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评论部微信公众号热点话题评论特点分析

时间:2022-09-26 05:32:11

新京报评论部微信公众号热点话题评论特点分析

【摘 要】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新型综合类日报,《新京报》的评论版一直是其吸引读者的特色版块。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京报》评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借力用户黏性更强的微信公众平台,《新京报》相继开设了包括“新京报评论”、“沸腾”、“新京报社论”三个评论类公众号。本文试从对“雾霾”这一热点话题的评论文章来比较《新京报》评论部三个微信公众号的评论特点,从而探讨《新京报》评论部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实践特色。

【关键词】新京报评论;沸腾;新京报社论;微信平台

评论版是一张报纸编辑水平和思想深度的集中体现,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一张报纸的灵魂所在。融媒时代的到来,传统报纸媒体需要借力新媒体实现新闻评论战场的重点转移,新战场无疑就是微信的公众平台。微信“是一次挖掘用户资源、将传统媒体品牌优势向新媒体领域延伸拓展的难得机遇。”[1]而公众号则是新战场的堡垒,据2015年相关统计,全国有10家媒体开设了11种新闻评论类微信号,没有开设微信公众号的媒体仅有5家,[2]2016年必然更为饱和,这个战场早已硝烟四起。

《新京报》评论部在这块新战场建立起了三个堡垒,先后于2014年2月19日和10月22日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新京报评论”和“沸腾”,而公众号“新京报社论”开设得比较晚,于2016年10月17日才正式开通。微信突破了传统报纸的时空限制,同时在微信公众平台领域中传统纸媒以新闻价值为导向的新闻标准已经被置换成以市场逻辑下的用户导向,[3]讲求读者细分和精准定位的当下,这三个公众号在对热点话题的评论报道中存在的差异正是本文所要思考和探讨的。由于去年入冬以来全国大面积的雾霾天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关注,根据清博指数提供的数据,绘制了图1。

从图1数据可知,去年十月份至今,颂庵邪含“雾霾”关键词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在12月份迎来了爆发性增长,而今年1月份前六天文章数量就已经超过了11月份,可知热点仍在继续,而且热度有继续增加之势,因此本文选择12月1日至1月6日这一雾霾报道的集中期,共计37天,从评论文章的特点、话语特点和传播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特点比较

新京报评论、沸腾和新京报社论这三个公众号对于雾霾报道的评论文章在更新数量、更新时间和版面分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雾霾话题相关的评论文章,“沸腾”是最多的,共计10篇,其次是“新京报评论”有8篇,最少的是“新京报社论”只有5篇。由于雾霾关系到所有普通大众,是近期的敏感议题,因此“沸腾”相对于其他两个更多依赖于母报的公众号来说,可以有更多发声的自由,更能以自己的风格来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与阅读,对于社会热点事件,“沸腾”更能把评论做得出彩,更能建立自身的话语权。

通过图2可知,“新京报评论”的评论文章集中在零点到凌晨两点之间,“沸腾”的评论文章集中在下午两点到晚上八点之间,而“新京报社论”的评论文章则集中在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之间。

三个微信公众号的评论时间刚好全都分开,“新京报评论”的评论文章在凌晨,由于内容基本与报纸一致,因此凌晨更多体现的是评论的“快”,读者可以在公众号上更早看到报纸上的评论文章。“沸腾”的评论文章的时间跨度相对较大,由于“沸腾”的评论文章多为报纸上没有的内容,重在评论的“新”,因此选择在下午和晚饭后的时间段,为读者带来新的声音,适合读者茶余饭后的深度阅读。“新京报社论”的评论文章固定在午休的时间段,因此可以为读者提供报纸社论版块之外的补充阅读。至于版面分布,统计如下表:

由表1可知,对于“雾霾”这一热点的评论文章,“沸腾”有5次放到了头条位置,可见相比于其他两个公众号,“沸腾”更加重视雾霾的报道,这与三个公众号的定位密切相关。“新京报评论”和“新京报社论”更多是新京报母报声音和观点的传递,因此自主选择头条报道的空间较小,而“沸腾”自开设之日起就希望在公共舆论场中传递自己特别的声音。

二、话语特点比较

新闻话语的研究范围不仅包括新闻的文本结构,还包括传播语境中、社会文化语境中新闻话语的生产和接收过程。[4]比较“新京报评论”、“沸腾”、“新京报社论”三者评论文章内容的话语特点之前,我们可以从这三个公号的功能介绍中窥见一斑。

“新京报评论”是“提供有价值的观点”;“沸腾”是“愿我们内心的沸腾,胜过时代的喧哗。新评论原创基地,从心中的热出发”;“新京报社论”是“积极、稳健、有见地”。

风格迥异的三种介绍,这在三个公众号评论文章的风格和角度上有着集中的体现。对于“雾霾”话题评论文章的话语特点,我们从标题和评论视角两个方面着重进行比较。

(一)标题

标题作为读者第一眼看到的内容,是评论文章的点睛之笔。在对这三个公众号的评论风格进行分析前,本文先对标题语气进行分析,包括陈述句语气、疑问句语气、判断句语气、祈使句语气。统计结果如表2:

在对雾霾这个话题报道中,评论文章标题祈使句的使用三个公众号都有,“新京报社论”四篇评论中就有三篇的标题使用了祈使句,另一篇用了疑问句。祈使句和疑问句的语气显得不会过于生硬,而这也正好体现了“新京报社论”的评论积极稳健的风格,在传递母报声音的时候避免话语的激进表达。

“沸腾”评论文章标题四种语气都有使用,其中更多使用了陈述句和疑问句。陈述句可以力求评论的客观和理性,疑问句则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也体现“沸腾”在面对热点话题时精准发力,敢于质疑,努力弥补媒体与大众之间的信息鸿沟。

“新京报评论”由于大部分评论文章的标题和母报一样,因此并不会在语气的使用上有所偏重,正如它的功能介绍的那样,“提供有价值的观点”,这种观点体现的是报纸的评论风格,不需要有太多的情绪化表达。

而在标题的用词方面,“新京报评论”和“新京报社论”比较一板一眼,继承母报的严肃风格,而“沸腾”则有几篇评论体现着自身“新”的个性特点,比如12月21日的评论文章“雾霾天操场考试,你们终于不必担心学生作弊了”明显带着戏谑的语气;12月20日的评论文章“顶着雾霾降落的俄航,煎饼果子味的圣彼得堡鸡汤”充斥着强烈的讽刺和调侃意味,彭兰教授曾以新媒体的戏谑性来阐释这种现象:“新媒体的江湖没有庙堂的约束,没有天然的架子可端,它更多的是用戏谑的方式来表达,即使是面对那些宏大的主题。”[5]这样的标题虽然不够严肃,但是能够走进读者的内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评论视角

社会热点评论报道的舆论导向、监督、服务等功能决定了评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本文通过新闻评论指向意义来比较“新京报评论”、“沸腾”、“新京报社论”三个公众号对于雾霾话题评论文章的评论视角。

多元化的评论指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歌颂类、阐释类、批评类、建议类和总结类。统计结果如表3:

从中我们发现,对于“F霾”话题的评论指向三个公众号几乎一致,都以批评类为主,辅之以建议类,这也符合社会普遍情绪,同时这也是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体现,其中沸腾有一篇评论《破解华北雾霾之谜:结论抵触不是坏事》同时兼具雾霾相关知识的科普,这区别于其他两个公众号的评论文章。

结语

《新京报》相继开设三个评论类公众号,这在同类媒体中确实不多见,通过对同一热点话题的评论对比本文发现,“新京报评论”和“新京报社论”的评论特点更多继承自母报,正如时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马利认为的那样,这是一种“借船”的形式,评论文章也多是把原来发在纸质媒体上的东西放在微信平台上,充当渠道的角色。而“沸腾”则真正属于新京报的“造船”探索,是可以重点培育的评论公众号品牌,正如“沸腾”发刊词中所说“别人‘澎湃如昨’在前,我们‘沸腾从今’在后”,从评论中我们也发现“沸腾”在向“澎湃”学习,试图形成自己的辨识度,脱离母报在新媒体平台上重新创造品牌价值从而再来反哺母报,这是一种探索,并不成熟,需要更多的尝试和调整。

不管是“借船”还是“造船”,思维的转变才是最重要的,《新京报》评论部已经建立了评论类公众号的“品牌群”,“新京报评论”和“新京报社论”依然牢固坚守《新京报》的评论风格,完成《新京报》新闻评论方面品牌优势、品牌价值向新媒体平台的转移和延伸,但需要重点解决评论内容和用户粘合之间的缝隙,而“沸腾”要成为《新京报》评论部解放新闻生产力的舵手,若想在舆论之海中占据自己的话语地位,在“新评论”的价值把握上更需要加强,不然极易出现内容上和同类媒体的同质化。

注释:

[1]蔡雯,翁之颢.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J].新闻记者,2013(5).

[2]陈敏.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国新闻评论之变――以17家媒体评论人访谈为基础的研究[J]. 新闻记者,2015(5).

[3] 方惠,古俊生,孙小婷.微信公众平台在纸质媒体中的角色――人民日报、新京报微信公众号的文本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5(8):59.

[4]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曾庆香 译.华夏出版社,2003:32.

[5]罗勋湖.微信公众号新闻内容的编辑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5(7):143-144.

(作者: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林冲刺配沧州地名漫论 下一篇:首富扶贫:扶贫不能下马就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