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下的心脏手术

时间:2022-09-25 10:04:19

全胸腔镜下的心脏手术

来自内蒙古的哈女士是一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病因与遗传有关,她的母亲和妹妹均罹患先天性心脏病。但由于经济拮据,此前她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诊断和治疗,直到最近才经过检查发现她的心脏存在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等病变。

所幸的是,在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心外科主任医师张永教授等专家采用了损伤小、费用低的全胸腔镜心脏手术为哈女士做了成功的治疗。

类似哈女士的心脏疾病,传统的心脏手术方法需要在胸部正中切口,切口长达20~30厘米,同时需要锯开胸骨,使胸廓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手术创面大、出血多,术后疼痛明显,手术并发症较多,切口愈合后留有明显的瘢痕,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与传统手术比较,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仅需在一侧胸壁做三个1~2厘米的小切口,对胸骨无损,丝毫不影响胸廓的稳定,出血很少,术后住院日仅需3~5天。虽然,在发达国家也有采用操作更精准的机器人胸腔镜心脏手术,但费用很高,是人工手术的几倍,目前开展得很少。出于对美观、经济、安全的考虑,医患双方共同决定行全胸腔镜下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手术采用右侧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右侧胸壁上做3个小切口,分别为右侧胸骨旁第4肋间做第1切口,长约2.0厘米,经此切口置入腔镜手术器械;于右侧腋前线第4肋间做第2切口,长1.5厘米,经此切口分别置入腔静脉阻断带、主动脉灌注插管、升主动脉阻断钳、电视胸腔镜系统:于右侧锁骨中线第6肋间做第3切口长2.0厘米,亦经此切口置入手术操作器械,手术结束后由该孔置胸腔引流管。在腔镜辅助下切开心包,开始体外循环,逐步降温,心脏停跳后,切开右心房显露缺损,仔细探查无合并畸形后闭合缺损。手术历时仅2小时,当天下午即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一天患者便可下地行走。

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又称为“钥匙孔”心脏手术,是使用现代腔镜影像技术和特殊手术器械,通过胸壁上的三个小孔来完成心脏手术的微创外科新技术,是迄今难度最高的胸腔镜下手术技术,对于术者、麻醉、体外循环及手术配合有着极高的要求。麻醉管理的特点在于单肺通气的气道管理及与体外循环的配合,以确保手术的成功,该院麻醉科大夫、手术室护士术前对相关操作系统进行了多次调试,反复演练手术流程。

非机器人全胸腔镜心脏手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三尖瓣病变以及主动脉瓣病变,其他心脏外科疾病如心房纤颤、左房血栓、心脏肿瘤等也可以在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费用并不会因为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而增加额外的手术费用,而且与传统手术相比在术后用药、护理和住院方面费用都会更低。

上一篇:游泳教学训练的有效方法探析 下一篇:浅析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与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