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天上”掉下来姻缘

时间:2022-09-25 05:11:56

张扬的欲望“绣球”

――被团队营销的私生活

策划/ 贾瑞兰 漫画/ 徐简

著名画家陈丹青说:“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鼓励虚荣欲。”男婚女嫁,从初始混乱的婚姻形态开始,人类锲而不舍共同努力,将其进化为不接受他人介入的纯私人领地。21 世纪,强悍的两性私生活与更加强悍的欲望时代相遇,交锋。

大唐开国丞相的女儿殷温娇因未婚嫁,搭彩楼抛绣球,适逢新科状元陈光蕊披红挂彩跨马游街,被殷小姐慧眼相中,抛绣球一击而中……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母亲抛绣球的画面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女子选婿的一种婚恋方式。

抛绣球冲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禁锢,是古代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浪漫开端。据说最初女子抛掷的并不是绣球,而是果子。中国古代有个习俗,每逢春夏果实成熟之际,氏族部落会择日组织适婚年龄的青年男女在野外

分两厢而立,姑娘将手中的果子投给中意的男子,男方如果也相中女孩,便会接住果子再投掷回去,或者送女方玉佩之类的什物做定情之物。《诗经?坑忻贰分性写道:“坑忻罚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坑忻罚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坑忻罚顷筐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梅取“媒”的谐音,媒人之意。但双方抛掷的未必是梅子,也有其他的瓜果。《诗经?木瓜》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风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以投掷果子的方式昭示心中的爱慕之情,在魏晋时期的美男子潘安身上得到进一步印证,“掷果盈车”说的就是潘安的故事:“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从掷果子到抛绣球,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个中关联,后人也只能从逻辑上寻找端倪。有说绣球是仿照绣球花的外形制作而成,绣球花的花语是美满、希望和永恒,抛掷绣球表示女子心目中蕴含了无限美好的期待。

据传宋代宰相吕蒙正年轻时家境贫寒,赴京赶考到达京城时已将盘缠用尽,只能靠乞讨度日。某日恰逢当朝宰相之女刘月娥抛绣球招婿,一时内全城轰动,许多到了适婚年龄的年轻人都跑去碰运气。当衣衫褴褛的吕蒙正赶到宰相府时,被守卫告知时辰已过,迟到者要进去需罚对课。这样的“惩罚”对于进京赶考的吕蒙正来说自然不难,他很快便见到了刘月娥。这位宰相之女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聪慧过人,自成年之日起家里便被提亲之人踏破了门槛,求亲的不是皇亲国戚便是官家之后,刘宰相为此伤透了脑筋。有人出了顺应姻缘天定的“抛绣球”一招儿。刘月娥认为此事过于草率,即便相中意中人,也未必能将绣球准确扔到对方手中,要求父亲在招亲榜上附加一条:抛球之日须准时入场,若过时辰面罚对课。刘月娥解释说:“有了这一条,纨绔子弟、绣花草包、不学无术之辈定然早早进场;饱学才子才敢姗姗来迟……”吕蒙正出现彩楼之下时,刘月娥已在台上四处张望许久。因“抛绣球”非刘月娥本意,又没在绣楼之下发现中意之人,便故意将绣球投向台下乞丐,心想乞丐好打发。没有想到接到绣球的乞丐会是吕蒙正。刘家人看到上前认亲的吕蒙正,准备给了银子打发他走人。刘月娥见此人虽衣衫褴褛却相貌堂堂,便想考考他的才气,于是便出了一联:“一杆银枪,能挡雄兵百万。”吕蒙正回出了下联:“半段竹竿,驱走恶狗千条。”刘月娥接着出了一联:“十字街头叫老爷,老爷老爷老老爷。”吕蒙正也不负小姐一番苦心,高调地对出:“金銮殿上喊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吕蒙正后来没有辜负刘月娥的赏识,一举高中状元。这段“抛绣球选婿”的故事广为流传,并以此为题改编成戏剧《彩楼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并拍成电影《吕蒙正抛绣球》。

从棵返侥竟显俚叫迩颍变的是传达爱意的媒介,不变的是女子追求幸福炽烈而真诚的情感。这种婚恋习俗未能得以流传并发扬的因由,想必与其采取的方式大为相关。毕竟,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是以貌取人,对于对方的人品、性情一无所知,即便是相中了意中人,抛绣球的姑娘没有练就百步穿杨的功夫也未必能保证绣球恰好砸中情郎,一旦绣球“所托非人”,误的何止是一个简单的绣球?

上一篇:明清竹雕流派解析 下一篇:刘惠璞 慕岩:“冤家”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