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始于安乐――张贤亮长篇小说《一亿陆》

时间:2022-09-25 03:08:35

忧患始于安乐――张贤亮长篇小说《一亿陆》

偶然发现张贤亮在《收获》2009年第1期发表了长篇小说《一亿陆》。立即去报摊买了一册杂志,连夜读完,感觉很好,尤其读到小说结尾,我甚至有一种想流泪的感动。

然后去网络看看反应,发现批评的居多,普遍一个词:低俗。我觉得这是误读了小说。本来这是一个媒体文化时代,大家的心都静不下来,如果《红楼梦》这个时候问世,恐怕也会被读者遗漏或轻蔑。当然,我这样说并没有认为《一亿陆》就有《红楼梦》的水平。不过,放到当代文坛,应该说还是一部好小说。

张贤亮的作品我还是比较熟悉的,早年给他写过一个评论《罪感的缺失与苦难的倾诉》,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是,我私下里也说过:我热爱,我刻薄。我经常严厉批评的作家,往往是我喜欢的作家。

张贤亮从早期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到中期的《青春期》,大多数小说我都喜欢。我经常说,不得不服他的才气呀,如今这样才情四溢的作家并不多的。虽然小说里那种少爷腔调或者说脾气,我有点反感,但艺术这东西就认“才”,你没有“才”那一定扯淡。钱谷融说了,才、学、识;才,后天没有办法;学,勤奋一点,总有收获;但一个文化人能否留下一点东西,主要靠的是识。我一直很服膺这个观点。

张贤亮的作品一直是靠生活、靠他的阅历,那也是一般人所无法达到的。多少年的炼狱终于被他凝练成几篇佳作,也不枉了那段经历。但识见确实很平庸,虽然他通读了《资本论》。可在《一亿陆》里,他无意中超越了自己,他对时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这个看法在他还是朦胧的,但确实很撼人。因为他一有生活,20多年的商场磨砺,对他的精神有触动,有思考;二有才华;三,他写作此作是投入了感情的。他答记者问说了:“你大概想像不到,我笔下这些人物全都是我‘编’出来的。我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也没有这方面的朋友。只不过是道听途说,比如跟几个朋友在酒吧里,听别人顺口说了一两句,我捕捉到,抓住一点,发酵出来。每一个作家都有他的敏感区,虽然没有原型,但是在亢奋、疯狂、梦幻的写作状态,他脑子什么都跳得出来的。我当时是‘疯魔’了,只是写,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读完作品,你就知道他并没有说谎。他对这个时代的把握是准确的,他对未来的担忧是有道理的。无意识之中,他把自己的许多“灵感”都放进去了。好作品往往就是无心插柳的结果,张贤亮的“疯魔”没有白疯。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传媒文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结构性的巨变,这是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五四”文化运动仅仅是精英层的被触动,而中国广大的农村依然如故。这一点鲁迅小说已经做了最好的描写。但90年代的巨变,却是根子上的变化,它把中国的家庭、乡村整个地颠覆了。这是那些所谓幻想用儒家学说救中国的人根本没有想到,也根本不了解的。中国的家庭伦理、乡村伦理,已经与以前的几千年的中国大不一样了。现代化在带给我们巨大的经济效益、改善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文化上解构了我们传统的精神世界。现在看来也从物质上逼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三鹿奶粉带给我们的东西需要许多年去消化。

当然这不仅是中国的现象,全球化时代,谁也逃不出去。现代化问题,已经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难题。我们在呼唤现代化,这并没有错,但现代化就一劳永逸吗?现在看来,并不如此。张贤亮在小说里,无意中触碰到了这个问题。很多读者认为小说“荒诞”,我倒没有感觉到荒诞,要说“象征”,倒是有一些。“一亿陆”就是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人物,他象征着“道”,象征着“本原”,一种与欲望、物质相反的东西。“道者,反之动”。在这个人人皆为欲望的时代,是需要这样的人的,即便只是一个象征。世界上大多数优秀小说的主要人物都具有隐喻与象征色彩,如贾宝玉、浮士德、阿Q等。至于人类男子的退化,甚至死精化、无生育能力,这早就不是新闻。它暗示了什么?为什么城市人,或者被城市化了的农村人,都身心萎靡,因为他们被现代化的五光十惑了,他们早异化了,失去了自己,只是为权钱色而奔波的工具而已。人性的远去,只因为欲望的膨胀。而“一亿陆”为什么量每毫升超过一亿六千万个?因为他还能闻到“地球的味道”。用我们古人的话说,他还接着“地气”,他属于野生的,与天地合一。而我们许多人早就被现代化的洪流吹得找不见自己了。老子说了,“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

我读到小说的结尾,一亿陆一到银川就说:“我啷个觉得眼睛一下子干净了起来!”我就被触动了。后来作家写到贺兰山,写到落日下的贺兰山,写到夜色中的镇北堡,写到向日葵,我的眼泪就下来了。这是真正的生命啊!而作家写一亿陆去闻土地的味道,那种好闻的味道,那种身居城市的人已经久违了的自然原始的味道,我完全能领会作家的无意识。这几年我也跑了几趟西北五省,我深为那种文化的博大宽厚而震惊。人类的文化能够传承至今,不是因为欲望,而是因为土地,土地的伟大。我读完小说,在静静的品味中,想起了老子的话:“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K怒,精之至也。” 一亿陆不就是如此吗?文坛商海浮沉半生的张贤亮是懂了老子的。如果不是有意识,那他就是在无意识中塑造的一亿陆这个人物,似乎就是得之老子的启迪,或暗合。“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他在小说里追求一种“道”的境界。人类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道”的解体,“道”的沦丧。

我佩服张贤亮的还有他对女性的尊重。他在小说里写了几个,陆姐、珊珊、二百五,但对这几个并没有进行道德意义上的谴责――道德的批判当然是非常容易的――而对她们作了同情之了解的描写。这不仅在当代中国文坛是少见的,即便在他本人的作品中也是突破。他早期的小说里,对女性的不尊重是非常明显的,甚至有一种玩赏心态。但在《一亿陆》里几乎没有了,生活让他成熟了。描写女性,是检验一个作家成熟、文明与否的关键。《红楼梦》的伟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女性的理解与尊重。

当然,由于小说出手太快,还没有进行打磨,个别情节有编造嫌疑,人物描写上也有瑕疵,这也是“才”大的人难免的错误。但许多人指责,“第一,题材太过离奇;第二,形式太过荒诞;第三,某些词汇和场面描写太过低俗”。我倒觉得有点指责得奇怪。就题材看似乎也没有什么“离奇”,现在这样的事情还少吗?形式的“荒诞”,我不知道是指文本,还是情节,但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其实并没有什么“荒诞”,可能没有读过西方的荒诞小说吧?至于“低俗”,而就王草根来说,他的身份、教养、经历,也就是一个低俗的典型,无法让他高雅起来。阅读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他的真实、亲切。作家写出了一个良心未泯的底层出身的企业家形象,我认为基本上是成功的,较之他早期的工业题材小说《龙种》里的企业家,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后者基本是一个符号而已,一个非常蹩脚的作家道具而已。小说里,王草根被村长收购走一点可怜的地,被迫逃往城市,以收购废品谋生,然后坑蒙拐骗,最后成为本地的商界巨子。作家基本上采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没有像《兄弟》那样故弄玄虚。小说写他收购一家医院,为的是能生产一个男孩传宗接代。可是他的已经绝灭,需要借种生子。优生专家刘主任意外发现,来自乡村的憨痴的年轻人“一亿陆”,竟然拥有高度活跃的一亿六千万的。在这过程中,作家通过王草根的心理活动、对话,写出了一个从底层爬上来的企业家,他的精明,他的诚实,他的粗鲁,他的小农意识。真是让人恨不得,恼不得,爱不得,是一个真正的活人。如果说在人物塑造上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那个陶警察,我个人感觉有点玄,有点虚,似乎不大成功。我到小说结束都没有弄明白他,也没有喜欢起来。

张贤亮说:“说到这部小说,没有创新、突破,那明摆着是一种偏见。在这部小说里,我拿‘危机’作为故事的入口,展开了一幅当代社会的真实图景,不夸张地说,医疗、教育、就业、环境危机和法制漏洞等当今社会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在里面都有反映!试问当前有几个作家,有我这样的勇气?”在这里,作家主要强调了“勇气”,连张贤亮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小说的真正价值,难怪别的人误读了!正如上面所论述的,《一亿陆》不仅展示了当代社会的真实图景,揭示了一种低俗、庸俗化倾向,及由此而来的无聊、虚无,而且深挖下去,通过一亿陆这个人物,表达了作家对社会的担忧,对人类未来的忧患意识。这里面是有作家的理想、希望在,有他的血泪的。

上一篇:读田禾诗集《喊故乡》 下一篇:聚苯板(EPS)外墙外保温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