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模式探讨

时间:2022-09-25 06:11:10

宁波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模式探讨

摘要:结合宁波的城市交通特征,从公共自行车的建设模式、收费模式、管理系统建设方式和系统构架分析四方面来探索适合宁波特色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交通特征,公共自行车,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绿色交通作为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污染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务部《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促进绿色交通理念的提升,引导地方政府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思路与模式,建设绿色交通体系,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空气污染。

2011年12月,住建部对重庆、济南、杭州、昆明、昆山、常熟等6个第一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进行了阶段性验收。同时在厦门、深圳、株洲、常德、三亚、寿光等6个城市启动开展了第二批“示范项目”。

目前我国已有北京市、重庆市、天津市、上海市、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宁夏、陕西省、海南省、黑龙江省以及台湾等省市启动了公共自行车项目。同时辽宁省、广西、云南省、安徽省、河北省等地也在积极筹划之中。其中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和北京市等地政府已经对公共自行车进行了全面规划。

宁波作为长三角沿海开放城市,历来非常重视公共交通的发展。从政策制定、规划控制、方案实施和舆论向导等方面,都践行低碳、绿色出行。在最近的市两会期间,就有政协委员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而公共自行车作为新生事物能否在宁波得到顺利推广,其运营模式的正确选择与否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公共自行车的建设模式、收费模式、管理系统建设方式和系统构架分析四方面来探索适合宁波特色的发展模式。

2 建设模式

2.1投资主体

公共自行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向市民提供的公共产品之一,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民生工程,首先考虑的应是项目的社会公益性。

如果由选择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运营企业的逐利性将导致公共自行车质量、服务水平难以满足市民需要,也不利于项目的长远发展。同时,当投资企业实际利润低于期望值时,会选择退出或者向政府提出一系列增加利润的要求,出现企业“倒逼”政府的不利局面。

为保证公共自行车的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惠民利民目标,投资主体应该是政府。

2.2实施方案

在政府投资主导的前提下,参考国内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宁波可以有三种具体的实施方案。

方案一:政府投资-由市公交总公司负责建设运营—自主研发或购买设备(杭州)

政府授权市公交总公司负责系统建设、运营和维护;

建设资金由政府投资,运营资金通过多渠道筹资,包括政府投入、广告收入、车辆使用适当收费等;

运营亏损纳入政府补贴。

方案二:招标确定公共自行车系统及服务供应商,政府购买服务(上海闵行区)

政府通过招标,选择拥有公共自行车运营实力的企业,政府和企业签订服务购买合同,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在合同期内按年支付企业购买服务费用;

系统和设备投入由企业承担,并负责系统的建设、运营、维护等;

允许企业开发公共自行车网点广告资源。

方案三:政府与设备服务提供商合资,成立新公司实施建设、运营、管理(株洲)

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系统设备供应商,中标企业与市属国有企业共同组建国有控股公共自行车运营公司,政府以特许经营方式授权公共自行车运营公司具体负责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政府负责公益性部分基建投资,包括服务点土建施工、信息系统购置、停保基地建设等,设备供应商负责经营性部分基建投资,包括车辆、网点配套设施,两部分比例约为6:4。

授予合资公司网点广告资源开发权,系统运营维护资金多渠道筹集,包括企业投入、广告收入、车辆租金收入等。

2.3模式选择

对三个方案从社会效益风险、政府投入、监管难度和实施风险四方面评价备选方案。

表1 建设运营模式方案比选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建议宁波公共自行车建设运营模式采用方案一,理由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

①政府投资,最大限度保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社会效益风险最小。

②方案一的劣势在于政府投入较高,但相对于轨道交通、快速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所带来的交通、环境改善效果,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投资是有必要的。

参照国内其他城市经验,20000辆公共自行车规模基本能初步形成服务网络,总投入约为1.5亿元。2011年宁波地方财政收入突破650亿元,而且每年用于公共交通的补贴约8.8亿,宁波的财政实力完全有能力承担项目投资。

③公交公司国有控股有利于政府的监管,既可保证良好的社会效益,又可有效利用公交公司企业运营管理经验。

公共交通和公共自行车统一划归市公交总公司运营管理,可以实现公共交通和公共自行车的合理衔接。有利于一体化公交系统形成。

3收费模式

3.1实施方案

公共自行车服务收费主要有两种模式,全免费和限时免费模式。

方案一:全免费模式(上海闵行区):

采用诚信卡,市民办卡、租车全免费,卡内有原始诚信积分,公共自行车单次借车时间为2小时,超时归还将扣除“诚信卡”积分,积分为零时,不能继续使用“诚信卡”。

表2 上海闵行区诚信卡规则

方案二:限时免费模式(杭州、武汉、株洲等):

使用资费包括押金和租赁费用两部分,各个城市公共自行车押金部分费用约为200-300元;租赁部分费用一般采取“短免长高”策略,即短时间出行免费或低收费,长时间、长距离高收费。

3.2 模式选择

按照公共自行车的功能定位,公共自行车项目是一项公益的、民生的事业,目的在于服务短距离出行,衔接公共交通,满足休闲、娱乐、健身等需求。

因此公共自行车收费不能类似旅游项目收费,采取较高的固定金额。为了吸引居民使用该种方式,收费应该比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要有更低廉的使用价格。同时为了提高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财政负担,建议采取阶梯式票价。

押金费用:建议押金不小于公共自行车价格的50%。

租赁费用:参考杭州收费标准,建议前1小时内免费使用,超过1小时开始收费,收费区间分为3级,分别为1h<t≤2h,2h<t≤3h以及t>3h。

具体的收费标准应综合考虑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各公交方式比价关系等,建议下一步开展公共自行车票价研究,以确定具体收费标准。

4、管理系统建设方式

目前,国内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有三种方式。

1、自身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对系统进行不断更新升级,如杭州和武汉;

2、租用企业现有的系统,委托该企业管理,后台管理中心设在该企业,如上海闵行区;

3、购买系统,后台管理中心设在本地,由国有控股公司或政府与承建单位共同设立的公司负责管理,如株洲。

第一种方式前期投入大,耗费时间较长,如采取这种方式,宁波将延长项目启动时间,难以在明年投入使用。同时项目初期可能由于系统欠稳定,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较多问题。

第二种方式系统设置运营企业,主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相关数据,资金管理风险增大,同时定量考核指标难以保证准确,对运营企业监管难度增大。

建议宁波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采用第三种方式,向杭州购买系统,后台管理中心设在市公交总公司。

5、系统构架分析

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一个特殊的系统,应有别于普通的租赁服务点,借鉴杭州的经验,作为一个先进的系统,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作为一个先进的系统,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通租通还的租用方式:

只有采取通租通还的租用方式,才能实现与公交系统的有效衔接,给租车者提供最大的方便,免去租车者防盗、存车的苦恼,且能降低租车者的成本。这是系统能够吸引租车者的根本,也是系统区别于传统租赁服务点的根本。

自动化租用服务点

自动化租用系统能保证运行效率,有助于实现通租通还的租用方式。这不仅能为租车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而且能反馈实时数据和统计数据,便于进行实时车辆调度,并可借助统计数据分析系统运行状况,为科学管理系统提供决策依据。

实时科学的调度系统

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存在一定不均衡性,如早高峰时段居住区附近服务点租车频繁,公建区附近服务点还车频繁,服务点易出现车辆不足或还车位不足的情况。因此,必须有实时科学的调度系统,能较为及时地在各服务点及存车点之间调度车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根据系统的上述特征,研究提出公共自行车系统构架如下:

系统控制中心:系统核心部分,包含信息中心和调度中心。信息中心主要承担数据交换、搜集、处理功能,实现通租通还的租用方式,并将数据实时传输给调度中心,同时信息中心也将对租车数据进行分析,便于不断优化系统。各种调度中心的主要职责则是通过信息中心传输的实时数据,对各服务点、区域停车场的车辆进行调度,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公共自行车服务点:配备自动化的租车系统,提供高效、准确的租车服务,同时也可承担一定的存车功能和搜集信息的功能,便于车辆就近调度至移动点,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降低运营成本。

区域调度中心:将服务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设立区域调度中心,将存车与调度功能一体化设置,就近调度,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成本。

停保基地:分区设置,以便就近发挥停放、保养、维修功能,保证系统服务质量,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包含租车点位置信息和车辆数量信息。信息系统通过网络、手机、收音机、指示牌等媒介服务点位置信息,并通过信息中心数据实时租车点的车位信息。

图1 公共自行车系统构架

6 结语

公共自行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常规公交及轨道交通广而疏的布局模式进行加密与补充,能够有力解决公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然而确定合理的公共自行车发展模式,是国内城市公共自行车成功推广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潘海啸;汤謁 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 [期刊论文] -城市规划学刊2008(06)

[2] 王海英 城市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系统改善动态 [期刊论文] -城市交通2008(11)

[3] 李娜.张艳玲.石璐璐 无锡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策略研究 [期刊论文] -现代商业2011(27)

[4] 张蓉蓉 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蕴藏着大商机 2010.

[5] 龚迪嘉;朱忠东 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实施机制 [期刊论文] -城市交通2008(11)

作者简介:蔡漪(1985-),女,浙江宁波人,本科,从事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工作

上一篇:浅论办公自动化的重要性 下一篇:浅谈新时期下建筑消防工程的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