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9-25 02:12:49

关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摘 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追求高效教学的目标,教师要灵活使用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教师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不断探索研究,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12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07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寻找高效的教学途径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过于死板和僵化,学生仅仅是被动的倾听与接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也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实践证明,平等、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构建和谐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和思考。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有平等意识,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主动走进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让师生之间的对话变得平等和民主。同时,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人文性,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并给学生鼓励的眼神,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一课时,教师讲完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后,可以引导学生对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进行评价。大部分学生都从正面开始评价“蔺相如”的胸怀是如何宽广,为人是如何高尚等,此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蔺相如的表现并不好。”大家听到这样的评价时,都非常愕然,教师示意他继续往下说,于是,他在教师的鼓励下,语气更加肯定地说:“蔺相如应主动求和,而不是避让,如果廉颇没有负荆请罪,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将相不和,这样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听完这位学生独特的见解,全班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教师也投以赞许的眼神。

二、巧妙设置教学探究点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叫人发现真理。”这就说明,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讲解知识,更要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勇敢提问,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有的教师上完一堂课之后,大大小小的问题都探究了不少,但是问题却没有解决多少。虽然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包含了很多可以探究的地方,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探究,因此在选择探究点时,一定要选在关键之处,这样的“点”就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时,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句话就是本文的难点,这里的“光明”不但指的是火把与灯笼照亮了整个北京城,而且象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喻指北京摆脱了黑暗的统治而重获光明,也暗指了人民群众心中的光明。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白这句话的一语双关呢?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走到照明灯的开关前,将开关打开然后又关掉,此时提出问题:“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这时有的学生举手提出问题:“是不是等到火把烧完之后,北京城就又变黑了?”此时教师顺势引导:“那么,这里的光明指的是什么?”通过因势利导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避免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泛化与浅表化,真正促使学生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提问水平。

三、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式都非常有讲究,背后都蕴藏深意和意境,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因为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接触现代语言较多的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这也是学习古诗词的难点所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诗词的意境形象具体地呈现出来,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学生对诗词含义的理解和意境的感悟,因此我们要推进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融合,带领学生领悟作者寄情文字中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笔墨下的山川美景,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例如,在学习《望天门山》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诗词中所描绘的天门山壮丽景色,置身情景之中,学生就会对作者所感所想更为深刻。同时,多媒体技术所创造的的视觉效果还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陶醉在文本意境之中。又如,在学习《拉萨古城》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一边为学生讲述藏族人民的生活情况,一边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画面,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拉萨古城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动力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四、发挥想象力,实现美育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鉴赏美、品味美、感觉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为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美育目标。例如,在学习《火烧云》这节课的时候,我先带领学生品析文章的字词句,让学生简单了解火烧云变化快、样子多、颜色美的特点,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一下自己感觉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它如何变化?它的颜色是什么?结合书本中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半桔半青、半粉半紫、半红半黄、草莓红、柠檬黄、苹果绿……甚至有的学生还将其描述了出来:“天边出现了一头大象,身高体大,四肢粗壮,大象的白牙闪闪发光,大象的鼻子高高卷起,大象的耳朵像是在呼扇呢。但是转眼间,大象的白牙不见了,大象的鼻子也小了,不一会的工夫,大象就消失不见了……”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还能让学生真实流露自己的情感,实现美育目标。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灵活使用教材,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上一篇: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的几点方法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