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性原则在电工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6 02:03:15

巩固性原则在电工教学中的应用

一、落实巩固性原则的必要性

巩固性原则,就是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教学,运用教具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教材内容,并能使其随时在记忆中再现,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就无法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只有把学过的重要知识牢固地保持在头脑中,才能运用于今后的学习实践。

这样,就要做到“温故而知新”,一方面是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实际运用知识的需要。没有巩固已学的知识,运用知识就无从进行,就会使学生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感觉。因此,贯彻落实巩固性原则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有效地发挥巩固性教学原则的

作用。

二、巩固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准确”是巩固性原则的教学前提

教师授课知识内容是学生接受的第一个信息,这个信息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巩固,所以一定要把课教对、教正确。

教师首先要把知识理解透彻,才能给学生讲得清楚。如果自身对知识概念没有完全理解就讲授给学生,一是讲不出来,问题严重者会出现“挂黑板”的教学失误;二是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理解出现偏差,影响后面教学的进行。

例如,电工学中的电阻概念的介绍,“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当电流流过金属导体时,作定向运动的自由电子会与带电粒子发生碰撞,可见导体对电流具有阻碍作用。电阻是反应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教学课件、电教片等教学手段进行拓展,设计一个测量电流大小的闭合回路,其他元件大小不变,更换不同的负载(如白炽灯),当更换不同负载时,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读数均发生了变化,说明不同的负载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2.组织好复习,巩固好知识

复习,可以使学生巩固和强化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具条理化、系统化,加深记忆。复习知识应突出一个“精”字,复习的知识点要精炼,要求教师具备驾驭教材、文字提炼的能力。复习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课前复习,也是一种经常性的复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每次课前的组织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回顾复习上次课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本次新授课程中涉及到的前面知识)引出新授课内容。

课前复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一是课前提问。请学生回答上次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也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并在本次课程讲授过程中或在以后的练习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完善教学。二是板书。教师可以用粉笔在黑板的右上角列写出上次课的主要知识点,以便帮助学生记忆复习。三是利用课件等多媒体。教师将知识点用幻灯课件放在荧幕上,并且可以细化知识点的内容,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又如,在每次课的课堂小结环节,可以把本次课的主要内容跟学生一起回顾,加深学生对本次课内容的“消化”和“吸收”。

还可以进行每个单元的复结、期末复习,这是阶段性的复习。前者可以帮助学生经常重温旧知识,增强记忆的巩固;后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同时还能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教师千万不要忽视复习,把复习看成是简单的重复。教师应该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时可以引入一些新的知识,来充实复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训练是落实巩固性原则的关键

在准确讲授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抓住知识的训练环节,及时的练习和训练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师在每次的课上、课下都应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增强巩固性。

(1)练习。练习、训练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一是每堂课的例题。例题是具有特点和代表性的,教师在分析、解题时,应对例题中涉及到的概念、问题加以讲解和说明,运用本次课的知识逐步分析,写清解题步骤,使学生重新回顾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二是课堂练习题。在新授课内容讲完后,教师组织学生做练习,结合教学内容出些相应的练习题,请学生上黑板做题,然后和学生们一起点评,与学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理工类专业课的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前后内容密切关联,做练习时,要回顾复习前面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复杂直流电路时,一道练习题“用叠加原理求支路电流或电压”,此题也可以利用回路电压法来解,还可以用支路电流法来解。一题多解,教师把涉及到了许多以前的定理、定律通过做练习又使学生复习一遍,能够“活学活用”,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实验教学。实际上,实验也是落实巩固性原则的重要一环。

在学生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验设计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配合一定的实验环节来强化巩固理论知识。实验除了涉及到课堂教学讲授的知识外,还涉及到实验仪器的使用、电路的接线、故障分析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详细讲解。

学生掌握常用的电工仪表、电子仪器及常用电机、电器等设备的使用方法,能按预定的实验要求安排和操作较简单的电工、电子实验,能准确地读取实验数据,测绘波形和曲线,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合乎要求的实验报告。

拓展实验是综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一些自我设计型实验项目。实验室给出课题要求和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教师按课题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从思考“应该怎样做?”拓展为“为什么这样做?”,最终升华为“用其他方法完成实验”。学生从查资料、选择元器件、构思实验步骤,再到调试电路,直到课题的完成,均按小组进行。这样的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学习成就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起到了有效的巩固知识点的作用,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仿真、视频课件,也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巩固性原则与其他教学原则相结合

在教学中,经常会多种教学原则相互结合,搭配运用。例如:在电工学中,教师讲授新课“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之前,先对上一节课“电流的磁场”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我们知道了通电直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则其具备磁性。那么,具备磁性的物体称为什么呢?(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磁体。(回顾复习前面的知识点)

教师:将通电直导体放入磁场中会怎样呢?(引出新授课题)

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并进行动手实验来验证课题。在整个的课程设计中,教师运用了启发原则,巩固原则,直观原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进行思考,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巩固性原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教学原则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学原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教师应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熟练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陈安妮、聂丽玲,东北特钢集团大连职业技术学校;吕林,东北特钢集团)

上一篇:浅谈快乐体育 下一篇:对两节“角的分类”课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