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串”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效果中的探讨

时间:2022-09-25 08:55:42

“羊肉串”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效果中的探讨

摘要:实验教学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实验教学现状,并探索了一种“羊肉串”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先引入包含全部知识点的“主签”,即教学目标,再以各相关知识点为“肉串”,逐点安排实验内容,最后再进行总结和讲评。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相比,该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羊肉串;实验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创新

作者简介:王雪梅(1967-),女,吉林扶余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303教研室,教授;陈昊明(1976-),男,云南昆明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303教研室,副教授。(陕西 西安 710025)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104-01

一、实验教学的作用

实验教学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1]是高校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实验教学既可以检验学生对之前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和拓展。

(2)在实验中,通过架设实验用的仪器设备和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动手操作、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实验中对实验数据的读取、记录、分析、整理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4)对于一项复杂细致的实验,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这种合作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二、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重理论轻实验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军队院校也不例外。而大部分的实验教学通常是在教师讲授基本理论以后进行,以验证和巩固加深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虽然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但在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还远远不够,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陈旧

由于不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资金投入不足,有些陈旧或损坏的仪器设备没有及时更新,这无形中就影响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通常是先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实验时再由教师具体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所用仪器设备,并对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一一交待清楚,规定学生按要求去操作,最后学生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实验结果。虽然有的实验也要求学生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但学生基本上都是根据已知的理论结果进行“照葫芦画瓢”式地验证和分析,得到的结论与理论基本一致。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属于“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方法,[2]“药方”是教师事先配好的,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抓药”即可,没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自己的“药方”,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

3.实验师资队伍不受重视

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是实验教学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实验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实务繁杂、琐事多、重复性强,每天除了要为即将进行的实验教学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外,还要做好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修理、保管等工作。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特别是随着实验室的逐步开放,要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这就需要实验技术人员不但要具有相关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还要有物理、电学、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知识。[3]实验技术人员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实验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进修以及工作量待遇等方面明显处于弱势,且常属于人事改革的“边缘化”人物,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实验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使得专心从事实验教学和日常管理的人员减少,现有人员也不会把精力集中于实验室工作上,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这样实验教学的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三、“羊肉串”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效果中的探讨

1.以教学目标为“主签”,穿起各知识点

教师首先要明确该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并依据该教学目标将所涉及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串讲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制作演示用的幻灯片,将教学目标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象地展示出来,也可以从相关背景知识开始引入,以某个典型应用实例来展示相关知识点。这种以教学目标为“主签”,将该门实验课程所涵盖的知识点逐渐展示给学生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该门实验课程的实验目的和意义。

2.以各知识点为“肉块”,逐点安排实验内容

在对实验课程有了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各相关知识点之间是否有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是否会影响到实验的先后顺序,并依此安排合理的实验顺序,可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次引出相关的实验项目。对于各知识点,既要突出关键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强化相关理论课程知识点,也要体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启发和把握方向的作用,而不是说教主讲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会主动思考,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通过实验环节提升学生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反思实验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如果认为不合理,又是否存在更合理的实验方案,不同的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4]对同一个实验项目可以让不同的小组采取不同的实验方案,最后比较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实验失败了不要批评,而是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和反思,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成长。学生失败后经过分析、反思和小组讨论,再重新做实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操作时间和探索的空间。

上一篇:为革命结婚 下一篇:善念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