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感三策略

时间:2022-09-26 01:46:38

培养小学生语感三策略

【关键词】 培养语感 策略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3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的整体感受能力,把握语言特点和内涵的能力。语感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而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不断形成语感的过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一、 在朗读中触发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因为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准确把握文本的整体内容,才能领悟文本蕴涵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文本,进而触发他们的语感。如教学课文《东方之珠》时,我先用大屏幕出示了一组词语:浪平沙细、阳光和煦、金色的沙滩、轻柔的海风、浪涛拍岸、舒服极了。学生看到这些词语后不由自主地朗读起来,我顺势说:“同学们,这些词语均出自课文的第2自然段,下面大家读一读第2自然段。”学生纷纷读了起来,却明显缺乏感情。于是,我又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我的提示下,学生经过思考发现,它们都描写了浅水湾沙滩的美丽景色。为了加强朗读的效果,我又出示了课文插图,让学生欣赏。然后,我问:“浅水湾沙滩的景色美吗?”学生说:“很美。”我又问:“你们觉得刚才自己的朗读表现出了浅水湾沙滩的美了吗?”于是,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这一次,他们读出了情感、读出了美感。学生读完以后,我继续追问:“通过朗读,你们觉得浅水湾沙滩的景色如何?”学生说:“非常美!”

以上案例中,我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语段,使学生从中逐步感受到浅水湾沙滩的美,并且体会到它的美是通过词语来展现的,这样静态的文字动态化了,学生的朗读就有了美感和情感,语感也得到了有效触发。

二、 在对比中形成语感

语感最主要的表征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正确掌握相近语言要素之间的区别。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对比,从中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如课文《荷花》,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方式表现了荷花的美,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其中有这样一句描写:“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其中的“冒”字用得十分传神,为了引导学生品读出它的精妙,我先让他们读一读这句话,然后,我问:“你们觉得这句话描写了荷花的什么?”学生说:“描写了荷花的美。”我说:“在这句话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荷花的美?”学生说:“‘冒’字能够表现荷花的美。”还有的学生说:“‘冒’字写出了荷花的动态美。”接着,我让学生对“冒”字进行替换,有的替换成“钻”字,有的替换成“长”字,有的替换成“吐”字……经过推敲讨论,学生都认为没有“冒” 字用得好。

以上案例中,我设计的替换词语比较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当,也感受到了“冒”字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静态美,而且写出了荷花的动态美,可见,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 在积累中丰富语感

语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积累,对文本语言进行品读感悟,从而培养他们掌握语言的能力、丰富语感。

一是在文本中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也表明了语言积累对丰富语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文本积累,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用笔记下在朗读过程中看到的精彩词句,并进行模仿应用,从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语感。

二是在生活中积累。叶圣陶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仅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到很多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语言,进而形成丰富的语感。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对比、积累的过程中触发语感、形成语感、丰富语感,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责编 郝勋)

上一篇: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古诗教学 下一篇:识字教学中“顺”“逆”思维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