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行业 订单培养以特色专业打造就业渠道

时间:2022-09-26 04:20:45

依托行业 订单培养以特色专业打造就业渠道

【摘要】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依靠行业和专业的优势,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形成了各自颇具特色的办学形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就业体系。现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为例,就该系如何依托行业实施“订单式”培养进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优秀经验做法和创新进行一个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高质量就业;创新

1.依托行业开展“订单”培养,畅通学生就业渠道

近年来, 由于高职类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 使得该专业实施“订单式”教育可以在一个企业产生规模效应, 从而促使创办有该专业的各类院校纷纷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这样也使得学院首选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特色专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积极推行订单教育。

1.1合理构建“订单培养”模式,打造“零距离”上岗人才

“订单”培养即按照企业需求,在相近或社会通用专业中选拔刚入学的新生组成“订单”班,最后一年或半年的学业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企业提出用人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学院负责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并参照企业的管理方式对“订单”班的学生进行企业化的管理。在该模式下,企业的车间是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企业技术人员是学校的兼职教师,企业的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案例,企业的文化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学院培养与企业需要有效对接的高技能人才,实现了与企业零距离、与岗位零适应期的预期目标。

1.2“订单”培养上规模,打造就业“直通车”

2005年,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从仅有20名学生的“订单培养班”拉开了学院订单培养模式促就业的序幕。系部从教学计划的编排、授课教师的调整、教学进程的安排等方面予以高度重视,不惜成本按要求培训,最终使得订单企业非常满意。之后,在学院和系部的共同努力下,一方面组织专人到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千方百计“找”订单; 一方面利用教职员工参加学术会议和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等机会,积极为寻找“订单”牵线搭桥,系部的订单培养规模从最初20人编制的订单班到目前规整的40~50人编制的订单班;从20名新生订单到目前的新生总人数的2/3的新生订单;从一家用人单位订单到目前如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等几十家单位预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就业模式已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的就业主渠道。就业工作真正做到了未雨绸缪,实现了企业、学院、毕业生、家长的“四个满意”。

2.提升订单培养的内涵,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在开辟了订单市场后,如何良性地孕育和培养这一市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一直在研究、总结、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课题。

2.1打造“德艺双馨、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为订单培养提供质量保证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通过内培外引,目前拥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2人,硕士研究生(含硕士学位)20人,骨干教师数8人,院级教学名师1人、专业带头人5人,高级职称达教师总数40%以上,青年教师硕士学位及以上达77%以上;拥有交通部优秀教师1人,“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1人,南通市226学科带头人1人,省“青蓝工程”青年教师1人,交通厅“100人才”3人,院教学名师1人;教师队伍中双师素质的教师26人,占93.1%。

教学相长,名师出高徒。系部已建立了订单培养教师人才数据库,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各企业或设计院技术部门骨干作为订单培养的特聘教师;二是系部各专业的教学骨干,承担订单培养的教师都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三是聘请兄弟院校的资深教授或企业主管技术的高级领导为客座教授,为订单培养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并对订单培养的学生进行学术讲座,全面提升了订单培养质量。

2.2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培养实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双师结构”教师队伍。通过订单培养这个合作平台,实现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2005年7月,省教育厅依托我院建立“江苏省船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下称工程中心),2006年1月投入运行。同年,我系的“订单”合作企业—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工程中心”在船舶制造类专业开展了“产校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通过校企结合,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实施现场培训,极大地激发了订单生的学习热情,将“教、学、做”三者有机融为一体,订单生通过参与真正的项目设计掌握了专业知识与技能。强化了职业能力。同时,在这种分工合作的团队里,个人品格、身心素养、团队精神等专业与非专业素质均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学校与企业联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企业参与的优势,便于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人职匹配;学生毕业就可以上岗,无需再培训,企业节约了培训成本;学生更加关注企业的人才能力目标,学习自主意识强;此外,学院以“销”定“产”,有利于学校组织教学和开设新专业;履约率较高。

2.3创新“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合作”

船舶于海洋工程系在进行船舶工程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时,通过校企合作,分析职业的“岗位-工作”,构建基于船体建造过程的“学习领域”,形成以“项目”为内容的课程与教材,通过“学校-工厂”的交替教学,形成了“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宗旨是以长三角船舶工业发展为基础,依托江苏省南通中小船舶及配套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挥地方与区域优势,充分利用与南通市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等造船企业共同进行订单式专业人才培养的契机,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校企合作,综合社会资源,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把工厂引入学校,把学生送进工厂,让学生提前认知岗位的能力要求,明确学习方向,培养和提高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上一篇:某500kV变电站隔离开关合闸中途传动机构突然停... 下一篇: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管理与经营的理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