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多元文化发展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2-09-25 10:57:56

刍议多元文化发展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摘 要: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人类音乐文化也呈现出争奇斗艳、众彩纷呈的发展态势。高校音乐教育应当坚持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原则,积极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艺术,努力学习和接纳外来音乐艺术的精华,为培养具有一定开放心态和较高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推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而做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多元文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125-01

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多元化,即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事物的组合。多元化的前提是差异性和共存性:差异性,世界各民族音乐都是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累下来的宝贵艺术财富,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标准,音乐文化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共存性,是在承认差异性的基础之上,彼此尊重、和谐共处的一种状态。在世界音乐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级,应当倡导一种更为开放、包容的音乐教育理念,在大力宏扬本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同时,学习和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音乐,全面开展高校音乐教育,使高校大学生更好的了解世界、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高校音乐教育要关注传统音乐艺术的继承与发扬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地域广博,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历史,形成并遗留下了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构建多元音乐艺术文化格局的今天,我们必须要珍惜古代先民所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审时度势、积极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艺术精髓:首先,要强调对我国古代音乐艺术文化的传承。我国古代先民在音乐艺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相对完备的音乐艺术体系,其中包括丰富的音乐理论和繁多的音乐艺术种类,如“词情、曲情、声情相融合”、“字正腔圆”的审美标准,古琴、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等等,不一而足,要重视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其次,要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保护。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创造了别具特色、种类丰富的音乐文化艺术,但因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下降等多方面原因,使得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科学研究和文化保护方面的优势,为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保护提供重要支持。最后,要关注我国各民族音乐艺术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我国民族音乐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现象十分频繁,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京剧的形成,京剧吸收了多个地方戏曲艺术的精华并才最终发展成为“国粹”。我们要积极推动本国内各民族音乐艺术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形成具有鲜明华夏特色的音乐艺术体系。

三、高校音乐教育要强调对外来音乐艺术的接纳与学习

上个世纪,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经历了从“欧洲中心论”到“俄罗斯模式”的发展阶段,这对于我国音乐艺术本土化、民族化发展以及对本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继承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但是在强调本土化、民族化的音乐发展框架中,我们决不能矫枉过正,从全盘西化的极端走向全盘否定西化的极端。首先,要以尊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任何一种类型的音乐艺术,尊重这一音乐艺术之后的他民族文化,促进世界音乐艺术之间的和谐共存。其次,世界各国音乐艺术成果十分丰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全面接触和了解这些音乐艺术成果是十分不现实的。在这一情况下,我们可以先学习那些有重大突破和一定启示意义、已经被时间历史证明了的音乐艺术成果,使我国音乐艺术教育迅速发展起来;最后,要以开放包容的宽和心态对待外来音乐艺术,尽可能的开拓学生的视野,为他们创设与世界音乐艺术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提高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及创造力,更好地适应人类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四、结语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和融合日渐频繁,多元化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在这种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也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时代所赋予音乐教育的使命,培养学生“海纳百川”的气度、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较强的鉴赏能力来对待争奇斗艳、众彩纷呈的世界音乐艺术,使他们正确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掌握与外部世界接触的勇气和智慧,积极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艺术,努力学习和接纳西方音乐艺术,并最终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威廉·安德森等.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音乐教学[M].曹水清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曹景谐.走向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5(10).

[3]管建华.研究世界民族音乐共享世界音乐资源—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国音乐学,2006(1).

上一篇:对设计类组织管理重要性的思考 下一篇:改革春风过 香飘麻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