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性泥灰岩地段的挖方施工技术及边坡防护措施

时间:2022-09-26 04:41:11

膨胀性泥灰岩地段的挖方施工技术及边坡防护措施

摘 要:泥灰岩工程的挖方施工具备一定的地质特性,其特性主要体现在施工线路范围,在施工范围内泥灰岩即会遇水崩解,又会失水收缩,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都与泥灰岩中水含量相关,泥灰岩水含量过高导致分解,过低会引发变形,因此,尽量避免泥灰岩挖方工程在雨季展开。本文重点探讨了膨胀性泥灰岩的边坡病害及防护,分析了膨胀性泥灰岩挖方施工特征及技术措施,简要阐述了膨胀性泥灰岩挖方施工概述。

关键词:膨胀性泥灰岩地段;挖方施工技术;边坡防护措施

膨胀性泥灰岩地段的挖方施工技术应注意前期施工方案规划,以及对施工中注意事项进行预防,其内容应凭据具体施工及地理环境信息展开。在开挖施工时,应注意现场作业数据可能会因周边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其改变方式具备一定的范围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机械的合理搭配上。在实际施工中,当涉及到边坡病害时,应及时制定相关防护措施。

一、膨胀性泥灰岩的挖方施工特征及技术措施

1、膨胀性泥灰岩挖方施工概述

泥灰岩在线路范围内十分发育,具有分布路段长、范围广的特点,对路基施工、边坡的稳定影响极大。在工程区域内泥灰岩具有以下特点:泥灰岩呈现灰绿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呈柱状、泥质含量高,钙质含量小,岩体抗压强度低,属于软质岩类,具有弱一中等膨胀性,泥灰岩节理、裂隙发育,节理面光滑连续,岩体整体强度较低、岩石抗风化能力差,已开挖的边坡,如果出现岩体,短期使岩体完全风化、泥灰岩遇水崩解、失水干缩、经反复变形的岩体,抗剪强度极低,因此,泥灰岩的开挖一定要注重施工方法及施工顺序,要准备充分,合理安排开挖时问,尽量避开雨季,泥灰岩一但开挖就要集中优势的资源配置。

2、挖方施工筹划

在施工前期,施工人员需根据施工技术条款展开作业操作,并且保障作业运行期间不会由于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作业事故发生。首先,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展开施工设计方案的编制,对于造成施工效果不理想的因素要一一进行重点标注,以便保障施工质量。其次,为避免滑坡现象发生,导致工程危险性加大,应对坡体进行加固处理。最后,泥灰岩的堆放应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其堆放方式应同时具备稳定性。

3、挖方施工注意事项

在前期施工中对周遭建筑及水源要进行防护,其手段首要稳定排水渠道,对工程范围内的排水渠道进行清理,保持排水渠道畅通。对边坡位置的排水渠运用设备进行降压,避免边坡处由于压力过大引起边坡下滑。运用测量设备对边坡处进行测量,测量目的主为判断其坡道是顺坡或反坡。边坡的顺坡侧应设立短期截水沟,并运用水泥和水混合制成的浆液抹面。低于原路面的路基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沿线设坡,设坡目的在于截断水流,将截断水流自然引入水沟之中。泥灰岩具备一定特性,这种特性主要体现在未完全成型的泥灰岩会遇水分解,这类事故在雨季作业期间经常性发生。而边坡的反坡侧则无需进行水沟修筑,在施工期间反坡附近不可堆放腐殖土。由于泥灰岩地段的挖方施工注意事项众多,因此,实际针对其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的安全维护措施应放在施工首位。

4、膨胀性泥灰岩开挖施工

路堑开挖采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分层开挖,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底取、并注意经常性地检查堑坡坡度,确保准确,避免因一次刷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路堑支挡工程随下方开挖进度及时跟进,尽量减少边坡暴露时问,对开挖后不能及时进行支挡、防护加固的地段,根据当时、当地情况保护层的风化程度、含水策、预计停顿时问等,在设计的开挖面外预留适当厚度,作为临时保护层、质路堑基底预留暂不开挖,待路基顶层施工前再按设计路肩高程开挖。

5、机械合理搭配

机械的合理搭配是现场进度的先决条件,根据开挖面的大小,弃卜的运距,自卸车挖掘机的工作效率,一般一台挖掘机在10-15米的工作面上供应4-10台自卸车连续工作,必要时推卜机和装载机要配合作业,工作效率会更高、一段挖方段尽量多的开展工作面,两头开挖或是中问两头同时开挖,修建好运输便道,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合理组织调度是施工的必要的软件措施。

二、膨胀性泥灰岩的边坡病害及其防护措施

1、边坡常见病害-边坡蠕滑

根据泥灰岩特征,其开挖过程常会出现蠕滑的问题,这种问题诞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全风化的泥灰岩边坡开挖后,如长期,经降雨人渗、蒸发干缩等反复变形,岩体的抗剪强度基本丧失,表层的位移量远大。飞坡内体的位移,边坡表现为蠕动变形、崩塌。泥灰岩一般至少存在两组互相垂的节理面,这两组连续、光滑的节理面,将岩体切害成大块状砌体结构,当边坡开挖面与岩石节理、裂隙面为不利组合时,边坡将产生局部崩塌、在高陡边坡,岩质较坚硬时,崩塌更容易发生滑坡。

2、边坡常见病害-岩体软弱

岩体较软弱,地下水位较高或裂隙水发育的边坡,开挖后产生临空面,剪应力增大,当超过岩体抗剪强度时,即发生滑坡、边坡防护措施。针对以上泥灰岩边坡易出现的问题,对施工中和开挖后的边坡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根据地形、地质、水文条件,采取合理的边坡形式与边坡坡度,保证边坡稳定、泥灰岩边坡坡率应尽量放缓,合理的设计坡率应在1:2-1:3,我标段采用1:2-1:2.5的坡率、台阶式边坡形式,对保证泥灰岩边坡稳定同样有效,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平台宽度应尽量放宽,而目平台与坡面用光滑的圆弧过渡,能有效减小平台内的应力集中,对边坡整体稳定非常有利、施工中采用高6m、平台的宽度为8m的边坡。

3、边坡常见病害-径流侵蚀

径流侵蚀现象主要是由于泥灰岩遇水分解所造成的,施工地段地理环境和设计出入大将直接导致径流侵蚀现象的发生。该现象的产生具备前期征兆,当泥灰岩强度减弱时,岩面便会出现细微的裂痕,这些痕迹便是泥灰岩即将分解的前兆。雨季作业期间应注意,提前制定相关防水措施,其防水措施可分段展开,将坡内岩体密封,令其在密封下形成自然风干的状态。坡体上端搁置吸水布,并且设立引水装置,其做用在于将水引入坡体下侧,以防止雨水堆积造成边坡积水,令泥灰岩的岩体软化、风干、并最终崩解。在防水材料的选择上,应选择耐久性较高的材料。

结论:泥灰岩地段挖方作业中,应避免作业条件遭受地质条件限制。其作业流程应依据地理及其地质信息展开,确定挖方时所运用的工艺,其边坡构建的具体形式,边坡铅垂方向上高度与坡面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长度的比值,以及边坡的实际高度、宽度等等。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对机械进行设置,并且在尽早结束施工内容的情况下,同时保障施工后的挖方质量。在实际挖方中,对挖方地段设立排水渠,以避免泥灰岩遇水崩解现象发生。在施工进程中,防止边坡位置出现滑塌,在保障无工后隐患的情况下,便会取得较好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黔江,刘江,刘兴斌,等.城市桥梁改扩建工程深基坑开挖边坡防护要点[J].交通世界,2017(Z2).

[2] 张云辉,景辰,林耀,等.预应力锚索桩板墙在公路边坡防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b,2017(1).

上一篇:锚索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对计算机硬件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