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时间:2022-09-26 06:11:31

枣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摘 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深度挖掘果品文化内涵,并应用于旅游产品开发,是目前观光果园开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归纳枣文化内涵基础上,总结我国枣文化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枣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结合乐陵国强百枣园提出具体开发构想。

【关键词】 栆 枣文化 旅游开发

枣在我国有8000年的栽培史,在历史长河中逐渐由一个自然之果转变为一个独具内涵的人文之果。枣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孕育、发展、传承,并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浓缩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探索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枣文化的内涵

枣文化的定义,可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理解,广义的枣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与枣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分为枣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狭义的枣文化仅指枣的人文科学方面,是枣文化的精华所在,本文所指的枣文化即狭义的枣文化。

枣文化的内涵通过一定文化形式表现出来,经笔者梳理,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1.1 生产文化

枣的生产文化分为枣作为人们生活资料所蕴含的文化以及枣与人类生殖文化两个方面。

1.1.1 生活资料的生产文化

《诗经》记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水稻自古是人们重要的食物来源,古人把“剥枣”和“获稻”视为同等重要的农事活动赋诗讴歌,可见枣在数千年前已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作物之一。先人为何在众多作物中选择种植枣,这和枣的生长习性分不开。枣树种植对土质要求低,极易成活,明朝万历年间《乐陵县志》中记载“旱涝之地,不任稼穑者则种枣,枣熟则岁丰矣”1,由此可见枣树顽强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品质。

1.1.2 人类生殖文化

林继富,张晓舒《枣俗的文化精神》一文中指出枣种的繁衍与人类的生殖具有内在同一性,枣因其外形曾作为远古生殖崇拜的象征物。人们以枣祈子,用枣树旺盛的繁衍能力比喻人类生生不息的生殖能力,以实现民族昌盛的心理期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婚俗中以“早子”谐音隐性的维系着枣与生殖文化的联系。

1.2 饮食文化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逐渐形成“北方多产粟,南方盛种稻”的分布格局,枣成为人们的辅助之果。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五果者以五味、五色应五脏,李、杏、桃、栗、枣是。”2枣作为“五果”之一,不仅起调节人们饮食结构的作用,而且体现中国饮食文化中“阴阳五行”平衡的哲学思想。

枣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是健脾之果,古时人们便以枣入药,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共载药方262个,其中40方用到了大枣、枣糕、酸枣仁,枣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中“以食疗病”的哲学思想。

从古至今,食枣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很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食枣的习俗,枣制品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如山西、滨州等地在春节等传统节日中会制作枣糕、红枣馒头等,以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形成了当地极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1.3 方仙文化

方仙道的发源地——燕齐之地(即今辽宁、河北、山东等环渤海湾地区)自古便是枣树的重要种植带,服食仙药是早期方仙道最重要的方术。《史记·封禅书》记载方士李少君谓汉武帝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3汉代铜镜有:“上有山(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的铭文,东汉《神农本草经》载有:“凡枣,九月采,日干,补中益气,久服神仙。”4由此可见,枣在秦汉时期便作为仙药为人们所知,枣文化与方仙文化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1.4 精神文化

笔者认为,枣文化蕴含的是一种民族生生不息的昂扬精神,诠释的是中华儿女上升奋斗的激情与坚韧勃发的斗志,正是这种精神让枣文化这颗瑰宝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经久不衰,闪烁着耀眼光芒。

2 我国枣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目前我国枣文化旅游开发初见端倪,观光枣园是我国枣文化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观光枣园以枣树、枣品资源为基础,以枣文化和田园生活文化为核心,通过合理规划,把枣园景观、枣品展示、生产技术、枣产品加工与旅游者广泛参与融为一体,吸引游客前来观赏、采摘、品尝、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枣产业发展模式。我国代表省份观光枣园开况如表1所示:

旅游节庆活动也是枣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形式,目前我国各地争相举办枣文化旅游节,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乐陵金丝小枣节、太谷红枣节、沾化冬枣节等。我国代表省份枣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如表2所示:

3 我国枣文化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3.1 停留于观光、采摘初级阶段,枣文化挖掘不够

观光枣园开发的核心是枣文化,对枣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关键。由于对枣文化缺乏认识,枣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植入性不强,导致雷同现象严重,给游客单调乏味、似曾相识之感,缺乏吸引力。

3.2 以枣园观光为主,忽视历史人文旅游资源

目前我国枣文化旅游开发较偏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利用较少。河南新郑是枣文化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存有大量枣文化遗址,如玉皇观枣台、二仙亭、栗元史村等,虽然个别景点已经进行重建与修复,但规模尚小,设施简陋,开发力度不够。

3.3 枣文化旅游节品级低,品牌影响力不强

目前各枣产区在旅游开发中都相继举办枣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但多为政府主办,仅属于地方级旅游节庆,影响力不强,尚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知名度。乐陵金丝小枣文化节自1989年来已举办22届,多以商贸推介活动、枣交易、产品展示、文艺表演为主,枣文化彰显不够,更没有与当地民俗良好结合,此外由于资金有限,缺乏市场运作,宣传力度不够,枣文化节仅属地方级别,没有形成全国范围品牌影响力,客源辐射范围小,旅游吸引力不强。

3.4 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枣文化主题彰显不够

目前我国枣文化旅游开发中旅游配套设施简陋,尚不完善,缺乏科学规划建设,更没有结合枣文化特色,形成枣文化主题餐厅、酒店、旅游接待中心、景观小品等,枣文化主题彰显不够,制约枣文化旅游的发展。

4 我国枣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4.1 深度挖掘枣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枣文化蕴含的生产文化、饮食文化、方仙文化以及精神文化是枣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在旅游开发中应充分利用,植入到旅游产品中,将抽象文化具体化。如复原古代有关枣崇拜的宗教或仪式、建博物馆、文化艺术长廊、民俗街、特色工坊等项目,使静态景观和动态文化相结合,使游客在观赏中感悟枣文化内涵。

4.2 充分整合资源,多层次综合开发枣文化旅游

我国枣文化资源分布广,在旅游开发中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旅游资源优势,充分整合利用,形成枣文化旅游多层次立体结构模式。山东乐陵历史悠久,是华夏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体育产业之城、全国最大的藏药生产基地。这些资源都可成为枣文化旅游开发的可塑因素,开发如枣文化与华夏龙山文化旅游、枣文化与体育文化旅游、枣文化与藏药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

4.3 突出主题形象,树立枣文化旅游品牌

应做好枣文化普及与推广工作,利用国内外重要旅游交易会、展示会、旅游节庆活动、网络传媒等措施加强宣传促销,另外还应突出枣文化主题形象,在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都应彰显枣文化主题特色,形成枣文化旅游影响力,树立枣文化旅游品牌。枣文化旅游规划开发中的功能分区、景点建设、景观小品、配套服务设施等都应突出枣文化主题形象,提高辨识度,增加旅游吸引力,增强旅游竞争力。

4.4 延长枣产业链,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在某种程度上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商品的好坏影响景区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因此,应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延长枣产业链。

5 山东乐陵国强百枣园开发构想

国强百枣园区位优势独特,资源条件优越,其旅游开发应充分挖掘枣文化内涵,提升产品文化品位,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同时完善旅游配套设计建设,打造独具吸引力的特色枣文化旅游,具体开发构想如下:

5.1 营造“枣园四季”美景,打造枣艺园

国强百枣园枣树品种繁多,极具观赏价值,可充分利用枣树生长周期、美学特征搭配交错种植,营造独具特色“枣园四季”之景,春观繁花似锦,夏观绿海无边,秋观硕果满园,冬观虬枝如龙,一年四季皆有可看之景。另外,还可利用日光大棚、智能大棚等高科技手段栽培枣树,以便在冬天为游客提提供枣果采摘、观光等活动。

5.2 建枣工坊,增加游客体验度

在枣园适当位置建“枣工坊”,建筑材料应体现质朴天然的特点,营造古朴、休闲氛围。“枣工坊”集枣产品加工制作、特色产业观光、休闲劳动以及特色旅游接待功能于一身,由枣作坊和“枣吧”两部分构成。枣作坊主要用于开展枣产品制作参观以及枣产品DIY制作,如制作枣糕、枣脯、枣干、枣膏等,游客在参观同时可亲身参与,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枣吧”源于“酒吧”的概念,向游客提供特色枣食品、枣饮品等服务,还可以推出枣乡民间文艺节目、对枣诗、猜枣谜等娱乐活动,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感受枣文化魅力。

5.3 寓知于乐,打造枣园游乐项目

开发体验枣农生活劳动、枣林探秘、枣树认养等“枣园乐”休闲娱乐型旅游产品。可开辟一块土地,让游客参观枣农生活,参与具有一定趣味性、低强度的简单劳动,游客体验枣树栽植过程,享受劳动乐趣。还可针对青少年游客开发枣林探秘、枣林迷宫等产品,增添游览乐趣,。

5.4 建枣文化特色餐厅、主题酒店,完善旅游接待设施

建以枣文化为主题的特色餐厅或餐饮一条街,并可与乐陵或鲁菜特色相结合,使游客体会枣的饮食文化。还可建枣文化主题酒店,并与当地民居特色相结合,营造无处不在的枣文化氛围。

5.5 建枣文化博物馆、枣文化长廊,突出枣文化氛围

在枣园中心位置建枣文化博物馆,以实物、图片、模型、影像等多种方式展示不同枣果、枣果制品以及枣栽培发展历史。可单独开辟乐陵枣文化馆,展示乐陵与枣树栽培有关的历史、文化等,增加游客对乐陵枣文化的认识。还可展示枣的相关书画、雕刻、摄影等艺术作品,丰富参观内容。同时,可播放枣科普教育的影像制品,普及枣科学、枣文化知识。

5.6 完善旅游节庆活动,树立乐陵枣文化主题形象

可定期举办书画作品展、根雕作品比赛等活动,还可通过采摘节、民俗文化周等节事形式,以活动造势,提高枣文化旅游吸引力。与此同时,国强百枣园还应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并加强景观小品建设,打造集生态观光、娱乐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枣文化精品游。

参考文献:

[1][清]王谦益.乐陵县志[Z].刻本.1762(清干隆二十七年).

[2]陈贻金.中国枣树学概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周沛云,姜玉华.中华枣文化大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4]陈庆福.乐陵枣文化[J].中国土特产,1997(5).

[5]龚玉和.枣文化[J].食品与生活,2008(11).

[6]李小平.山西的枣文化[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2(1).

[7]林继富,张晓舒.枣俗的文化精神[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

[8]吕政轩.陕北枣文化[J].西部大开发,2009(Z1).

[9]林继富,张科.枣的礼俗精神与文学传承[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1).

[10]姚吉成.金丝小枣与滨洲民间枣文化[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11]张华松.枣与方仙文化[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12]陈征.现代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研究[D].湖南大学,2006.

[13]付丽.北京市观光果园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

[14]高京草.中国枣资源研究与利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上一篇:施工项目成本纠偏浅议 下一篇:大转矩螺杆钻具焊接质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