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细胞――治疗肾癌的新方法

时间:2022-09-25 11:57:37

Tak细胞――治疗肾癌的新方法

人类到底能不能战胜癌症?如果目前仍不能战胜癌症的话,那么人类在征服癌症的艰难探索中,到底前进了几步?又会给渴望生命的人们带来怎样的希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最近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马建辉副教授。

马建辉副教授今年39岁。1983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在近20年的医学生涯中,他和医学界的前人与后人一起,始终不懈地探索着癌症的秘密。由于他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并多次在全国肿瘤会议和专业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见解,使他成为肿瘤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泌尿外科副主任、协和医科大学副教授。

对于“人类到底能不能战胜癌症”的提问,马教授的回答颇具一定的哲理:“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是迫于癌症对人类生命的残酷无情而发出的一种呼吁,这同样使医生感到不安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不绝望中努力去和癌症进行顽强的抗争,这不但考验着患者,也同样考验着医生。让人感到慰藉的是,人类在抗癌斗争中,确实已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就像早年的‘不治之症’天花、结核一样,人们今天再谈起这两种病,从防到治,会拿出许多有效的方法对付当年让人色变的疾病。当然,人类在抗癌的斗争中,仍举步维艰,还在无奈地看着许多人的生命被癌症夺去。但从我们战胜天花、结核的历史上,也可以预测到将来战胜癌症的可能。”

“听说你在应用Tak细胞治疗肾癌方面颇有一定的建树,你能否向我们的读者和患者介绍一下Tak细胞的知识?”

马教授回答说,在癌症治疗中,现代生物疗法是继手术疗法及放疗和化疗疗法后的一种有前途的新方法,引起了国内外肿瘤学者的极大关注,同时也给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1985年,美国有关医学专家首先报道了应用Tak细胞加白细胞介素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近十几年,国内外用此方法治癌的临床报道较多,有效率在25%左右,主要是对恶性黑色素瘤及肾癌疗效明显。但此方法有一定毒副作用,且其对多数癌症疗效不佳及其昂贵的治疗费用等问题还有待解决。为此,我和协和医科大学的陈毓仙教授开始了应用Tak细胞治疗肾癌的尝试,也就是用白细胞分离机从患者或患者亲属的血液中提取出具有杀伤能力的单核细胞,放在含有白细胞介素―Ⅱ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繁殖,使之成为具有杀瘤能力的杀瘤细胞;随后切除患者的患肾,从新鲜瘤组织中分离出肾癌细胞,经高渗处理方法使瘤细胞破碎,从中提取肾癌细胞可溶性抗原加入培养液中,使杀癌细胞具有识别该患者癌细胞的能力;另在培养液中加入抗CD3单克隆抗体以加快体外培养的杀癌细胞增殖速度,这个培养系统产生的激活杀伤细胞,称其为Tak细胞。

当人们了解了Tak细胞的“身世”,并明白了它为什么能杀死癌细胞的原理后,最关心的是当它应用于临床后,能否具有使患者“枯木逢春”的疗效。马教授介绍说,他们从1993年5月至1995年12月间,共用Tak细胞治疗晚期肾癌17例,年龄38~74岁,11例病人为单一脏器转移,6例病人为多发脏器转移,转移部位分别为肺、腔静脉瘤栓、胰尾、肝、脑。本组中8例病人为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即加Tak细胞治疗,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1例,大部分消退2例,有效率为37.5%。9例病人为外院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3~60个月出现转移,因未能取得患者自体瘤组织,改用异体同种类型的癌细胞抗原,单用Tak细胞治疗,癌病灶部分消退1例。4例有效病人均为男性,年龄56~70岁,肿瘤转移部位为腔静脉瘤栓1例,双肺多发转移3例(其中1例伴脑转移)。治疗后1例双肺5个1~2厘米转移灶完全消退;3例部分缓解,病人转移灶缩小51~83%,其中1例病人腔静脉瘤栓长11.8厘米,直径5.14厘米,瘤栓充满腔静脉并突入右心房,引起病人腹水及双下肢浮肿,治疗后瘤栓缩小83%,腹水及浮肿消退。至1996年7月,有两位病人已存活36个月。至1996年7月,17例病人平均生存期已达13个月,而据国内外资料统计,同期病人如未进行治疗,平均生存期为6~7个月。马教授说,治疗同一癌症所用Tak细胞的数量仅为国内外报道的Tak细胞用量的1/10~1/100,这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当然Tak细胞在临床应用上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部分病人输注后有发热、寒战、皮疹的副作用,但这样的副作用和癌症能夺去人的生命相比,显然,生命是第一位的。马教授还介绍说,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用此方法的临床报道。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中国最大、最具有权威性的专科医院。马建辉在这所医院从事肿瘤的外科研究与治疗已整整16年,他追随国外本专业发展的新动态,率先在科内开展保留脏器和功能的手术,如保留性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和全膀胱切除术、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以及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等泌尿外科高难度手术。还先后为两名蒙古人民共和国高级官员成功地完成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盂癌手术。身为硕士生导师的他,至今还在为征服癌症和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进行不懈的努力,仅从这一点上来说,人们就应感激他,患者也不会忘记他!

上一篇:警惕药源性胃病 下一篇:医患关系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