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2009~肺结核疫情分析

时间:2022-09-26 12:43:09

贵定县2009~肺结核疫情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结核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肺结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9~2011年肺结核疫情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贵定县2009~2011年报告肺结核880例,年发病率为98.49/100 000,其中,涂阳肺结核308例,阳性率为35.00%,各年度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01,P = 0.02);男女性病例之比为2.42∶1; <20岁病例50例,20~29岁145例,30~39岁127例,40~49岁139例,50~59岁165例,60~69岁152例,70~79岁102例;继发性肺结核(Ⅲ型)病例856例;因症就诊245例,因症推荐74例,转诊522例,追踪39例;民工和农民病例占83.75%。 结论 贵定县2009~2011年肺结核发病率呈平稳态势,以继发性肺结核(Ⅲ型)为主,农民是肺结核高发人群。

[关键词] 肺结核;疫情;分析;涂片

[中图分类号] R5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181-02

肺结核是肺结核患者随地吐痰,痰液蒸发后痰中结核杆菌飘散于空气中,健康人群吸入结核杆菌入肺后感染的呼吸道传染病。为了解贵定县近3年来肺结核发病情况,为进一步搞好肺结核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贵定县2009~2011年肺结核疫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肺结核疫情资料来源于贵定县结核病专报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贵定县统计局。

1.2 方法

对2009~2011年肺结核疫情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贵定县近3年肺结核发病情况

贵定县2009~2011年报告肺结核880例,年发病率为98.57/100 000。其中涂阳肺结核308例,阳性率为35.00%(308/880),各年度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01,P = 0.02),见表1。

2.2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

报告的880例肺结核患者中,男性病例623例,女性病例257例,之比为2.42∶1。患者年龄分布情况,<20岁50例,20~29岁145例,30~39岁127例,40~49岁139例,50~59岁165例,60~69岁152例,70~79岁102例,见表2。

2.3 肺结核诊断分型

报告的880例肺结核患者中,原发性肺结核(Ⅰ型)2例,阳性病例1例;血行播散性(Ⅱ型)肺结核22例,阳性病例8例;继发性肺结核(Ⅲ型)病例856例,阳性299例,各型阳性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 = 0.90),见表3。

2.4 患者就诊情况与发现方式

报告的880例肺结核患者中,来源于因症就诊245例,占27.84%(245/880);来源于因症推荐74例,占8.41%(74/880);来源于转诊522例,占59.32%(522/880);来源于追踪39例,占4.43%(39/880),见表4 。

2.5 肺结核患者职业分布情况

880例肺结核患者中,学生占3.75%(33/880),民工占14.77%(130/880),农民占68.98%(607/880),见表5。

3 讨论

自2003年4月启动结核病控制项目,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管理以来,肺结核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治愈率达90%以上。贵定县2009~2011年报告肺结核880例,年发病率为98.57/10万,低于李梦军等[1]、高于李美蓉等[2]和李建之等[3]报告结果,且涂阳患者占1/3(35.00%),说明肺结核年发病率仍然较高[4],因此结核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故不能产生厌战和懈怠情绪,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做好肺结核防治工作,关键在于患者的及早发现与治疗管理。只有传染源被控制,治疗有效,才能降低其传染性,减少新发感染者。从患者性别分析可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与男性活动多于女性,相互接触机会多于女性,感染肺结核机会大于女性有关。从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分析,以50~59岁年龄段患者最多,其次为20~29岁年龄段患者,第3位为40~49岁年龄段患者,以<20岁年龄段人群最少,说明肺结核危害家庭主要劳动力。

患者发现主要有因症就诊、因症推荐、转诊和追踪4种方式,以转诊发现的患者最多(59.32%),其次为因症就诊(27.84%),因症推荐居第3位(8.41%),追踪居第4位(4.43%)。说明患者病后主动到肺结核防治机构因症就诊者不到患者总数的1/3,通过其他方式转诊发现者占绝大多数,从而延长了患者的发现和治疗时间,增加了患者传染给健康人群的机会。

从病例分型分析可知,继发性肺结核(Ⅲ型)病例高达97%(856/880),而原发性肺结核(Ⅰ型)仅占0.23%(2/880),说明97%的肺结核患者被发现时患病时间已久,正处于传染性较强的患病期,提示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使更多患者病后及时、主动就诊,使之早就诊、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少传染。

880例患者中,农民患者占83.75%(14.77%+68.98%),说明肺结核主要危害农村劳动力,对农民危害最重,农民和民工是肺结核的高发人群[5-6],这与肺结核传染源主要在农村,农村卫生环境差,农民工作强度大,免疫力较低有关。

[参考文献]

[1] 李梦军,刘晓东,黄光明. 2005年吉安市肺结核流行病学现状调查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08,35:438-439.

[2] 李美蓉,邓俊萍,张朝丽,等. 山西省某市2009-2010年肺结核疫情分析[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25(4):263-265.

[3] 李建之,孟凡亮. 2005~2009年泰字市肺结核疫情资料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11,17(8):763-764.

[4] 李飞,吕玲玲,郭慧芬,等. 2004~2007年太原市肺结核病发现状况与转归分析[J]. 疾病监测杂志,2009,24(1):29-30.

[5] 龙定平. 2005~2008年贵州省天柱县849例涂阳肺结核疫情分析[J]. 疾病监测杂志,2009,24(2):942-944.

[6] 江世民,江鹏飞. 彭山县1995~2007年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J].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7):3381-3382.

(收稿日期:2012-03-30 本文编辑:魏玉坡)

上一篇:926例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利用与依从性关系研...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死与气象因子关系初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