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自清散文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26 03:21:04

关于朱自清散文的几点思考

【摘 要】散文教学,点多面广。从文字到文章,从文学到文化,是一个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过程。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有赖于平常的积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理清思路,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阅读思维,引领学生从文字、语言入手,感悟散文语言之美、情感之美。让学生实现从"敢读"到"善读"再到"乐读"的心理成长,回归语文学习的根本,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掌握阅读、鉴赏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思想的启迪。本文试论述朱自清散文的独特意蕴。

【关键词】 散文 朱自清 几点思考

内容是散文最本质的凭借。如果说文章的结构是骨架的话,内容就是它的血肉。有了血肉,文章才生动鲜活。散文取材自由,题材广泛,其抒写的内容一般是细致的、琐碎的、看似零乱的,但这些内容都是有指向的。它们在本质上都是作者内心“真我”的抒发、表现。换一句话说,它们能进入文章,组合成一个整体,是受着同一个主题的制约、统率。它们共同承载起作者表情达意的任务。因此,这些内容,就有了别样的韵味和内涵。本文试论述朱自清散文的独特意蕴。

一、散文的诗意美

朱自清的散文常常寓情于景,融景于情,在情景交融之中迸发出韵味深长的诗意。他在对情景的细致描写之中,自然而然地将自身感受融合到景致当中,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文中扑面而来的诗意。一篇名为《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的散文便是一例,该题原是一句旧词,朱自清借以为文题,写了这一篇内容为读画的散文。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是散文家。在新文学的拓荒期,他以辛勤的耕耘,以开拓者的胆识和勇气为白话文赢得了读者和荣誉,成为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现代散文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一个“宁馨儿”是伴随“人的发现”而产生的,是对传统散文的扬弃与超越。传统散文的核心是“载道论”,而现代散文的精神是“言志论”言个人之志,显个性神情,让活生生的人走进散文,1921年,周作人发表文章,敦促“治新文学的人”写作“美文”,“开辟出一块崭新的土地”(子严《美文》)算是它的发轫。不久白话美文日益增多,风格多彩多姿,朱自清就是这种多的散文作家中成绩卓著的一个。郁达夫曾给予其很高的评价。说朱自清的散文诗“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的确,朱自清是一位功力深厚的散文作家,他主张散文要写实,要精雕细琢,然而又不露斧凿之痕,如出水芙蓉,秀韵天成。朱自清的散文贮满了一种浓郁的诗情画意,那清新质朴的语言,飘洒秀逸的气韵,恬淡自然的意境,如饮一盏醇酒,使人感到余香满口,又如一曲清歌,良久地余音绕梁。朱自清的散文创作视野并不宽广,多半是个人所见所闻,写自己生活的小天地。但是他能对生活细致地观察,深入地体会,善于捕捉一瞬即逝的现象,并挖掘其内在的深远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使读者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事物中,从自然景色的描绘中窥见当时黑暗的社会风貌,体察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内在的思绪和潜在的情感细流。

二、散文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它的基本特征是以有形表现无形,以实境表现虚境,使有形描写和无形描写相结合,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无限的丰富形象相统一,使再现的真实实境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从而造成强烈的空间美、动态美、传神美,给人以最大的真实感和自然感。不是只有诗才讲究意境的,散文也讲究意境。朱自清散文注重创设优美的意境,感情真挚浓郁,不论写景、叙事、议论、抒情,都包含着独特的个性和情趣。他的写景散文,缘情写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他的叙事散文,叙事抒情有机结合,达到物我的一致;他的议论散文,擅长用饱含感情的优美的文字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他的抒情散文,叙议结合,情深理至,没有虚伪的夸饰和做作。总之,叙写现实人生的悲剧美,寄情山水风月的诗意美,传达亲情体验的人性美,剖析自我内心的人格美,追求韵律和谐的语言美,共同构成了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三、散文的口语美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是有口皆碑的。如《背影》语言的质朴,《荷塘月色》语言的清丽,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更是极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上的绘画美;朱自清还爱用叠字及长短句的巧妙搭配,叠字和长短句的巧妙搭配,形成了朱自清散文所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据统计《荷塘月色》中用了26个叠字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的叠字则有72处之多,长短句的巧妙搭配,使其散文读起来错落有致,朗朗上口,独具跌荡回环的听觉美感。朱自清在创作伊始,便十分注重北平的方言,他以北平话做底子,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成分,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文学语言的口语化迈进,并逐步形成了一种堪称典范的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谈话风”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虽说仍系知识分子化的口语,却亲切自然,鲜活上口,幽默风趣,雅俗共赏。朱自清写景抒情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善于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准确、具体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在他笔下,无论是梅雨潭的绿色,还是清华园的月光,都写得逼真如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而秦淮河的夜景,那六朝脂粉气的遗迹,更是真实而具体,融情入景,极为成功。

总之,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而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又是这一时期实绩最大,成就最高的;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

上一篇:浅谈中国传统戏曲视觉符号的现代设计 下一篇: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