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思考

时间:2022-09-26 01:18:02

关于国有企业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思考

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积极适应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国有企业十分重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通过积极搭建锻炼成长平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急难险重岗位实践锻炼,培养选拔方式不断创新,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理论武装、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得到培养选拔,干部队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各级领导班子新老交替顺利实现。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队伍素质与结构仍然不能满足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

第一,思想不够解放。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方面,一些单位和领导墨守陈规,跳不出传统的思想定势和主观偏见。一是认识片面。一些企业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当成临时性阶段性任务,简单地按照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执行,草率应付上级组织部门评价考核。二是缺乏远见。一些企业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有的重“才”不重“德”,有的企业觉得一些年轻干部使用顺手,舍不得送出去培养或安排到更重要的岗位锻炼,有的领导担心培养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会后来居上,害怕触及自身利益,不愿意冒险。三是求全责备。有的企业常用老干部的素质作为年轻干部工作能力和素质的衡量标准,认为年轻干部锻炼不够、经验不足、工作能力不强,担不起重任。四是论资排辈。一些企业提拔使用干部时不以能力、水平、业绩作为用人标准,过分注重资历和经验。五是平衡照顾。有的企业认为年轻干部今后的路还很长,总是优先考虑年龄大、资历老的同志;有的担心提拔使用年轻干部会影响班子团结,挫伤老同志的积极性,不敢培养使用年轻干部。

第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缺乏目标规划机制。一些企业缺乏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长期性、纲领性机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操作性不强。二是缺少干部队伍畅通机制。部分企业能上能下的机制未完全形成,存在干部“不到年龄不退休,不犯错误不下台”、“能上不能下”等现象,导致领导职位“满员超载”,优秀年轻干部难以进入领导岗位进行锻炼。三是缺乏选拔任用责任机制。一些企业针对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还没有形成一级抓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一把手负主要责任的机制,也没有将其作为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缺乏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四是缺乏备用结合机制。在后备干部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选拔轻培养、备用脱节的倾向,既浪费了组织的培养,又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对未来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也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第三,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随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持续推进,一批“80后”甚至“90后”年轻干部逐步走上领导岗位,成为各条工作战线上的骨干,承担更加重要的职责。这些年轻干部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理想有抱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喜欢接受新挑战,吸收新知识、运用新理念和现代办公操作能力比较强,解决和处理问题简洁高效等等,这些特质为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活力。但因为社会阅历还不多,工作经验较少,特别是对基层和职工群众情况了解不深。

这些年轻干部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政治上不够成熟。一些年轻干部缺乏政治理论系统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薄弱,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功不够扎实;有的职工群众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公仆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二是领导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年轻干部缺乏基层历练、多岗位锻炼和艰苦复杂环境磨练,对企情民情了解不深,驾驭全局和处理问题力不从心,应付风险、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不够。三是学习不够深入。有的年轻干部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顾忙于日常事务,不愿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对生产、管理、法律、经济、科技等方面知识了解不深,不能及时适应新工作新要求。四是作风不够扎实。有的年轻干部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对简单性、重复性工作耐受力不够;有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受到挫折容易灰心,有了成绩容易骄傲,看问题不够深入,经不起权力、地位的考验;有的只注重做事水平的提升,忽略了做人品格的修炼,没有很好的处理做事与做人的关系等等。

二、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几点思考

同志在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指出,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与合作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国有企业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重要工作环节,建立健全培养选拔长效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拓宽选人视野,搭建成长平台,做好思想政治和厂情企情教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一,解放思想,开拓培养选拔新思路。一是看待年轻干部队伍培养选拔不能用旧眼光。要打破论资排辈、官本位等陈旧观念,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以新观念、新视野、新思路推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既要遵循年轻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又要重视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不能把干部队伍年轻化看成单纯的“低龄化”,看资历不唯资历,讲台阶不唯台阶。二是评价年轻干部队伍培养选拔不能再用旧尺子。评价一个年轻干部,要以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树立看本质、看发展、看潜力的观念。对思想政治素质好、有开拓创新精神、有发展潜质的优秀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位置、给机会、给平台、大胆提拔、破格使用,不拘一格降人才,把他们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最大限度地发展特长、干事创业。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使选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二,注重培养,夯实年轻干部队伍基础。一是建立健全后备干部选拔管理机制。将优秀年轻干部及时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帮助为培养对象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实行分方向培养,加强引导、严格管理,备用结合,建立一支年纪较轻、结构合理、专业齐备的优秀后备干部队伍。二是注重教育培训。把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纳入总体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80后”、“90后”年轻干部的特点,理解、支持、培养、引导他们,多形式多渠道创新培训方式,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履职能力。要建立组织人事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各下属单位共同参与的上下一致、分级负责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保证培训数量、质量。要坚持基本功培训,扎实抓好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廉洁从业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党性教育和理论素养,确保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不动摇;要加强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三是加强实践锻炼。要为年轻干部创造好的平台、营造好的环境,允许他们犯错,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努力实践、大胆工作、不断改进。要加强年轻干部在各级部门、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上培下派”锻炼。“上培”锻炼,即把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选调到上级机关和综合部门进行培养锻炼,开阔干部视野,熟悉各方面工作,增强综合素质。“下派”锻炼,即把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选派到生产一线、重点项目、维稳等急难险重岗位进行锻炼考验,提高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处理复杂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特别是要增加年轻干部在基层矛盾冲突点上的培养,能够清楚表达职工群众利益诉求,逐步培养整合归纳群众利益的能力。四是苦练自身内功。干部成长是个人因素与外界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在企业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搭建成长平台的同时,年轻干部也要从自身做起,增强本领恐慌危机感,提高自身素质。要树立远大目标,虚心学习,提高本领,勇于创新,善于团结,讲求实干,以年轻人特有的激情投身企业发展大局。

第三,完善机制,畅通培养选拔通道。一是研究制定中长期选拔培养规划。应加强统筹谋划,尽快研究制定中长期规划,提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指导性意见,明确规定各级后备干部的目标任务及对策措施,并统一要求各单位、部门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在定量分析、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着眼于长远发展的结构性要求。二是健全人才引进机制。认真分析研究企业空缺岗位及所需学历、专业等基础信息,加大引进学历较高、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充实干部队伍,丰富源头活水。坚决贯彻落实奖励激励措施,在单位安排、学习深造、提拔使用等方面予以倾斜、重点照顾,做到制度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探索干部交流方式,实行同级、同系统交流,将优秀人才合理流动到更加重要和关键的岗位重点锻炼,为其提供成长机会,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三是完善干部选任机制。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干部政策,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纠正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错误做法,调整优化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任职年龄结构,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完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办法,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规范程序,便于操作,提高质量,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证。注重基层导向,重视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在完成重大任务、处理重大事件中识别和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考评体系,把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干部个人述职与职工群众评议相结合,改进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等制度,将考核和测评结果作为了解干部德能勤绩廉的重要途径,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试行领导干部任期制,研究制定不称职领导干部认定标准,加大调整不称职领导干部的力度,真正形成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搭建广阔平台,提供更多机会。

总之,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是国有企业长远发展和领导班子正常交替的一件大事,是确保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础性工作。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只有大力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计划,积极建立健全理论培训机制和搭建完善实践平台,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生机与活力,才能为国有企业持续有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房地产管理处党委书记)

上一篇:国有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下一篇:新时期做群众工作应当注重“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