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鉴赏》课程教学的探究

时间:2022-09-25 07:54:23

《珍珠鉴赏》课程教学的探究

摘 要:现在市场上的珍珠,可谓鱼目混珠,各种假珍珠层出不穷。如何让初次接触珍珠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鉴别真假珍珠的方法,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摸索出了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珍珠的品质不同,价格相差很大,从几十元一条的珍珠项链到几万元一颗的珍珠,我们通过总结评判珍珠的几个简单有效的标准,让学生很快地掌握珍珠的等级评判。

关键词:珍珠鉴赏;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TS9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18-002

苏州相城区有一个全国最大的珍珠交易市场,为了适应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我校开设了珍珠加工与营销专业。目前珍珠市场上的珍珠可谓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于此同时,现在珍珠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珍珠的仿制品,有塑料涂层仿制珠,实心玻璃仿制珠,贝壳仿珍珠等等。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珍珠市场,我们学生又是初次接触珍珠,如何让学生能够掌握简易有效的方法来鉴别珍珠的真假,掌握简单实用的方法来评判珍珠的等级。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有效的探索和研究。

要让学生能鉴别珍珠的真假,评判珍珠的等级,就必须让学生认识珍珠。

一、首先我们给学生讲授珍珠的形成过程

1.异物、寄生虫说

寄生虫成因说始于16世纪中叶,有人通过研究认为,珍珠可能是贝类被寄生虫侵入,刺激贝分泌珍珠液而形成珍珠。70年之后,有人认为珍珠是沙粒进入贝体后,由贝的体液包裹而成的。

2.珠囊说

在异物、寄生虫刺激贝分泌珍珠液,覆盖形成珍珠的基础上,科学家又提出了珠囊说。他们认为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受到刺激后,有一部分细胞分离并被珍珠液覆盖,同时逐渐陷入外套膜内部的结缔组织中,最终形成了珍珠。

3.外套膜片体内移植说

从异物寄生虫移植说到珍珠囊说,人类在对珍珠的见解上迈进了一大步。1907年,日本学者将贝的外套膜片移植到贝体内,使之形成珍珠囊,刺激贝分泌珍珠液,覆盖珍珠囊,最终建立了珍珠的现代养殖技术。这种技术属于现代实验生物科学中的组织培养技术,是同种异体组织体内培养,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珍珠的现代养殖作为一个高新科技产业得以确立并得到高速发展。

二、其次让学生了解珍珠的物质成分和化学性质

1.珍珠的物质组成

珍珠主要由无机质、有机质和水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无机质主要是碳酸钙,占珍珠成分的90%以上,其次是有机质,主要成分是壳角蛋白,其中含有几种氨基酸,还含有少量的卟林和色素,占珍珠成分的7%左右,除此之外还有约1%-2%的水。另外,珍珠中还有钾、钠、锂、锶、镁、铁、铜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随着珍珠的不同颜色和不同的产出水域而略有变化。

2.珍珠的化学性质

因为珍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所以它的化学性质欠稳定。珍珠不耐酸,在酸碱中很不稳定,很容易被溶解。不耐热,珍珠长时间加热会失去水分,加热到一定程度,会变脆和碎裂。被化妆品、汗酸等腐蚀和污染后,珍珠会变暗或失去光泽。另外,珍珠溶于丙酮、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三、让学生了解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珍珠仿制品

所谓的珍珠仿制品,它们有可能会有珍珠质的成分,有的会呈现很强的珍珠光泽,有的甚至看起来比真的珍珠更加漂亮,但是它们绝对不能被称为珍珠,因为它们的形成完全与生物无关,而且完全没有珍珠特有的珠层表面结构。珍珠仿制品的价值远远低于珍珠,所以在鉴定和销售中必须加以区分和明示。现在市场存在的珍珠仿制品有以下几种。

1.实心玻璃仿制珠

将乳白色实心玻璃球浸泡在“珍珠”中而成。用放大镜在钻孔处观察,仅见一层极薄的“珍珠”薄层,用针拨动会成片的脱落,不见细小鳞片状粉末。这种仿珍珠密度较大。

2塑料镀层仿制珠

在乳白色塑料外层镀一薄层“珍珠”,表面非常光滑,重量很轻,用放大镜观察镀层表面呈均匀分布的丘疹状,不如天然或养殖珍珠那样贴实平整。用针挑拨,成片脱落,不见细小粉末。因为很容易鉴别,一般常作为廉价饰品的珍珠代替品。

3.贝壳仿珍珠

以大型贝壳的壳磨制成球形,表面经抛光,酸洗涂覆后,光泽或表面质感皆接近珍珠,看似珍珠,其实只是贝壳,在强烈白炽灯光照射下,常能见到有明显的平行条带,看不出一圈的珍珠层。

4.搪瓷珍珠

常称贝珍珠。它是以贝壳磨制成粉以后,掺入搪瓷粉结合成球状。让它看起来像珍珠,但是它的表面光滑,没有珍珠层的结构,而且密度较大。

四、让学生掌握鉴别真假珍珠的简单实用方法

1.摩擦法

真珍珠有涩感而有粉末出现,轻擦粉末后保持原有的光滑度。仿珍珠有打滑感且没有粉末出现。

2.放大观察法

真珍珠有纹理,能见到钙结晶的生态形成。仿珍珠只能看到蛋壳样的较均匀的图片。

3.手感法

真珍珠手摸爽手,凉快;仿珍珠手感有滑腻感。

4.直观法

真珍珠具有自然的五彩光,在一串项链中,其大小、形状也会有差异。仿珍珠形状多为球形,虹彩光泽非常统一。

5.闻嗅法

真珍珠轻度加热后无味,嘴巴呼气,珍珠表面呈气雾状,仿珍珠轻度加热后有味,嘴巴呼气,其表面有水气。

6.刀刮法

真的珍珠用刀在上面轻轻的刮,有珍珠粉末出现,用手擦掉粉末后,珍珠表面无明显刮痕。假珍珠用刀轻轻刮后,不会出现珍珠粉末,会有小块的皮掉下来。

五、我们用简单实用的方法来要求学生评判珍珠的质量

影响珍珠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粒珍珠的好坏是由这些因素综合评价决定的。一般而言,珍珠的质量评价因素有:大小、颜色、形状、光泽、光洁度五个方面。

1.珍珠的大小

珍珠越大越珍贵。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大小就成为确定珍珠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2.珍珠的形状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珠圆玉润”,可见珍珠以圆为美,这也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因为圆在中国还象征着团员、圆满。评价珍珠的圆度主要依据的是其最大和最小直径之间的差值,该差值越小,表明珍珠的圆度越高。

上一篇:追随求知的心灵 生成多样的精彩 下一篇:以纪律精神建设和谐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