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委经济运行交流报告

时间:2022-09-26 05:00:01

工委经济运行交流报告

刚刚过去的一年,县工业战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工信委的正确指导下,围绕“拼争全国五十强县市,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这一战略目标,紧扣建设富裕和谐秀美这一时代节拍,紧盯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这一宏伟构想,以加快实施新型工业化为主动力,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实现了工业经济健康、快速、稳定发展。2012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县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崛起为突破点,以奋力拼争全国五十强为目标,以强攻一批重大项目、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重点园区和新兴产业为手段,促进我县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一、全县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际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69.9亿元,同比增长45.1%;完成工业增加值110.3亿元,同比增长20.2%;实现利税37.6亿元,同比增长76.02%;规模以上用电量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达到198家。2012年2月及一季度,全县预计累计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9亿元和11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9.9%和31.2%;完成工业增加值16亿元和2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6%和24.7%;实现利税6亿元和1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1.8%和42.4%。

二、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园区经济蓬勃发展

作为我县工业经济主战场,经开区正积极融入省生态经济区和市综合开发战略,按照“大投入、大创新、大提升”工作思路,做强做优支柱产业,做实做新发展平台,做大做精工业地产,预计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将双双突破1000亿元,税收突破60亿元,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二)食品产业异军突起

2011年以来,我县食品饮料产业发展迅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年全县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3亿元,同比增长62.2%,增幅居全县六大支柱产业第二位。其中,国鸿有限公司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451.6%;市草珊瑚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172.5%。

(三)乡镇工业集中区蓄势待发

为紧紧抓住城市南扩这一历史发展机遇,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和高新、昌东、经开以及等工业园区产业转移,实现与经济开发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我县已于2011年正式启动武阳中小企业创业园和南新滨江工业园建设,由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将“两园”打造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全县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用电紧张使工业加快增长缺乏要素障碍

2011年以来,我县工业企业运行状况良好,用电需求不断增强,然而对应的供电量却出现了明显下滑,特别是在夏、冬两季,工业用电紧张尤为凸显。去年二季度,工业用电紧张问题对工业企业尤其是园区企业影响巨大,拉闸限电范围几乎包括了所有园区企业(个别有供电专线的企业除外),以致园区不得不分片区按照“开五停二”或“开四停三”的方式进行节电。供电不足导致企业不能满负荷运转,前期甚至出现部分企业因用电紧张造成订单流失、市场份额萎缩的情况。迈入2012年,我县用电紧张形势趋于缓解,但电力供需矛盾仍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用电紧张问题还将成为阻碍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加快增长的直接原因。

(二)传统优势产业招工难问题日益突出

众所周知,县作为粮食主产县和轻纺服装传统出口加工基地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但招工难与就业难正日益成为我县传统优势产业做强做大的主要制约因素。食品饮料产业作为我县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轻纺服装产业作为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拥有着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但这两大产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我县劳动力资源也较为丰富,但受传统就业观念、用工薪酬、劳动保障等因素影响,我县传统优势产业随着规模的日益壮大和用工需求的日益加大,产业发展用工瓶颈日益凸显。

(三)后劲项目少使得工业经济增长缺乏新增长点

2011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作出了调整,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以上。受此影响,我县有33家原规模以上企业不再纳入规模统计范围,占当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6.1%;经济规模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7.3%。无论从剔除的企业数量还是经济规模来看,我县所受影响均为全市最严重的县区之一。同时,由于统计门槛大幅提高、审核条件十分苛刻,我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减少。2011年全年我县申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获批为23家,但除益海嘉里等几个重大项目外,当年新投产的项目寥寥无几。总量基数的大幅缩小及后劲项目偏少,造成了我县规模以上工业缺乏新的增长动力。

(四)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可能会出现企业不配合造成数字大起大落

四、企业一套表改革实施情况和主要问题

县全县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共涉及企业375家,其中工业企业就占了198家,工作量大,为切实做好工业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我委高度重视,配合统计局做了一下工作:

(一)工信委成立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主任

副组长:分管领导

成员:科室人员

领导小组下设:

1、业务指导组。根据运行分析分解任务,指导企业填写。

2、工作指导组。督导基础工作到位,督导按任务按时间节点上报。

各乡镇开发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

(二)召开各类会议

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分管工业领导会议,工信委召开了工办主任会议,就一套表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提出了要求。

(三)积极配合统计局开展工作

配合县统计局组织乡镇开发区工办室人员及企业统计员参加业务培训,配合统计局宣传,配合县统计局下发至企业的一封信。

(四)建立四项制度

1、24小时值班制度。工信委、乡镇开发区、企业建立三级值班制度,值班人员24小时在位,通讯畅通,确保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

2、分片包干责任制度。工信委制定了分片包干制度,包乡镇、开发区;乡镇开发区制定了人盯企业包企业制度。

3、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确保遇到问题能及时整改,确保上报数字不大起大落。

4、追究责任及通报制度。通报每月企业上报数字情况,对每月未按时按要求上报,出现开天窗的追究责任。

(五)存在问题:

1、企业统计人员不稳定。

2、部分企业统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

3、企业配合问题。

五、全县工业经济运行工作的下一步安排。

2012年,我县将围绕“一个打造、两个突出、三个推进”,即:打造千亿汽车产业城,突出传统优势产业,突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推进工业发展规划实施,推进土地等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工业发展机制完善,部署下一步经济运行工作。

(一)今年的主要目标预测

根据我县目前正在推进的47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情况,预计2012年可建成投产的项目可达32个,据此,我们预计2012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同比增长31.45%;

主营业务收入:620亿元,同比增长31.9%;

利税总额:54亿元,同比增长43.6%;

工业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5%;

工业投资:230亿元,同比增长30%。

(二)下一步的几点工作思路

1、一个打造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将产业招商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要建立建全招商引资分工负责制,建立统分结合的运作机制,提高集中招商实效。二是以特色作助推器,坚持错位发展。在汽车产能趋于过剩的前提下,我县汽车产业只有另辟蹊径,定位于错位优势发展,利用江铃集团的汽车工业发展基础,借助福特的品牌和技术优势,加快推进商务乘用车的研发和生产,并加大品牌推介,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实现异军突起。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加大汽车配套服务企业和机构的引进,实现特色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全县汽车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2、两个突出

一是突出打造优势传统产业,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以传统绿色食品加工、软饮料、啤酒生产为基础,充分发挥我县优质水资源、粮食资源以及家禽养殖资源,引进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做强食品饮料加工业。以汇仁集团、国药、三鑫医疗等大中型企业为支柱,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医药产业的做优做精。二是突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强工业持续发展动力。以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对我县投资。同时大力吸引优质中小企业对我县投资,源源不断地为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3、三个推进

一是推进工业规划科学实施,实现工业经济有序增长。一方面通过逐步实施《县“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县工业发展目标,明晰发展战略,合理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清晰产业政策,为我县工业经济长远发展指明方向。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县汽车汽配产业发展规划》和《县食品饮料产业发展规划》等支柱产业发展规划,有重点地发展支柱产业和鼓励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二是推进土地等资源优化配置,为工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土地是工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要促进我县工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优先解决土地问题。因此,必须做到:规划先行,避免重复建设;招商选资,集约高效用地;深挖现有建设用地内涵,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合村并点推进“区中村”改造,为开发区建设用地腾退发掘空间;有效利用开发区管理优势,加大节约集约用地监管力度。三是推进工业发展机制完善。由县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经开区、向塘物流基地以及“两园”的产业布局、重大项目落户,政策落实的督查和工作绩效的考核;建立全县统一的工业经济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按照“企业申请、县区审批、区内注册、园内落户、共同服务、收益属地”的原则,实现项目合理落户。

上一篇:工委主任学习心得体会 下一篇:工委节能自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