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上保险中保险利益转移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9-26 03:38:34

关于海上保险中保险利益转移问题的探讨

[摘要] 海洋运输是现代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但由于海洋运输路途远,环节多而使海洋运输风险增大,海上保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但海上保险在国际贸易实际应用中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保险利益的转移。由于目前我国海上保险对保险利益转移标准的界定还比较模糊,因此,就此问题进行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海上保险;保险利益;保险利益转移

[中图分类号]F840.32[文献标识码]B

一、 保险利益的含义

保险利益的含义十分广泛,很难给定一个严格的定义。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规定每一个与海上运务(marine adventure)有利害关系的人都具有保险利益,特别是那些与海上运务或在海上运务中处于风险下的任何保险财产有法定的或正当利害关系的人;这种利害关系使其因保险财产的安全或及时抵达而获益;也因其灭失、损坏或被扣留而受害或由此产生法律责任: 1. 被保险人会因保险财产的安全或按时到达而受益,或因其灭失或损害或被扣押而产生损伤或责任。2. 被保险人与海上运务或其中的任何保险利益之间有法律或衡平法上的关系。3. 这种受益、受损或产生的责任主要是这种与保险财产或海上运务之间的关系所造成的。

我国的《海商法》也未对保险利益予以规定,因此对保险利益的确认在我国通常都是参考2002年新修订的《保险法》中的第十二条:“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即认为保险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物或被保险人人身所具有的合法的利益。

由此可见,保险利益是一种法律上的权益,它不仅包括财产权利、合同权利,还包括法律责任。因此,可以归纳出海上保险利益的要件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必须拥有合法利益。保险合同属民事法律行为之一,除有特别规定之外,必须适用一般有关法律的规定,因而保险利益不能违反强制性或禁止性法律规定,也不能有悖于公序良俗。如海上走私所运送货物其保险利益就不能成立。

第二,必须拥有经济上的利益。海上保险的保险利益具有经济学特征,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保险利益包括现有利益、期待利益和责任利益,但只有其具有可以计算的金钱价值时才能够构成保险利益。

第三,必须拥有确定的利益。在同一保险标的上,可以存在数个利益,其利益可能归属同一个人,也可能分别归属于不同的人。海上保险的复杂性致使多人、多利益归属的现象经常出现。因此,海上保险的保险利益——被保险人对于海上风险中的财产必须具有法律所认可的或者法律不禁止的确定利益。

二、 保险利益转移

(一)保险利益转移的概念

正是由于海上保险合同具有的复杂性,使海上保险的保险利益转移问题成为国际贸易中人们关注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

保险利益转移,也称保险利益的变动,一般是指保险利益在保险事故发生之后,因被保险人的死亡而发生继承关系、保险标的的易主而发生的转让关系、投保人的破产而发生的破产债权关系,保险契约关系仍为继承人、受让人、破产管理人的利益而存在。海上保险的保险利益转移问题就是指有关海上保险利益的归属发生变化而带来的问题。

一般来说,保险标的所有权利益转移,除保险公司另有规定外,保险利益随之也同时发生转移。有人认为由于保险合同对人的效力是独一的,保险利益是不可以随所有权转移而转移的。但笔者认为海上保险合同中保险标的所有权利益转让是在保险合同所订立的保险期限范围内,是可以依据法律规定形式将保险合同效力延至受让人的。这样做不仅经由投保人的同意,也避免了受让人在转移后立即另行投保的麻烦,这种保险合同利益的转让也就是人们通常概念中的保单转让。

(二)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保险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保险标的的转让应该通知保险人,经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后依法变更合同;但是货物运输合同和另有约定的合同除外。”而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中,其保险标的是运输中的货物,具有流动性。货物从起运地到目的地的运输过程中,买卖易主,一般很难事先征得保险人的同意,如在国际贸易买卖中过分强调保险人同意这一原则,必然会影响货物的正常运转,给买卖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各国保险法一般都规定,除另有明文规定外,保险单同货物所有权同时转移,不必经保险人同意。

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十五条规定:“被保险人如转让货物以其他方式放弃保险标的利益,他并不因此将其根据保险合同转让与受让人,除非与受让人之间订有明文的转让保险利益的协议。”根据此规定保险利益的转让应与保险单一同进行,否则便失去存在的前提。我国的《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九条对保单的转让也作出了规定:“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可以由被保险人背书或者采取其他方式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合同转让时尚未支付保险费的,被保险人与受让人负连带责任。”我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中的规定是:“货物运输保险合同的保险单或保险凭证可由投保方背书转让,无须征得保险方的同意。”因此,在我国只要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情形,而且转让又不损害公序良俗,那么保险合同的转让就是有效的。

国际贸易中,海上运输保险对海上运输货物保险利益的转移采用国际贸易价格条件决定的风险转移为标准。我国国内现行立法虽然对国际贸易货物风险转移界限尚无明确规定,但因为我国是《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签署国,对其具体规定我们应当遵守和优先适用。《公约》第六十七条规定:“如果销售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但卖方没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支付货物,自货物按照销售合同交付给第一承运人自转交给买方时起,风险就转移到买方承担……卖方授权保留控制货物处置权的单据,并不影响风险的转移”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与海上保险联系最为密切并常见的价格术语FOB、CFR、CIF的解释规定是:买方必须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后灭失和损坏的一切风险。从《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和《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来看,其规定不仅简便可行,还避免了许多问题的争论。

(三)贸易中保险利益转移存在的问题及案例解析

贸易中人们最熟知的与海上保险联系最为密切并且最为常见的价格术语条件是FOB、CFR、CIF。尽管在CIF价格术语条件下,由于其规定了提单多是和保险单一起转移或转让,争议似乎要少一些,但这三个价格术语条件还是会经常出现关于保险利益转移的问题。在实际业务中,以货物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界定保险利益看起来似乎最为合理,谁实际拥有货物的所有权,谁就拥有与货物相关的一切权力,也就同时享有该货物的保险利益。但在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中,将保险利益的转移和所有权的转移相结合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国际货物的买卖通常以单据形式完成,货物所有权的取得通常是形式上的占有,并不完全掌控货物。同时,由于各国的立法有差异,要确立货物所有权转移的界定标准也很不容易,即使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贸易中被广泛认可和适用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也只是规定了风险和责任转移的界限,而没有规定所有权转移的界限,这就给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带来一些问题。参见以下贸易中的实际案例:

A. FOB货物保险

国内某公司以FOB价格向国外某公司订购了一批货物,集装箱装运。国内公司以自身为保险人在保险公司为该批货物投保了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一切险。货物到港后,该公司收货时发现实际到货数量与合同数量不符,出现短量。经调查得知此批货物系装船前在海外运输公司仓库被盗,我公司因此请求保险公司赔偿。但保险公司以约定的价格条件是FOB,货物被盗时风险尚未转移给我公司,我公司不具有保险利益为由,拒绝赔偿。并认为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前的风险应由卖方公司承担。

B. CIF 货物保险

某年,日本一公司以CIF价格向我国一出口公司购买了一批货物。我出口公司作为被保险人在国内某保险公司为该批货物投保了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平安险,后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遭遇台风而全部灭失。而此时日本买方公司已被日本法院宣告破产,已无力付款赎单,我出口公司持保险单并以被保险人身份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遭到保险公司拒赔。保险公司拒赔的理由是,在CIF价格术语条件下发生保险责任事故时,货物灭失的风险已经转移给日本进口公司,我出口公司没有保险利益,无权就货物的损失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

上述两例案例中,拒赔的理由都与保险利益相关。第一个案例,根据FOB价格条款,买方应当为合同货物购买海洋货物保险。但是,由于买方在获得提单之前没有货物所有权,而且在货物越过船舷之前买方也不必承担货物风险,因此,即使买方的保险包含了装船之前期间的风险,也因此遭受了实际损失(支付了货款但得不到完好的合同项下的货物),但由于其作为被保险人在货物被盗时并不承担风险,即因其没有可保利益而不能从保险公司得到赔偿,买方只有期待从卖方获得全部赔偿。而卖方获得全部赔偿的前景取决于司法管辖和卖方是否有财产,这就使买方的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

第二个案例,在买方破产的情况下,风险已经转移,此时买方已无力付款赎单,虽保单仍在卖方手中,但由于卖方没有保险利益而无法获赔,即使卖方将保单进行转让由清算组织向保险人行权,也会因无优先债权只能等待破产人清偿,面临最后所得无几的窘境。即使卖方的这种结果属于买卖合同中的交易风险,但毕竟由卖方直接向保险人索赔,与由买方向保险人索赔,对保险人而言并无影响,但对卖方而言却有着天壤之别。被保险人持有保单,拥有货权,因保险风险造成了保险人的货物损失却不能索赔,的确有失公平。

三、海上保险中保险利益转移的标准

如前所述,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中,保险合同通常是伴随着相应的买卖合同的。由买卖双方谁来办理保险的问题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已规定的非常详细,但其对保险利益转移问题却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在国际货物买卖交易中,由于买卖双方对货物所拥有的权益是彼此相对的,即双方不可能在同一时刻拥有货物的所有权。因此,买卖双方对保险标的物的既得保险利益所有权就具有惟一性。当既得保险利益从其中一方手中转移到另一方手中的时候,对方也就由此而失去了对该批货物既得保险利益的拥有。关于保险利益转移的确定有以下四种观点:

1.保险利益随保险标的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2.保险利益随保单的背书转让而转移;3.保险利益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后转移;4.保险利益随风险的转移而转移。

对于第一种观点,在实际的国际贸易操作中很难做到。即使是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也确定了风险和责任转移的标准和界限,但也未对所有权的转移作出规定。对于第二、第三种观点,被保险人背书转让保单的行为可以看作是相关当事人协议行为的一种,其性质都是基于自愿原则对保单的转让。实际操作中,如果以当事人的自愿作为保险利益转移的标准,可能会出现保单转移至不相干的第三人手中,使其获得保险利益的不合理现象。可见,以相关当事人的自愿作为转移保险利益的标准也是不可取的。因此,第四种观点即将风险转移作为保险利益转移的标准是最为合理的。从根本上说,保险合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被保险人弥补因风险给其带来的损失,没有风险也就没有保险、保险利益可言。同时,确立保险利益随风险转移的标准,也解决了国际贸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当风险转移给被保险人的时候,被保险人不会因为未取得保险利益而面临保险合同无效的尴尬,这对于国际贸易的双方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玉波.保险法论[M]. 台北:三民书局,1994.

[2] 陈晓兴.保险法——金融法理论与实务丛书[M]. 法律出版社,1999.

[3] 吴焕宁.海商法学[M]. 法律出版社,2002.

[4] 徐景霖.国际贸易实务[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 王雨婧.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的索赔主体研究[J].港口经济,2010(5).

[6] 张贤伟. 海上保险案件审理情况综合分析[J].中国海商法协会通讯,2006(2).

[7] 郭国汀.CIF和FOB合同[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陈晓东(1961.7-),女,经济学硕士,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商务英语。

上一篇:《茶叶市场调查》创新课程设计 下一篇: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度关联性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