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1779株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及药敏耐药率分析

时间:2022-09-25 12:33:24

4年1779株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及药敏耐药率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我院4年里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趋势及药敏耐药率情况。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分离培养后,用湖南长沙天地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酵母菌生化―药敏试验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4年临床标本中白色念珠菌的2009年检出为198株(11.13%),2010检出470株(26.42%)2011年检出485株(27.26%)2012年检出626株(35.19%),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菌霉素、酮康唑的耐药率4年都较低,比较稳定。氟康唑、伊曲康唑、制菌霉素的耐药率有较大的波动。结论:临床标本白色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应重视念珠菌的培养、鉴定以及药物试验,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药敏试验

【中图分类号】R3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04-02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抗肿瘤药物的的广泛应用,导致临床标本中念珠菌的感染逐渐增多,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患者往往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并长期使用抗生素,由于条件致病性念珠菌感染病例不断增多,又使得念珠菌治疗后的耐药问题日渐突出。为了解我我院白色念珠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率,我们对2008年1月~2011年 12月分离的1779株白念珠菌的检出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从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患者的痰、尿、便、血液中分离得到。

1.2 培养基和试剂来源:培养基来自广州 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有限公司的科玛嘉显色平板,鉴定和药物敏感复合板来自湖南长沙天地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酵母菌生化―药敏试验卡。

1.3 质控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64548,由广西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4 培养和鉴定:用科玛嘉显色平板进行培养,35℃1-7d根据菌落颜色判断菌种,翠绿色为白色念珠菌,取培养后的菌落采用湖南长沙天地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酵母菌生化―药敏试验卡进行实验,用湖南长沙天地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 型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测试。

2 结果

3 讨论

引起人类假丝酵母菌病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占80%~90%,白色念珠菌是引起临床上深部真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80%以上的AIDS患者受真菌尤其白色念珠菌感染比较常见,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许多疾病的主要死亡之一[1]。

患者年老、体弱、病重、抗生素大量使用,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体内微生态平衡紊乱,从而使条件致病菌性真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有学者认为抗生素是直接促进真菌生长和毒性作用发挥的主要因子[2]。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促进真菌生长的重要因素[3]。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关键,随着抗生素免疫制剂及各种激素的广泛使用,各种耐药菌的耐药性逐年升高,而真菌的药敏情况亦如此[4]。我院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因为白假酵母能分泌磷脂酶和溶血磷脂酶,这两种酶能切开机体上皮细胞使白色念珠菌能保护自己并极易侵入机体细胞内繁殖而使机体致病[5]。

为了给临床提供治疗白色念珠菌的有效途径,我们从2009---2012年我院分离的1779株白色念珠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菌霉素的敏感率较高,与有关文献[6]。报道大多数耐药性一致。但由于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有明显毒性作用[7],而且5-氟胞嘧啶抗真菌作用弱,另需与其他抗真菌药联合应用,用量大,疗程长,易产生耐药[8],氟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的耐药性较高并且有不稳定性,有差异。这可能跟不同地区的用药习惯有关。氟康唑、伊曲康唑属于咪唑类真菌药物,具有广谱的抗真菌活性,其毒性低,是临床经验性治疗的首选,但是随着临床上大量应用,耐药率仍维持在较高的耐药趋率。我院酮康唑的耐药率4年都较低,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所以临床在治疗白色念珠菌时,特别是反复感染白色念珠菌者,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使用抗真菌药,避免药物滥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白念珠菌尽管有较多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耐药,但对其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仍然较好,因此,将临床分离的念珠菌鉴定至种水平,对临床抗真菌感染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议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避免长期使用唑类药物。

参考文献:

[1] 武大聪,白丽,申元英。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方法研究进展[J].大理学院学报,2006,12(5):71.

[2] 翁新年,尹有宽,汪志立,等.糖尿病与感染[J].临床医学,1990,13(12):701.

[3] 蓝小玲.老年人肺部感染53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05,25(6):60.

[4] 洪秀华.临床微生物检验[M].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出版,2004:414-419.

[5] 余兰,李腊梅,程向群。肿瘤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现状调查[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3,13(20):116-117.

[6] 廖璞,程海平.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研究[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5,15(4):470.

[7] 张春平,乔宁,喻华.2007年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世界感染杂志,2008,8(5):370-374.

[8] 刘永碧,马厚勋,曾凡荣,等.深部念珠菌感染208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1):31-32.

上一篇:青年女性健康体检心电图分析 下一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85例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