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县城镇母乳喂养情况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9-26 07:35:20

精河县城镇母乳喂养情况调查与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知识系统指导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对精河县城镇288例孕产妇进行孕产期系统保健、产后访视、入户询问及在每月婴儿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询问。结果 通过系统保健、产后访视和定期健康检查由专业医师科学指导,可使4-6个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率显著提高。结论 加强孕产妇、婴幼儿系统保健管理,促进母乳喂养的实施,是提高母乳喂养的有效措施,也是产妇能否坚持母乳喂养4-6个月的关键。

【关键词】城镇 母乳喂养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69-02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和饮料,母乳喂养的意义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被人们所认识,提高母乳喂养率已成为全球性活动,我县在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妇幼卫生项目的支持下,加强孕产妇、婴幼儿系统保健管理,提倡住院分娩,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为保证母乳喂养率达80%的目标,我院开通咨询电话,建立医患便民服务联系卡,建立产后访视制度。现将我县城镇母乳喂养情况调查分析如下:

1 调查方法、对象和内容

1.1 调查方法 早孕期即建立母子保健服务手册,由接生单位对每一位调查对象在出院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而后由我院妇保、儿保医师在7天、14天、28天至少进行2次产后访视入户询问,42天门诊常规健康体检,之后每月婴儿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询问,均记录在母子保健手册上。

1.2 调查对象 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接受系统保健管理服务的城镇婴儿及母亲288例。

1.3 调查内容 分娩方式、婴儿0―6月龄喂养方法,改变喂养原因,经指导恢复母乳喂养情况,健康体检情况,并重点记录访视中发现的问题、相应指导及处理措施。

2 结果

2.1 所调查母乳中 年龄21―24岁42例,25―29岁223例,30―34岁19例,35―39岁4例,平均年龄27岁。分娩方式:剖宫产152例,自然分娩136例。

2.2 分娩方式与喂养情况 如附表

附表 分娩方式与婴儿喂养的关系

2.3 指导恢复母乳喂养的情况 我院由妇保、儿保医师在新生儿出生后3天、7天、14天、28天至少进行两次产后访视。在访视过程中对乳母及新生儿进行常规检查,同时进行母乳喂养宣传,乳母因乳汁淤积疼痛而放弃母乳喂养,经医师指导乳母进行按摩、热敷、将护理方法教给母亲及家属,使母亲解除疼痛,坚持母乳喂养的31例。因缺乏喂养知识,片面以为婴儿哭闹是因为母乳量不足而添加牛奶或奶粉,指导母亲分析小儿啼哭原因,观察婴儿大小便,了解婴儿需求量,体重增加情况,宣传按需哺乳,对2―4月龄婴儿,母乳是完全能满足全部营养,而不需要添加水及代乳品,坚持纯母乳喂养的有37例,因凹陷,经医师指导纠正恢复母乳喂养的有7例。因产妇家庭因素,产生不良心理影响了泌乳后乳量不足,经医师及时心理护理解除心理障碍保证了母乳喂养的有4例。

3 分析与讨论

城镇乳母大多数在事(企)业单位工作,产假多在105天左右,能坚持母乳喂养婴儿3―4月,但部分母亲虽有良好的哺乳条件和坚持母乳喂养的愿望,因产假时间短,工作地距居住地较远或工作性质不允许,只有改变或放弃母乳喂养,在此调查对象中占13例,因患心脏病、肝炎等疾病而放弃母乳喂养占6例。因剖宫产(侧切)术后不适改变喂养方式的占3例。因凹陷纠正无效或皲裂放弃母乳喂养占2例。因担心体型改变的占1例,因乳量不足的占16例。

通过对我县城镇母乳喂养情况调查显示,手术分娩率居高不下,对母乳喂养有一定影响。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体会到:加强孕产妇、婴幼儿系统保健管理,做好健康教育,加大母乳喂养宣传,使母亲对母乳喂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产后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婴同室,提供良好服务,保证产后休养;出院后,由专业医师指导使乳母学习到科学喂养知识,通过产后访视、定期健康检查,及时纠正治疗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疾病,加强对孕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的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因人而宜,强调个体化、具体指导喂养,鼓励并坚定持续母乳喂养的信念,可使4―6个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率显著提高。

上一篇:某县农村环境卫生监测调查报告 下一篇:东胜区1997―肺结核疫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