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龙凤文化引领廊坊特色文化建设

时间:2022-09-25 02:14:26

以龙凤文化引领廊坊特色文化建设

[提要] 特色文化建设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着重论述龙凤文化在廊坊地方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和精神内涵,从远古神话、民间传说、地理地貌和特殊区位等方面,论证龙凤文化存在的合理性,阐释廊坊龙凤文化的精神内涵。结合廊坊的区位优势和文化特点,提出以龙凤文化引领廊坊特色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廊坊;龙凤文化;特色文化

本文为2011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1101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月12日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必须通过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随着廊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廊坊文化定位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廊坊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使其能够更好地吸引人才、技术、资本,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战略问题。

一、特色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特色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和外部环境支持,更是一个城市实现独特价值和彰显个性魅力的核心因素。进入21世纪,城市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由功能型城市转向文化型城市,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各地方在城市建设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目标趋同、功能重复、形象单一等问题。城市建设的目的不是复制雷同的城市,而是要创造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别如何体现,市政设施、结构功能不可避免会有雷同之处,差别主要体现在文化上,一个城市树立起独特的城市文化才能在“千城一面”的局面中脱颖而出,如花城广州、泉城济南、春城昆明、冰城哈尔滨,都是通过树立特色文化来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取得了成功。所以说,特色文化是城市崛起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推动力,建设城市特色文化,能增强城市竞争能力,传播城市品牌,达到名牌城市的目标。

城市的特色文化不同于一般的城市文化,特色文化之所以能形成影响力在于它有一个明确的文化核心,代表着区域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核心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城市的独特性,核心文化的凝聚力也就是城市的凝聚力的体现,而扩大核心文化的影响力也就是扩大城市的影响力。龙凤文化是历史与自然对廊坊独特的馈赠,是廊坊文化核心价值所在,充分地解读、不断地丰富发展龙凤文化是廊坊特色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二、龙凤文化在廊坊地方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和精神内涵

(一)廊坊龙凤文化溯源。龙凤文化在廊坊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在廊坊的历史文化、地理地貌上都有充分的体现。

1、远古神话。中国的龙凤崇拜源远流长,而廊坊处于龙凤文化形成的早期,4000多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合符釜山”。安墟就是廊坊市安次,黄帝与各部族在经历旷日持久的争夺后缔结盟约,统一符契,会盟于釜山“画龙合符”,即截取各自部落图腾的某个特征,综合形成一个神异的形象,作为部落大联盟统一的图腾和旗帜,这就是龙图腾的产生。凤图腾起源于以蚩尤为代表的南方九黎,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涿鹿也在河北省境内,这是龙凤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炎黄时代黄河故道经由今天河北省境内向北经廊坊霸州入海,在廊坊周边形成了一片水土丰盈的区域,是原始各部落争夺的焦点,也为早期龙凤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温床。

2、民间传说。龙凤呈祥的爱情传说在廊坊广为流传。4700年前,黄帝征伐蚩尤,其长子玄嚣率军战于安次,与安次女凤娘相爱。后玄嚣战死,临终前向天祈祷,愿来世再续姻缘。凤娘悲痛欲绝,不久亦亡,黄帝命葬于玄嚣坟旁。2000年后,玄嚣转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凤娘转世为安次女金凤。刘秀平乱时战于安次,路遇金凤,如见故人。次日,刘秀求婚。金凤安次大旱虔诚祈雨,立誓“天降雨而嫁”。刘秀焦虑,夜不能寐。此事传至天宫,玉皇大帝为之感动,遂命天降双河于安次,一条水流蜿蜒似龙称龙河,一条波光斑斓如凤称凤河。此时,有部将进言刘秀:“天降双河,龙凤呈祥之兆,乃天意也”。于是,刘秀如愿迎娶金凤为帝后,成就一段美满姻缘。千百年来,这个美丽的爱情传说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寄托了老百姓寄予了龙凤呈祥美好的理念和追求

3、独特地貌。一条龙河,自京城南下,在廊坊城西东折绕城作臂弯状;一条凤河,出京城东去,在廊坊城北南折绕城作臂弯状。廊坊这座城就在龙河凤水的怀抱之中了,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龙凤称谓两条河流的城市。龙凤双河最早见于《元史・河渠志》,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这是廊坊龙凤文化的有形载体。

4、特殊区位。北京是天子之城,凤翥龙腾之地,是中国龙凤文化之城,廊坊地处京畿腹地,廊坊的民间文化、饮食风俗等都与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北京的后花园,是龙凤文化之乡。2011年9月14日,廊坊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全国首个“中国龙凤文化之乡”。这充分肯定了龙凤文化在廊坊地方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二)廊坊龙凤文化的精神内涵

1、瑞兆吉祥。龙能兴云布雨、司水理水,龙图腾崇拜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风调雨顺的期盼。龙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征瑞”,即以吉祥瑞符的身份出现。古籍上载的“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蚓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史记・封禅书》),人们至今在建筑装饰、工艺品上突出龙的图案,就是撷取龙的这种职能。凤是称为“仁鸟”的祥瑞之禽,《山海经》中记载:“丹穴之山有鸟状如鹤,五色而文,名曰凤。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先则天下安宁。”凤象征美好与和平,是吉祥幸福美丽的化身。百姓相信龙凤能给人间带来福祉和祥瑞,在廊坊沿龙河凤河流域,龙凤庄、龙、凤河营等以龙凤命名的村镇达30多个,“龙灯会”、“盘龙盛会”等各种花会组织也是百姓喜庆节日、求吉祈福的重要活动。

2、有容乃大。龙凤的形象都是容合而成的,宋代学者罗愿等提出“龙有九似”说,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鱼的鳞代表水里游的,鹿的角代表地上跑的,鹰的爪代表天上飞的,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凤的形象也是集众动物大成之美,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引黄帝的臣子天老的话说:“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颧颡鸳思(腮),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尔雅》郭璞注中描述“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龙凤文化是多元文化的结晶,这种巨大的包容正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力所在,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秩序,都有赖于容合,容合也是一个城市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形成的最核心的要素。廊坊“会展之都”的定位正体现着这样一种融合的精神,各种展会将廊坊置于全国乃至世界各行各业的交汇点上,使廊坊成为人才、技术、信息的汇集点和聚宝盆。

3、天人合一。龙的形象集合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鳞族之长”、“众兽之君”。凤的形象集合了飞禽的特征,有“羽族之长”、“百鸟之王”之称。龙凤的形象不仅容合众多的动物,而且风雷云霓、树木花草、江河山脉等与古人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动物、天象参与了龙凤形象的融合,可以说龙凤是人天关系的形象化表述,在不断发展演变过程中,龙与凤逐渐形成一雌一雄、一阴一阳的属性,这种龙凤呈祥、阴阳和谐的辩证法与发展观,也是廊坊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相互依存是廊坊在城市建设中始终贯彻的原则,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目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7平方米,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高达344天,80多个城市公园成为城市“天然氧吧”。廊坊在国内首家全市域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4、与时俱进。《说文解字》中解:“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中国的龙,固然有普遍特征,但龙的本身是千变万化的,龙的变化之道又与时机、机遇是紧密联系的,体现着与时俱进的基本精神。回顾廊坊发展历程,一直是紧抓机遇,创新模式,凭借各种有利因素,不失时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与时俱进,是廊坊现在和未来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

三、以龙凤文化引领廊坊特色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明确京畿文化大背景的发展思路。廊坊的龙凤文化渊源有自,开发前景广阔,但廊坊所限区域不广,历史资源相对有限,地方文化纷繁杂芜,因此发展廊坊龙凤文化必须首先将其置于京畿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廊坊毗邻京津,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与周边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廊坊龙凤文化与京畿文化可谓同气连枝,难分彼此,因此应将廊坊龙凤文化置于京畿文化这块巨大的磁场之中,积极借助和有效依托京畿优势文化,使龙凤文化迅速成长壮大,发挥影响。同时,京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给廊坊文化提供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北京既是全国最大的出游客源城市,也是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北京拥有1,500多万常住人口,300多万流动人口,每年约1亿国内外旅游者,构成了文化消费需求的有力支撑。背靠大树好乘凉,借助京畿文化的大背景,不失时机地发展龙凤文化,有利于快速树立龙凤文化品牌,深化龙凤文化内涵、扩大龙凤文化影响。

(二)宣传引导,增强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由于现代城市人口的流动性,人们的家乡概念越来越模糊,归属感也越来越淡薄,但从内心深处,人们还是渴望一个情感的归宿,廊坊是廊坊人民的家乡,也是维系廊坊人民情感的归宿。文化是一个城市生存的基础和城市人生活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纽带。龙凤文化这一标志性的核心文化能凝聚人心,相关部门应在宣传和教育两个环节入手,一方面积极宣传普及龙凤文化知识,弘扬龙凤文化精神,让龙凤文化深入人心,成为廊坊人民乡土情结的一部分,使龙凤文化精神成为廊坊精神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从孩子抓起,在教学中熏陶,在生活中引导,潜移默化,使孩子从小树立热爱家乡、热爱廊坊、热爱龙凤文化的思想。提升廊坊人对家乡的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这种归属感一旦建立,不管你是刚刚来到廊坊,还是已经离开廊坊,都会对廊坊这个城市有一种文化认同和根的归属。

(三)多管齐下,扩大文化影响力。龙凤文化是廊坊文化的典型代表,扩大龙凤文化的影响力就是扩大廊坊的影响力。因此,要将龙凤文化的推广做成一个系统工程。首先,结合“三年大变样”城市改造,将一切可以利用的城市硬件当作传承龙凤文化的具体载体,大到学校、图书馆、艺术馆、影剧院,小到桥栏、石刻、景墙、灯箱,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加以固化,寓教于乐,不知不觉中传播了龙凤文化;其次,加强文化宣传,围绕着龙凤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文博会展业、工艺美术业、演艺影视业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积极推进龙凤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形成龙凤文化产业的规模效应;再次,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展演工程,整合廊坊民间文化,以龙凤文化题材为重点,扶持和推动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努力在戏剧、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创作一批高起点、高水准的精品力作。

(四)完善配套政策,优化特色文化发展环境。发展特色文化,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相关配套政策作支撑,统筹协调解决好特色文化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确立政府在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地位,坚持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实现城市特色文化资源的最优配置;要把龙凤文化建设放在城市发展大背影下进行,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实现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同步进行;建立健全财政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安排一定比例的特色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集中于扶持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项目的设施建设、规划包装、宣传促销等;促进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特色文化基础设施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同时,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城市特色文化建设步入法制化轨道,保障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科学、健康、有序地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孙萍.文化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陈立旭.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中外城市文化比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张鸿雁.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发展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5]荆蕙兰.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城市文化的提升及其构建[J].文化学刊,2009.1.

上一篇:“资源诅咒”实证研究综述 下一篇:唐山市旅游经济竞争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