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5 03:51:24

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40-02

摘 要 随着“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广泛开展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工作必将向着更深层次迈进。本研究通过对当前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存在的问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普通高校 阳光体育运动 现状 对策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着突出问题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一些社会知名人士纷纷呼吁全社会要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重视青少年的体育工作,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也引起了中央领导、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

一、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现状分析

根据上面数据可以看出阳光体育运行到现在,涌现出了一批实施阳光体育实施的的典型高校。但同样要看到更多的高校还存在着体制的问题、组织的问题等,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阳光体育运行体制尚需完善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状况并不乐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阳光体育的管理机构及制度。即使是举行了阳光体育启动仪式,也没有持续有效的组织体育活动。制定了阳光体育实施方案的学校也只是在阶段时间内的活动方案,阳光体育长期开展还有待于学校运行制度的逐步完善,形成长期的规划。只有如此,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锻炼时间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二)宣传工作不到位,学生认识不高

课外体育锻炼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然而,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大学生仍然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不足,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不够端正,大多为应付学校或体育部对学生的课外锻炼考勤,能够自觉参加课外活动者较少,即使出勤也不能认真锻炼,敷衍了事的现象随处可见,反映出课外体育锻炼仅是一种被动行为。同时,有些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也不明确,不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就是为了身体素质达标,缺乏对坚持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身心健康的正确认识。

(三)课外体育经费保证制度的缺失

近年来,虽然各高校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体育设施,但招生规模扩大与体育场馆建设迟缓的矛盾仍为突出,普遍存在着体育场地与运动器材严重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室内场馆设施缺乏,许多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项目都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即使一些有室内体育场馆的高校,也终因场馆设施不全或开放时间不足等原因影响和挫伤了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和体育场馆设施短缺无形中成了阻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瓶颈。这其中有领导对体育工作认识不到位的原因,另外也存在体育工作经费使用制度的不完善。高校体育场馆器材设施是高校体育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障,也是保证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先决条件。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其实对场馆、设施的依赖性很大,而没有必要的场馆、器材保证,高校体育中“三自主”教学也就是纸上谈兵,学生体质状况改善,锻炼习惯养成则更是遥不可及的目标了。只有加强各级领导对体育工作的支持,加大经费扶持力度,配备良好的体育设施,才有可能有效的激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动机,提高学生锻炼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推动阳光体育的顺利进行。

(四)体育课程内容陈旧,体育活动开展方式过于单一

很多专家认为学校体育内容陈旧、课外活动组织不完善也是影响学生锻炼一小时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现行的体育教学内容虽几经改革,较前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不少教材内容仍未彻底脱离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弊端。十几年一贯制的教材内容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重复教授,造成“教者没激情,学者没兴趣”,学生没有学会运动技术,体质状况没大改善,健康水平没大提高,对大学体育的热切追求与向往也因此而遭到挫伤。此外,狭隘的体育课程观念影响了体育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形式,仅靠每周少有的几节体育课难以达到增强体质的基本目标。而高校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所需要的时间与经费保障却长期悬而未决。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应当在上课时间、教学周期、教学内容、实践理论学时比例、教师知识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制度等多方面予以配合以为阳光体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俱乐部、单项体协、院系班级等正式团体组织的活动,却常常因为经费、场地、时间等不足,影响其组织功能有效发挥。由于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很多活动形式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形式与内容并不符合广大学生身体的实际需要,实际上真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数量并没有增加多少,进而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阳光体育的广泛开展,使学生参与锻炼的效果大打折扣。

(五)阳光体育运动教师指导机制尚未建立

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增长过快,但体育教师数量并未按国家规定比例增加,导致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工作量日渐繁重,除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外,能够给予学生课外辅导的时间很少。此外,由于缺乏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体育教师在课余体育活动中付出的劳动和取得的报酬往往不成正比。高校体育教师既要完成全校的体育教学、学生健康体质测试、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课余体育训练、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校内外竞赛等工作,还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与课程建设的工作,不仅工作量大且任务繁杂,工作又缺乏合理明确的分工。缺乏针对性的绩效评定体系,体育教师在课余体育活动中付出的劳动和取得的报酬往往不成正比,从而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六)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监督机制

由调查可知,即便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高等学校,也很少建立起有效的阳光体育运动监督运行机制,开展阳光体育好与差一个样,开展不开展一个样的现象比比皆是,缺少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为此,需要制定高校阳光体育与校长、与有关职能部门、与学生团体、与院系组织负责人相互制约的评价体系,是真正实现和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有效保证。阳光体育运动评价监督体系还可以从制度体系、组织实施体系和硬件保障体系、体质健康测试、阳光体育宣传等多个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与监督。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阳光体育实施的目标,毫无疑问的也应当纳入评价学校阳光工作的重要指标,强化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刚性要求,引导学校把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

二、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一)健全机构,组建以主管校长为责任人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组织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仅涉及到学校体育工作部门更是涉及到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学生课程的安排等,这就要求校团委、学工部、院系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而且这些部门之间一般没有上下的隶属关系,因此,在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有校级领导出面组织予以调节、指导,才能形成合力。

领导小组一般由分管学校体育工作的校领导担任负责人,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各学院领导、校级学生体育协会(社团)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体育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明确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本学院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负责人。

(二)完善政策,建立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有关制度

制度是阳光体育运动有序、规范开展的重要保障。为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党和国家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然而真正的实施还需要各个地方、各个学校真正的重视,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从组织制度上予以保障该工作的全面开展。根据专家意见及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比较好的学校的经验,制度体系的建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学校党委和行政要把加强学生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根据高校自身特色,确定符合本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目标;其次:要多方征求意见,集思广益,通盘考虑,制定本校实施阳光体育活动计划。第三: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具体实施方案;最后:要建立阳光体育运动安全保障机制。大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中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伤害情况,很多意外伤害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体育工作开展以及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基于此,我们在大力提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也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安全保障体系,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一个安全屏障,减少运动意外伤害的发生。

(三)加强宣传,强化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通过环境的熏陶、氛围的影响,进而对意识、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干预。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起到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的作用,而体育意识的强弱与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态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紧紧围绕校园体育文化物质建设、制度建设和价值观念开展工作,使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建设在学生锻炼活动中发挥保障作用,使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在学生体育行为的养成中形成约束与激励作用,使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观念在学生体育锻炼中发挥主动和持久作用,真正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植于学生的价值观念中,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冲击学生心灵、震撼学生精神、提升学生思想、催促学生奋进的文化作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四)增加投入,不断完善体育场馆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经费投入是实现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有效运转的保障条件,是实现阳光体育运动预期目标不可缺少的基础,学校要保证体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近年来,虽然各高校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体育设施,但招生规模扩大与体育场馆及师资队伍建设迟缓的矛盾仍然突出,依然存在着体育场地与运动器材和部分项目教室严重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室内场馆设施缺乏,许多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项目或因缺场地或因缺师资而不能正常开设,影响和挫伤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结语

我国普通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阳光体育运行体制的不完善;学校领导、师生的认识不到位;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与体育场馆设施的缺乏;体育教师的指导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科学评价监督机制缺失等方面。针对问题提出如下建议:问题健全机构,组建以主管校长为责任人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完善政策,建立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有关制度;加强宣传,强化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影响;增加投入,不断完善体育场馆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2A630122);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改项目(MSJG2015056)

参考文献:

[1] 殷春宇.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教师.2011.11.

[2] 冯唯锐.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实施策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7).

[3] 孙灿成.学校管理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

[4] 张瑞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3-124.

[5] 白凤瑞等.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9(3).

[6] 马春建.河南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2011.9.

上一篇: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贸易的发展前景 下一篇:AP1000核电厂应急规程E―0(停堆或安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