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红霉素对K562细胞凋亡及FAKmRNA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2-09-26 05:09:47

柔红霉素对K562细胞凋亡及FAKmRNA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柔红霉素诱导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以及调节细胞周期和FAKmRNA基因,进一步探讨通过调控FAK表达,研究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CK8细胞增殖法,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不同浓度柔红霉素在不同时间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柔红霉素作用对K562细胞FAK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着柔红霉素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同一浓度不同时间组之间,或者同一时间不同浓度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白血病;K562细胞;柔红霉素;细胞增殖;凋亡;FAKmRNA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蒽环类抗生素作为治疗白血病关键药物之一应用于临床,其中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是白血病化疗的主要药物[1]。对柔红霉素(DNR)治疗作用的研究,以前仅停留在它与肿瘤细胞DNA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体内的代谢阶段,而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pp125FAK)是一种细胞内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在丝氨酸转化细胞的磷酸化蛋白中发现,与酪氨酸激酶2(proline rich tyrosine kinase2,PYK2)及细胞粘附激酶β(cellular adhesion kinaseβ,CAKβ)组成 FAK家族[2]。FAK在正常细胞的生长周期,增殖分化,迁移运动及血管生成等过程均发挥主要作用,并且,FAK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在肿瘤细胞激活过程及侵袭转移中也起关键作用,并已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3]。本实验利用一定浓度的柔红霉素体外作用于K562细胞,研究其对K562细胞的增殖和凋亡,FAKmRNA表达以及FAK蛋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通过调控FAK表达,研究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

1材料和方法

1.1试剂和细胞系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K562细胞,由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研究中心馈赠,柔红霉素购于深圳万乐制药厂,胎牛血清和RPMI1640培养基购于美国Gibco公司,碘化丙锭(PI)购于北京中山生物工程公司,Annexin2V/PI试剂盒购于北京宝赛生物工程公司。CCK8购于上海同仁公司,RTPCR试剂盒,RNA提取试剂盒购于Invitrogen公司。fakmRNA引物和内参NADPH购于上海英俊生物工程公司。

1.2细胞培养K562细胞培养于含有10%的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在含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常规传代培养。每2 d换液1次,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各项实验。

1.3测定方法

1.3.1柔红霉素对K562细胞增殖影响的CCK8法检测

将2×10.4/ml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每孔200ul,分别设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立刻加入终浓度为0.15,0.3,0.6,1.2,2.4 mg/L的柔红霉素,每孔设4个复孔,培养36 h后往每孔中加入10 μlCCK8溶液,37℃温育2 h后,上酶标仪测各孔A595值。按下列公式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

增殖抑制率=(1实验孔平均OD值/对照孔平均OD值)×100%

1.3.2柔红霉素对K562细胞凋亡的FCM检测

采用Annexin2V/PI双染法FCM检测,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调整K562细胞浓度至2×10.5/ml,接种于6孔的培养板,每孔加入2 ml细胞液,立刻加入终浓度为0,0.15,以及0.3 mg/L的柔红霉素,置于培养箱培养36 h,分别收集细胞于离心管中用冷PBS洗涤离心2次,弃PBS,加100 μlbinding buffer,重悬细胞,然后加入Annexin2V 5 μll和PI 2 μl,4℃避光30 min,再加400 μlbinding buffer,上流式细胞仪检测。

1.3.3柔红霉素对K562细胞周期影响的流式细胞仪检测

调整K562细胞浓度至(5~10)×10.5/ml,接种于6孔的培养板,每孔加入2 ml细胞液,于培养箱24 h后分别加入柔红霉素的终浓度为0,0.15,以及0.3 mg/L,与培养箱培养36 h,分别收集细胞于离心管中用冷PBS洗涤离心2次,弃PBS,用70%冰乙醇固定过夜后加入PI染液0.6 ml,避光染色半小时,上流式细胞仪检测。打印DNA含量直方图,自动拟合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重复实验5次。

上一篇:应用考核机制激发护理队伍竞争意识的效果分析 下一篇:医药管理中规范药品零售市场的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