发现剩磁或剩磁异常。对蓄电池输入输出电源线进行观察,未发现电线破损和其他线路问题。对低压配电设备、交流配电箱进行检查,未发现空气开关动作,用兆欧表对连接蓄电池输入输出线路的熔断器进行检查测定,发现该熔断器正常。

二、对机房屋顶进行勘验,未发现其他遗留火源痕迹。

三、未发现门窗异常破损情况,未发现其他遗留火源痕迹。

四、对散落在蓄电池组正面地面的蓄电池连接件进行收集提取,经水洗,发现其中一个蓄电池连接件螺丝松动,松动间距约1.5厘米,该连接件螺丝帽根部缺损尺寸约0.7厘米,对应铜片圆孔边缘有细微麻点和凹痕。

着火的电池组地面提取的连接件

电池组连接件对比照片

五、对电池组进行拆卸,按原顺序排列,逐个蓄电池勘验,发现位于上数第三层右数第二列的蓄电池烧损异常,该蓄电池所在的右数第二列,从该蓄电池往上,均较其他蓄电池松散。

起火电池组烧损情况

2、起火部位的认定

起火部位位于宾馆14层通信公司基站。

2.1通过基站实时监控数据显示获取证据;通信公司各基站的数据情况受到统一的监控,经调取数据资料显示2009年3月30日20时02分该基站数据出现两次闪断,持续约1分钟左右,并且传输信号显示该基站不断报警,20时06分负责监控的值班人员电话告知该基站维护人员肖某,20时18分,该基站信号中断。20时19分,监控中心值班人员电话询问肖某情况时肖某告知该基站已经着火。

2.2通过调查询问获取证据;通过对基站监控中心值班员李某调查询问得知该基站在着火前多次出现闪断、报警、中断的现象。通过对基站维护人员肖某询问得知,最先发现起火的部位是宾馆14层基站电池间;通过对与肖某同时到达现场的宿某调查询问得知最先发现起火的部位是宾馆14层基站电池间;

2.3通过现场勘验获取证据;通过现场勘验,基站所在房间内物品烟熏较重,部分物品过火,其他房间未过火,电池组间内顶棚及墙面烟熏最重,顶棚过火烧毁最重,电池组间地面被火烧变形、变色。

电池组下方地面变形变色

3.起火原因的认定

3.1排除放火引发火灾

通过现场勘查未发现遗留火源痕迹。对最早到达现场的肖某和宿某进行询问得知,两人到达现场时,基站门窗完好,基站的门是两人到达现场后用钥匙打开的。

3.2排除雷击等自然灾害引发火灾

通过调查着火当天的气象资料显示,着火当天天气晴好,无雷电现象。

3.3排除自燃引发火灾

通过现场勘验和调查询问,着火现场无自燃物品。

3.4排遗留火种引发火灾

通过调查询问基站维护人员肖某得知,该基站的维护工作由肖某负责,基站的钥匙只有肖某本人管理,肖某最后一次对基站内的设备进行检查是着火前一周之久,期间无人员进入基站内部。

3.5通过金相分析法查明火灾原因

通过现场进行勘验,对散落在蓄电池组正面地面的蓄电池连接件进行收集提取,经水洗,发现其中一个蓄电池连接件螺丝松动,松动间距约1.5厘米,该连接件螺丝帽根部缺损尺寸约0.7厘米,对应铜片圆孔边缘有细微麻点和凹痕。将该连接件进行提取并送沈阳火灾物证鉴定中心进行鉴定,通过鉴定查明火灾原因。

电池组正面地面电池连接件散落情况

4.此起火灾的调查体会

4.1发生火灾后第一时间调查相关人员。发生火灾后,消防部门工作人员连夜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由于该通信公司在基站管理上实行分包制度,涉及管理部门较多,人员复杂,消防部门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清楚单位内部的管理分工,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询问。由于该基站的监控管理中心远在外地,工作人员迅速赶往监控中心调取火灾发生时的相关数据,并且联系相关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对基站设备的线路敷设以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解,为后期的火灾现场勘验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4.2利用火灾调查的专业工具进行现场勘验。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火灾现场勘验时,充分利用单位配发的火灾现场勘验工具,对火灾现场的金属框架使用特斯拉计进行剩磁检测,对火灾现场的炭化物进行筛选并且利用水洗法发现了电池组连接件的异常部位,结合调查询问以及物证鉴定等证据最终确认起火原因。

4.3第一时间启动火灾调查工作机制,该起火灾发生的宾馆是本地较为有影响力的宾馆,政府很多重大的会议以及外籍人员居住都在此宾馆,为了尽快查明火灾原因,消防部门第一时间启动火灾调查工作机制,联合交警、公安、刑侦、派出所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火灾现场进行封闭,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传唤,加快了火灾调查的进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第八卷)-----火灾调查.消防刑事案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金河龙.火灾痕迹物证与原因认定【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上一篇:基于nRF24E1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设计 下一篇:广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