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邻近部位烟叶等级的识别判定

时间:2022-09-26 04:43:50

烤烟邻近部位烟叶等级的识别判定

摘要 在烤烟的分级收购过程中,准确判定烟叶的部位和等级,对执行烤烟国家标准,维护国家、烟农、企业三者利益关系,体现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烟叶生产、分级加工、收购环节中,邻近部位烟叶容易出现混部、混级,等级把握不准确,影响烟叶的等级质量和收购质量的现象,通过分析不同部位烟叶外观特征,掌握正确判定邻近部位烟叶等级的方法,以提高烟叶等级纯度与收购质量,合理利用国家资源。

关键词 烟叶部位;等级;识别;判定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070-02

烤烟GB2635—1992对烟叶各部位等级的品质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但在实际的生产、分级、收购以及工商交接过程中,处于交接部位的烟叶等级经常出现模糊不清、判断失误、相互混级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腰叶偏下部位等级C3F、C4F、C3L、C4L分别与下二棚烟叶等级X1F、X2F、X1L、X2L的部位特征较为接近,等级质量也较为接近,容易出现交错混级现象;腰叶偏上部位等级C2F、C2L与上二棚烟叶等级B1F、B1L部位较为接近,亦容易出现相邻部位烟叶等级相混现象。上述问题严重影响烟叶的收购质量,造成烟叶等级纯度不够,混级、混部现象严重,易造成烟叶收购中烟农与检验人员的矛盾,也不利于工商交接,影响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在实际分级中正确判定这些烟叶等级,对提高烟叶等级纯度、烟叶等级合格率有着重要意义。

1 邻近部位烟叶等级相混的原因分析

1.1 烟农分级技术掌握不准

烟农分级技术水平低,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对烟叶部位的界限认识不清楚、不明显,正确把握部位特征有难度,出现将邻近烟叶等级相混淆的现象[1]。

1.2 对种烟收益期望值过高,有意靠在价格高的等级内

部分烟农对种烟收入的期望值过高,思想觉悟不高,过多考虑经济效益,分级过程中将价格偏低的等级混入价格偏高的等级里面,人为造成收购等级判定的难度,达到混级出售、增加收益的目的。

1.3 分级检验人员执行标准不到位

分级检验人员的分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标准的理解程度有偏差,对标准的正确执行存在误区,致烟叶收购过程中对某些邻近等级界定不清,特别是对邻近部位等级质量较为接近的烟叶等级的判定,常出现混级、混部问题[2]。

1.4 思想和市场不确定因素造成混淆的现象

有的年份由于烟叶种植面积和市场波动因素以及某些主观意志的影响,在收购过程中不认真执行标准,部分等级检验人员思想松懈麻痹,把关不严,致使部位相混、等级相混,出现相邻交接部位人为混淆的现象。

2 邻近部位烟叶等级的正确判定

2.1 腰叶偏下部位与下二棚部位烟叶等级的正确判定

2.1.1 C3F(或C3L)与X1F(或X1L)的判定。C3F(或C3L)一般生长在中部偏下位置,烟叶成熟,呈现有不明显的成熟斑和颗粒状,颜色橘黄,尚均匀,不够饱满,视觉色彩反映一般,叶面尚有油性反映,手摸叶片厚薄尚适中,叶面有油润感,有韧性,弹性较好,叶面疏松,有皱缩感,长度35 cm以上,残伤不超过25%[1]。C3L颜色较淡,多为正黄色或淡黄色,手摸叶片稍薄,其余与C3F一致。识别时应注意该等级部位接近下部,不要同下部等级混淆,特别是X1F(或X1L)。

X1F(或X1L)生长在下部,接近腰叶部位,叶片成熟,呈现有颗粒状,颜色橘黄、均匀、尚饱满,视觉色彩反映较强,叶面尚有油性反映;叶尖部质量较好,叶基部稍差,主脉尖部稍弯曲,手感叶片稍薄(基部薄,尖部厚),叶面皱缩、松弛,有油润感,有韧性,弹性较好,长度40 cm以上,残伤不超过15%。X1L与X1F相比,颜色较淡,多为淡黄色或正黄色,其余和X1F一致。

C3F与X1F的成熟度、叶片结构、油分档次相同,而身份、色度、长度、残伤允许度4个因素的要求均有一定的差异。C3L与X1L的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档次相同,而色度、长度、残伤允许度3个因素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分级实践中,除正确识别烟叶部位外,正确把握这些烟叶等级的品质规定对区分C3F与X1F、C3L与X1L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判定中部3级与下部1级的关键点在叶面特征和饱和程度上。一般叶面平坦,结构松弛,手摸松软感,色泽饱和度和饱满度强的属下部叶;叶面皱缩,手摸绵软有紧实感,饱和度一般,光亮度显明亮感强的属于中部叶。

2.1.2 C4F(或C4L)与X2F(或X2L)的判定。C4F(或C4L)一般生长在中部偏下部位,烟叶成熟,颜色橘黄,尚均匀,不够饱满,视觉色彩反映一般,油性反映不太显露,手摸叶片稍薄,叶面尚有油润感,韧性、弹性稍差,叶片疏松,皱缩感不强;长度35 cm以上,残伤不超过30%[3]。C4L与C4F相比,颜色差异较大,一般为正黄色或淡黄色,其余外部特征与C4F相同。识别时应注意:该等级叶基部质量稍差,或稍带平滑部分,同下部烟的显著区别在于主支脉是半遮半露,而不是细小。

X2F(或X2L)生长在下二棚部位,叶片成熟,稍有不明显的颗粒状,颜色橘黄、尚匀、不够饱满,视觉色彩反映一般,叶面油性反映不太显露,手感叶片稍薄(基部薄,尖部厚),稍有松弛感觉,尚有油润感,尚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长度35 cm以上,残伤不超过25%。X2L与X2F相比,颜色稍淡,多为淡黄色或正黄色,身份薄一些。识别时应注意:手感叶片有松弛感、松软感,同“疏松”有明显区别,主支脉趋向细小。

C4F与X2F的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长度要求一致,只有残伤允许度的要求有所不同。C4L与X2L的成熟度、叶片结构、油分、色度、长度要求一致,只有身份、残伤允许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分级中,烟叶分级人员除掌握这2个等级的部位区别外,正确把握其身份与残伤允许度要求对区分C4F与X2F、C4L与X2L有着重要意义。

2.2 腰叶偏上部位与上二棚部位烟叶等级的正确判定

2.2.1 B1L与C2L的判定。B1L一般生长在上部接近腰叶位置,叶片成熟充分,呈现有明显的成熟斑和颗粒状,颜色正黄、均匀、色泽饱和,视觉色彩反映强;叶面有油性反映,叶片中等,叶面皱缩感强,疏松程度略差,叶片油润丰满,有滑腻感,韧性强,弹性好,长度45 cm以上,残伤不超过15%。

C2L一般生长在中部中间偏上位置,烟叶成熟,呈现有成熟斑和颗粒状,颜色正黄,均匀一致,尚饱和,视觉色彩反映较强,叶面尚有油性反映,手摸叶片厚薄适中,均匀一致,叶面有油润感,有韧性,弹性较好,叶面疏松,有皱缩感,长度40 cm以上,残伤不超过15%。

C2L与B1L的成熟度、身份、残伤允许度要求一致,叶片结构、长度要求接近,而油分、色度差别较大[4]。因此,在实际分级中,烟叶分级人员除掌握这2个等级的部位区别外,正确把握其油分、色度要求对区分C2L与B1L有着重要的作用。

2.2.2 B1F与C2F的判定。B1F一般生长在上二棚偏下部位,接近腰叶。叶片成熟,呈现有成熟斑和颗粒状,颜色橘黄、均匀、色泽饱和饱满,视觉色彩反映浓;叶面有油性反映,叶片稍厚实,叶面皱缩,疏松程度属疏松至尚疏松,叶片有油润感,韧性强,弹性好,长度45 cm以上,残伤不超过15%。

C2F一般生长在中部中间稍偏上位置,烟叶成熟,呈现有成熟斑和颗粒状,颜色橘黄,均匀一致,尚饱和,饱满度略差,视觉色彩反映较强;叶面尚有油性反映,手摸叶片厚薄适中,均匀一致,叶面有油润感,有韧性,弹性较好,叶面疏松,有皱缩感,长度40 cm以上,残伤不超过15%。

B1F与C2F的成熟度要求一致,在身份、油分、叶片结构、色度、残伤允许度要求不一致,差别大,主要看点要从身份、色度和叶片结构上去把握[5-6]。C2F身份中等、色度强、叶片结构疏松;B1F身份稍厚、色度浓、叶片结构尚疏松。因此,在实际分级中,烟叶分级人员除掌握这2个等级的部位区别外,正确把握其身份、色度和叶片结构要求对区分B1F与C2F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判定邻近部位相混等级的技术关键

3.1 正确判定烟叶部位

邻近部位烟叶等级的部位不同,这是正确判定这些等级相混的关键。因此,要正确把握烟叶的部位。只有做到部位分得准,才能依据烟叶的品质规定分清这些等级,避免相混现象的发生。区分烟叶部位应从脉相、叶形、叶面、身份、颜色[2]等方面进行。

3.1.1 下二棚叶的判定。①观察脉相:叶基部宽平,主脉较细,靠叶尖部分不显露,靠叶基部分微露,支脉细平,叶脉发白,主支脉比较弯曲。②观察叶形:叶形较宽圆,叶片较大,叶尖较钝,近叶尖处弯曲。③观察叶面:叶面平坦,叶组织松软、松弛。④观察颜色:叶色多为淡黄或正黄,光亮度趋暗,叶尖部颜色稍深,基部稍浅。⑤手感叶片:叶片稍薄,叶尖部与叶基部厚薄不匀,尖部稍厚,基部稍薄。油分有至稍有,手摸叶片软绵,弹性略差。

3.1.2 中部叶的判定。①观察脉相:主脉粗细适中,遮盖至微露,叶尖处稍弯曲,主支脉夹角较大。叶基部较宽平,呈现浅灰色,在水分适宜的情况下,手感比较柔软。②观察叶形:叶形宽大,叶尖较钝。③观察叶面:叶面皱缩感强,光亮度趋强,弹性好。④观察颜色:一般多呈现橘黄色,少数为柠檬黄色;部分叶片沿主脉附近颜色稍浅。⑤手感叶片:厚度均匀一致,稍薄至中等,少数叶色浅淡的叶片为稍薄,在水分适宜的情况下,手摸有滑腻感,叶片柔软,弹性强。

3.1.3 上二棚叶的判定。①观察脉相:主脉较粗且直,较显露,支脉突起,叶脉呈褐色,主支脉夹角较小。观察时以叶基部脉相为准,应注意一部分叶片采收时带蒂,这部分叶片容易识别;另一部分不带蒂,但叶基粗大,较中部叶基区别明显。②观察叶形:叶形较宽,叶尖部较锐。③观察叶面:叶面稍皱折。观察时应注意叶面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病斑、焦尖焦边,这是区别上部叶与中部叶叶面的特征之一。④观察颜色:叶色较深,多呈现橘黄或红棕色。⑤手感叶片:叶片较厚,少数叶色浅的上二棚叶厚薄中等,油分较多,弹性较强,韧性和拉力强,手摸叶片叶肉充实有紧实感。

3.2 正确理解与执行烤烟国家标准

在判定邻近部位烟叶等级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并执行烤烟四十二标准的有关品质规定,这是区分这些等级相混的技术依据。烟叶分级人员在实际分级中,一是要正确理解烤烟的定级原则,确定每个分级因素均达到某级的要求才能定为某级;二是要注意正确利用烤烟的验收规则,如中部叶短于35 cm者在下部叶组定级,此规定应确切理解为中部叶短于35 cm者,可在下部叶组依其品质因素在相应级别定级,换言之,仅从长度考虑,当中部叶不足35 cm时,下部1级及下部2级已将其排除在外[3]。只有正确理解与执行烤烟国家标准才能对邻近部位烟叶等级进行正确判定。

4 结论与建议

(1)综上所述,C3F(或C3L)与X1F(或X1L)、C4F(C4L)与X2F(X2L)、B1L与C2L、B1F与C2F易出现混级、混部现象,要正确判定这些邻近部位烟叶等级,就应找准其混级、混部的原因,并掌握其正确的判定方法与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定这些邻近部位烟叶的等级,提高等级检验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在现场检验中就能快速准确地判定烟叶等级。

(2)由于下部与中部、上部与中部烟叶部位相邻,特别是下、中、上部交接处几片烟叶较难正确判断部位和判定等级。遇到下部与中部交混难以判定时,主要看叶片干物质的充实程度和身份、颜色的均匀度。一般中部叶干物质较充实,叶片厚度、颜色均匀一致,手感柔软,叶片皱缩,可以再伸展,支脉较直;而下部叶手感比较枯、松,叶基薄而叶身较厚,叶片平展,不可以再延伸,支脉较弯曲。中、上部烟叶交混难判定时,主要看叶片厚度和结构,一般中部烟叶表现为厚薄适中且叶片结构疏松;而上部烟叶表现为稍厚或较厚,且叶片结构稍紧密。判断主要依据是:凡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至稍薄的烟叶,列入中部叶组定级;凡叶片结构尚疏松至稍密、身份厚的烟叶,列入上部叶组定级。叶片结构疏松的烟叶与尚疏松结构趋紧的烟叶,是正确判定烟叶中、上部位的关键因素。由于品种的原因而出现的窄长叶或宽大叶,主要以脉相、叶面来判定;脉相较遮盖的上部叶,视其叶形、叶面和叶片结构来确定。

(3)加强分级技术培训,提高分级和收购人员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在烟叶分级和收购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坚持《烤烟》国家标准,采取“先分组,后分级”的原则,避免出现下部混中部、上部叶混中部现象,充分体现“优质优价,以质论价”的价格政策;为卷烟工业提供质量可靠的烟叶原料,保持烟叶等级质量的稳定,提高烟叶等级的可用性。

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2635-1992烤烟[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2] 闫克玉,赵献章.烟叶分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程占省.烟叶分级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 闫克玉,赵献章.烟叶分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 赵献章.中国烟叶分级[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 《烟叶调制与分级》编写组,苏德成.烟叶调制与分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上一篇:回归工程教育在《水利计算》课程改革中的实践 下一篇:混声唱法的意义和训练唱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