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枫霞和她的《当代大学生生存状态调查》

时间:2022-09-25 08:04:05

张枫霞和她的《当代大学生生存状态调查》

张枫霞给人的第一印象似乎很平静,且总有一种气闲若定、雍容冲淡的样子。仿佛她对周围的人和事并没有过多的要求,也没有更多的评价。真如陶园种菊,物我两忘了,人等闲得如列了仙班。然而,只要和她有过进一步的接触的人,就知道她的内心世界中其实蕴藏着深厚的情感矿脉。这些年,她的散文散见于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从她的文学作品中都可以感受到她平静的外表下活跃着的那种敏感而又激昂的精神内涵。

多年来,张枫霞一直在高校工作,和在校大学生有着较多的亲密接触,她就凭着这种敏感与激昂,一直在不断地窥探并思考着当代大学生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思想和行为,并终于著成《当代大学生生存状态调查》(2006年8月,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书。打开这部泱泱30万字的长篇报告,犹如打开一扇通往“象牙塔”的神秘之门,透过外表的平静,让读者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内心的骚动。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高校这片净土也不可能保持以往的平静了,真可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了呢!

《当代大学生生存状态调查》先从升学写起。升入理想大学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望子成龙又几乎是所有家长的最大愿望。我国高等学校从1999年开始,按每年30%的增速扩招,大多数学校在校生数量增加了一倍甚至更多,普通老百姓的子女上大学已不是少数。可以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时代转移到了大众时代。然而,扩招并没有降低高考的竞争,为了获取更优质的高等教育――进入名牌大学,高考的竞争更加激烈。过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的是能踏入大学的校门,而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的是能挤进名牌大学。求学之路既荆棘遍地,又多姿多彩。有人按部就班,水到渠成;有人历经坎坷与磨难,难于梦想成真;而有的人阴差阳错,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调查”对此作了种种描述,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一路走来,一路风景。

十年寒窗,终于换来了“金榜题名”,已经迈进大学校门的学子们,无论是以优异成绩进入了名牌大学,还是以差强人意的分数在接受一般大学的教育,这一切都是过去,摆在他们眼前的是:如何使大学时光过得更加有意义。在作者看来,如今的大学生已完全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旧式书生了,面对市场经济掀起的滚滚竞争浪潮,当代大学生都在秣马厉兵,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贫困大学生群体”这一概念出现的标志性时间是1998年,当年中国高校招生收费全面并轨,免费上大学成为历史。作者在《贫困篇》中没有回避教育制度上的弊端,大胆指出了因高额学费导致许多穷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学的现象,尤其是农村,供一个大学生,全家人一年不吃不喝也不够。杨英芳跳下百丈悬崖,谢光福因过劳早逝,邓欣的母亲自杀等,都是高额学费惹的祸。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毋需多言。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有教无类”思想,就蕴涵着社会公平的深意。如果教育不能指向社会公平,反而扩大社会差距,那岂不是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一个让一些农村家庭几百元的年收入却供不起一位大学生的改革,一个不断制造“教育杀人”、“因教致贫”悲情故事的改革,一个不断堵塞贫困家庭子女向上攀登的改革,一个不能实现均衡发展的改革,一个不能促进社会公平只能拉大社会差距的改革,一个不断激化社会矛盾的改革,是成功的改革吗?作者把一个个辛酸小故事有机地串在一起,既向读者传递了情感上的震憾,从而使读者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有了警醒和深思。

恋爱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大学校园里的恋爱更是为古今中外的文学家提供了大量素材。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的爱情观发生了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纯情的尤如山涧的泉水,清澈、透亮、甘醇,喝一口便能从头顶浸润到全身,每一个毛孔都有一种通透的感觉;热烈的尤如奔涌而至的山洪,只要从你身边经过,由不得你多想,像卷一片树叶一样,把你连头带脚裹住,随着它沉沉浮浮;露骨的尤如开了口的豆夹,不用去剥,里面的豆就接二连三地掉了出来,省了去挖空心思地考验对方,两人相识不到两天就会献出彼此的;还有别有用心的、龌龊的……足以使人瞠目结舌。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都带有时代性,时代语言、时代名词,可谓与时俱进。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人人关心而又十分敏感、棘手的问题,“调查”以客观的态度既写了就业形势的严峻、就业的困难,也写了大学毕业生们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和五花八门的选择。总之,《调查》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事例生动,评析得当,可以说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大

学校园里的‘清明上河图’”。

(摘自《河北作家》)

上一篇:拍集体照时喊什么 下一篇:中国大学的大楼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