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散破碎围岩巷道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

时间:2022-09-26 01:30:27

松散破碎围岩巷道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

一、引言

小华煤矿南区块段含煤地层为童子岩组第一段第四带(P1t1~4)地层,赋存有33#、34#等煤层,33#煤层顶底均为砂质泥岩,34#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细粉砂岩,底板为泥岩。该块段受F1断裂及次生断裂影响,巷道围岩极为松散、破碎。块段内岩层富水性较强,当巷道或采煤工作面开采时,生产巷道或采煤工作面淋水普遍很大,恶化了采掘施工条件,使顶板管理更加困难。根据南区+700m水平实测的涌水量一般在20~40m3/h,平均涌水量为22.5m3/h。2005年3月至6月,小华矿在南区+670m片盘延深施工中遇到了一组极为破碎、松散、富水性强的岩层,施工进度一度受阻。该矿及时组织工程技术队伍,对该巷道围岩施工技术进行攻关,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结合小华矿南区巷道现场施工情况,本人在此探讨巷道围岩极为破碎、松散情况下的有关技术措施与安全管理。

二、钻爆技术

与一般巷道掘进施工相比,松散破碎围岩巷道具有顶板极易垮落、控顶困难、施工技术要求高、安全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遇水时还会出现膨胀、挤出现象。

在松散破碎围岩巷道内施工,若采取一般的钻爆技术进行爆破掘进,是很容易发生巷道垮塌、冒顶的。针对南区+670m巷道围岩松散、破碎的特点,在认真分析与试验的基础上,从炮眼布置、炮眼深度、装药结构、装药量等方面对工作面爆破技术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作面炮眼布置图见图1。各炮眼装药量见附表。

掏槽眼采用反向装药,其它炮眼为正向装药,采用串联法联线。爆破后循环进尺一般可达0.8~1.0m之间。爆破后要立即采用超前控顶技术措施,防止发生大面积垮顶,巷道边帮、顶部个别地方须借助尖镐成形。

南区巷道施工在采用上述钻爆技术爆破后,发生垮顶且高度大于50cm的概率不超过20%。

三、控顶技术

控顶技术包括超前控顶技术与背顶技术两部分。

1、超前控顶技术

在南区+670m开拓延深施工中,主要采取以下两种超前控顶技术:

①爆破前控顶技术

在淋水、爆破后即会发生较大垮顶的地段,采用在巷道迎头上方岩层内预先打入若干根废旧钻杆或废旧轨道,再钻眼爆破的控顶技术。对打入废旧钻杆或废旧轨道有困难时,借助风镐先在巷道迎头上方掏一方糟,再用废旧钻杆或废旧轨道控顶(见图2)。

②爆破后控顶技术

对于爆破后不会立即发生较大面积垮顶、但不即时控顶又容易发生垮顶的地段,采用一般性的超前探梁支护的方式进行控顶即可,出碴后立即用支架支护。

四、背顶技术

对于松散、破碎、遇水后又会发生膨胀的巷道围岩,巷道压力较大,若单纯采用板皮、小圆柱等方式背顶,常常会出现棚顶漏空、背顶后再次垮顶现象。南区延深施工中在遇到此类问题后,经过认真研讨,采用了铺钢丝网背顶,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钢丝网采用废旧钢丝绳加工,规格1200mm×600mm左右,用细铁丝固定。也可用竹篱笆片背顶,但不如铺钢丝网效果好,操作上也不如钢丝网方便,因为钢丝网投入使用时还可以有一定的变形,背顶时操作轻松多了,而竹篱笆片没有这个优点。

此外,钢丝网或竹篱笆片用在边帮压力大、易发生垮帮、漏帮的地方,堵漏效果非常理想。

五、安全管理

在松散、破碎围岩施工时,主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1、小循环进尺,高密度支护。巷道围岩松散、破碎时,巷道压力比较大,循环进尺过大时,爆破后空顶面积较大,发生冒顶的几率较高,同时要达到较大的循环进尺,须要有足够的炸药量,爆破震动大,对周边围岩破坏性同时增加。在压力大的巷道,支护密度要相应增大,以免支撑力不足而冒顶。

2、技术员跟班指导。在松散破碎围岩中施工时,安排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跟班蹲点,做好钻眼技术的指导与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解决,这样能有效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

3、列入重点面监控管理。将松散破碎围岩施工工作面纳入重点监控面进行管理,作业人员必须每班汇报进度及工作面情况,安全信息员要做好隐患督促跟踪整改。

4、组织技术过硬、劳力强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在松散破碎的围岩中施工,要求作业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钻爆技术、控顶技术以及丰富的现场应急处理经验,一旦发生冒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冒顶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5、后勤服务保障。工作面一旦发生突变,调度室、安全信息中心必须立即作出反应,将情况向矿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物质供应部门必须及时提供应急所需的材料;机电部门能及时给予加工所需的应急材料,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配合作业人员处理。

上一篇:论小型煤矿联合通风的可行性 下一篇:全面推行建设工程安全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