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9-25 11:26:12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职业性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实践性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实现方式。为实现高职英语课程的“以岗位所需英语为目标,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的教学目标,实施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的整合学习,制订相应的教学模块,构建了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专业所需和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也为其他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

关键词:课程建设;基础英语;行业英语

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技能如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是目前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目前我校和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是:①公共英语课程建设较为单一;②教材内容缺少实践性和职业性;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相脱节。上述问题导致高职毕业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实效性不强,其英语综合技能与行业工作需要不能有效对接。

二、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研究目标

为以专业为导向,以培养英语职业能力为根本,以英语综合素质提升为方向,以通识英语课程为基础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 [2 ]。同时建设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课程标准,制订切实可行、准确灵活的评价标准等多层次、多方位的整体课程体系,以及“双师型”素质师资的建设等。为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英语学习的潜能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为实现高职培养应用型、综合型、语言能力强、懂外语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战略目标发挥作用,也为其他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三、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研究内容

以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为主旨,构建并完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解决高职英语教学如何实现实践性和职业性的问题,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模块1 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第一, 初步拟定通用英语课程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主要内容如下:新编实用英语教程,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二,初步拟定的专业性英语课程(校本教材)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医护类:《护理综合英语》《康复保健英语》;经管类:《物流管理英语》《市场营销英语》;旅游服务类:《导游英语》;食品类的《食品专业英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职业英语》。

第三,拟定公共选修课程:在全院根据学生兴趣、行业需要及教师专长开设英语类课程如英语A级、四级辅导、英美文化赏析、英美影视欣赏、英语口语、英文歌曲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选修课程体系建设,体现严谨性和系统性,规范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考核。

模块2 EGP与ESP的衔接整合研究

以学院所开设专业为依托,结合公共英语课程的性质及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EGP与ESP融合,实现由传统的重知识体系的学科性教学向重应用技能的实践性教学的转化,构建符合人才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今后的职场发展奠定基础。

模块3 多维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专业性质和特点以及学情等实际情况,建设科学、合理、有效、灵活、易操作的多维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模块4制订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四、构建有效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1.准确定位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将其目标定位为: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岗位所需英语为目标,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 [3 ]。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从单纯传授语言知识转变为把语言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2.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立体式多元化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所谓立体式,即实行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交互融合;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交互融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交互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交互融合。多元化即指在需求分析,包括目标需求( target needs)、 学习需求( learning needs) 、职业需求( vocationalneeds) 、

学生需求(learner needs) 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模块式、进阶式、渗透式或融合式等,开展英语教学。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又能使学生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实现最终教学目标,使高职英语真正起到服务专业、服务社会的功能。

3.构建科学合理理实一体化的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原则:遵循客观性规范性,全面性,多样性,以学生为中心等原则。

(2)评价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教学内容是否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围绕学生能力训练来设计课程内容和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体现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体现教师专业素质的胜任力评价;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学习结果的效能评价等。

(3)评价方式:领导评价,督导评价,同行和专家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相关企业评价等。

4.实现英语教师向行业专业英语领域转型,成为“双师型”素质教师

在实验过程中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能力,加强教师自身的内涵建设,增强其适应“双师型”素质要求的技能和能力,使之更好地胜任高职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五、取得的效果

1.贯彻落实了高职教育人才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实践,整体建设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且该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标准的制订以及评价体系和标准的制订都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整体性、独特性,为学生专业所需和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同时该课题的实验也为其他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经验。

2.通过课题实践研究,解决英语课程设置单一的现状,使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职业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实现了英语教师向专业英语领域转型,最终为构建适应高职培养目标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新模式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唐红梅.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若干问题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4

[2]杨建慧.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3]黄静.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14

[4]白敏.高校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6

上一篇: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语文课程教... 下一篇:2013―度季赛第四季度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