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同步

时间:2022-09-26 07:21:09

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同步

到教学第一线去看看就可以了解到,阅读教学有很像样的备课笔记,但是,作文教学却很少有。一学期能完成规定的大作篇目就很不错了,至于能否有像样的作文指导和系列化的作后评讲,那更是要打一个疑问号。作文教学好像已经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当不少教师将重头戏放在中考的前两大块即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上,当不少人认为作文化再大气力最后的分值也相差不大的时候,这种对作文的轻视也就造成了作文教学实践的失败。“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上的一句话,不少语文专家也呼吁重视作文教学,也有不少的专论见之于报刊,但第一线的情况却令人痛惜。如何使作文教学有个较大的起色,方法有好多种,我一直坚持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同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与课本阅读同步

初中语文文本经过了编者的精心策划、大量筛选、反复推敲,其编排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且篇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它们都非常适合初中学生阅读。作文教学如能跟课本阅读同步进行,能使学生从文本中吸取相当丰富的作文营养,这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无疑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相反,如果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对这些优秀的范文视而不见,反而要求学生单纯片面地去摘抄《作文选》上的好词好句好段,教师的作文指导就会走向一个死胡同。我在作文教学中,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同步进行,使阅读滋润学生作文,让作文吸收文本中的长处,学生获益匪浅。比如选材是学生的一大难点,往往作文题目一出,不少学生就唉声叹气,即使搜肠刮肚也还是眉头紧锁,为了在规定时间内交卷,也就只有东拼西凑了。这样的素材往往给人虚假的感觉。像作文题《我的同桌》,要写同桌的优点,有学生就选用了老掉牙的材料,什么老爷爷过桥,因为自行车上拖着东西上不去,同桌就帮着推自行车,最后落了一句“你这孩子真好”的表扬;或者是“我”想抄袭作业,好同桌不准,宁可作业做完了不厌其烦地教。学习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会在作文指导中联系《枣核》、《最后一课》、《始终眷恋着祖国》这些课文告诉学生从生活中取材,《枣核》中老朋友来美国请带几颗枣核,很平常;《最后一课》里韩麦尔上最后一堂法语课也是生活中并不起眼的事,《始终眷恋着祖国》中的钱学森经过五年多斗争终于回国是这位科学家的亲身经历,这些都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可以书写的素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素材就在我们生活中。这一单元中的古诗四首,杜甫的《春望》、杜牧的《泊秦淮》、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人对生活的感悟、爱国的热情也都是通过观察、思考得来的。通过对课内阅读文本素材的分析,师生共享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一经典名言,懂得了观察、感悟、思考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

与课内阅读文本同步,最好要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联系起来,这样针对性更强,效果会更好。

二、与课本“写作”同步

初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里都有“写作”这一栏目,栏目内容与单元文体吻合,且要求适当、考量全面、由浅入深。试以八年级上册单元“写作”为例:

从上表可以看出,八年级上册还是要求写记叙文,如果每次作文都按照“写作”去做,一学期下来,这一册的“写作”要求就基本可以掌握了。我平时教学中做到与课本“写作”同步,比如,八年级上册的作文篇目分别是:

《班级趣事一则》;《那角落,让我感动》;《妈妈的手》;《让我说声对不起》;《没有过不去的坎》;《秋游狼山》;《校园记事》;《我教××玩电脑》。

八篇作文全部围绕“写作”要求,并且学习魏书生的作文教学法,一次作文,一个要求,达到要求的就是满分,教师也敢打高分、满分。学期结束,我发现不仅学生作文兴趣高,而且每个学生都基本上能完成“写作”要求。与课本“写作”同步,学生高兴,教师也觉得省心省力效果好。

三、与课外阅读同步

初中三年,六本语文书,阅读量显然不够。为了能扩大阅读量,提高作文水平,《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加强积累,规定了学生必须“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且初中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我觉得,如果作文教学中能再与课外阅读同步,拓宽延伸课内阅读的面到课外,三年下来,这种针对性极强的做法对学生会大有裨益的。我在作文指导或者是作文评讲时,常常引导学生阅读一篇精短文章,用以指导学生的作文。比如曾经做过一篇作文,题目为《祖国在我心中》,在以提高习作主旨为专题的评讲中,我让学生阅读了冯骥才的《拒绝句号》,从中领悟了文章主旨的高低决定了文章的品位;《我们一起走过》也是学生做过的一篇作文,为了让学生懂得布局的精美,我推荐了余秋雨的《白发苏州》这篇精美散文;《狼山游》作文前,我要求学生品读了一篇精短游记《平遥印象》。这些作文前或者作文后给学生阅读一篇短文,师生进行对话交流的做法,犹如给了学生一顿丰盛的营养餐,效果之好,令人欣喜。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都还清楚地记得叶老的这句话。实践也证明,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同步进行,用好课内课外这些“例子”,相信作文教学就一定会走出低谷,跃上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

上一篇:农村高中历史新课改的认识与感受 下一篇: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