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略

时间:2022-09-26 06:13:14

试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略

【摘要】人类社会已进入高科技发展的新时代,新科技革命对中国走自主创新道路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认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创新教育,健全体制,优化环境,为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关键词】新科技革命 自主创新 人才培养方略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一场以高科技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它以原子能、计算机,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和最深刻的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劳动手段、经营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类社会进入高科技发展的新时代。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知识经济迅速崛起,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显示出他们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所占的绝对优势,而我国仍存在相当差距。我国高科技人才缺乏导致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低,发明专利和知名品牌少,科技成果转化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国际竞争能力不强。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同志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并深刻地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已成为我国的时代主旋律。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由于创新人才是决定中国建成自主创新型国家成败的关键,本文着重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机制保障和人才环境优化三方面探讨。

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多方面的相关人才,而人才短缺是影响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更为严峻的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科技竞争力亟待提高,因此我国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视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各类学校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1、培养爱国精神、倡导创新精神和营造创新文化

总书记指出,要“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要营造良好创新文化,弘扬与发展创新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学术活动。教育学生了解历史、感悟现实、学习英模,奋发图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进取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冒险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探索、不怕失败、勇于担当;善于把握时机,灵活应变;用问题、任务、创意活动等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努力实践;培养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克服定势思维、顺向思维、线性思维等创新的障碍;鼓励和表彰创新行为。

2、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

新科技革命影响着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要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改革课程结构体系、强化实践实习教学、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培训;注重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改进教学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要分类规划、统一协调,有利学生发展。

3、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很多中外大学校长都谈到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要培养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学生发展服务。要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科研项目牵引、以教学改革研究凝聚提升教师队伍。加强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激励教师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具有国际视野与高超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乐于、善于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成才。

二、建立、完善保障自主创新人才的机制和法规

创新需要政策、法规和体制的日趋完善才能实现。要“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一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创新的孵化器和创造基地。

二是通过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要通过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的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

四要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完善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和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同时增强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保障自主创新成果不被侵犯。

五要转换科技投入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在GDP中的比重。重点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支持探索性研究和原始性创新,调动自主创新人才的创业积极性。完善客观、公正的科技评价体系,使科研成果的评价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六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防止学术腐败和,鼓励创新人才之间展开积极的合作与竞争。

七要建立灵活多样的优秀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如:加快健全和完善符合国际惯例的技术入股制度、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技术开发奖励制度,使拥有经营管理知识的企业家和拥有知识、技术的核心人才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分配中获得他们的应得利益。

八要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有序流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新体制。要依法管理人才,努力把人才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不断促进人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一步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有力推进我国自主创新。

三、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徐颂陶认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都离不开环境。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应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我们必须以开放的思路、开明的姿态、务实的行动,坚持不懈地为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及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

努力形成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大力弘扬敢于创新、勇于创业,不畏艰难困苦,追求突破和超越的探索精神;尊重个性、宽容失败、宽容人才。

2、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

倡导学术自由和民主,活跃学术气氛,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的学术环境,广泛集聚人才智力。如可以组建行业协会、学术团体,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学术研讨、科学评论、科学论坛等学术活动,推动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想火花,形成有利于不同学术思想、观点之间展开公平竞争的学术氛围。

3、营造以人为本、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强有利于人才创新的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科技馆、图书馆和公共实验室,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提高创新效率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建立党政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倾听人才意见和建议;努力创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通过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流动机制等,消除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用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使他们能够安心、开心、专心地去创新、创业,为国家的自主创新作出更大贡献。

四、结语

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呼唤自主创新人才,实施人才战略是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的关键。实施人才战略,才能把我国从人口大国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也只有建成人力资源强国,才能在自主创新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我们要切实抓好创新人才教育培养的各项工作,完善各项制度、法律,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我们要坚定信心,紧紧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自觉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J].求是,2006(2).

[2] 欧文权、黄文吉、肖勤雨:着力培养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J].市场论坛,2007(8).

[3] 李达帆、王迎川:试论新科技革命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J].理论与改革,2005(4).

[4] 饶为国:面向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大潮的现代土木工程[J].中国市政工程,2000(2).

[5] 聂秋华:扩大自主选择权培养创新型人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6] 沈波、李岩:关于加快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

[7] 王翠芳: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理念、制度和人才分析[J].国防技术基础,2006(4).

[8] 杨帆: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上)[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

[9] 杨海洋:自主创新的关键是机制和人才[J].决策与信息,2007(10).

[10] 张震环:浅析新科技革命对国家安全的影响[J].哈滨学院学报,2002(11).

上一篇:国家宏观新政对梧州工业的影响 下一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