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师生关系研究

时间:2022-09-25 10:21:19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

摘要:面对汹涌而来的改革浪潮,作为教师,应争做时代的弄潮儿,而要在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中自由游弋,就必须抛开尘世的喧嚣,静下心来,潜。研究,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念。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有益的作用;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违背教育的初衷。

关键词:师德修养;教学艺术;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2-0197-02

1 回顾历史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统治者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政治目的,采取的是奴化的教育,什么“天地君亲师”、“一旦为师终身为父”、“传道授业解惑”、“尊师重道”,无不把教师的权威绝对化,把教师神化为精神领袖。

2 研究现状

目前,全国上下掀起了素质教育的热潮。素质教育要求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本身就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爱护人,相信人和培养人,强调以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作为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创新教育的历史阶段,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育――财富蕴藏中》),要知道,学生决不是我们手中可以随意塑捏的玩具。作为受教育者,学生有权利从教师那里“挖掘个人最大身心潜力,求得身心的满足,成为崇高、有尊严、自豪的人。”

3 问题的解决

众所周知,爱迪生、华罗庚当初在学习期间的成绩并不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的确,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不确定的。眼下学生的不良表现并不代表他没有前途。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巾介而形成的一种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紧张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对学生主要依靠强制手段,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学生对教师心怀不满,行为多抗拒不合作,师生情绪对立,关系紧张,教学气氛沉闷压抑,学生厌学。

(2)冷漠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无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教学缺乏热情,只管教,不管学,对学生不冷不热、不闻不问,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也是漠然处之,学生对教师则不亲、不热、不爱、不恨,“敬”而远之,教学气氛平淡无奇,教学效果平常。

(3)庸俗型的师生关系。这种人际关系表现为都是过分迁就,该严不严,该管不管,甚至拉拉扯扯、吃吃喝喝,着意迎合学生(如故意漏题、评卷多给高分),学生对教师曲意逢迎、刻意讨好,从而使纯洁的师生关系变为庸俗的物质、利害关系。这种关系短期内似乎亲密和谐,但时问一长,则教师威信扫地,令不行、禁不止,教学如一团散沙。

(4)和谐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热情、尊重、信任,学生对教师敬重、爱戴,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师生关系民主和谐。早在1918年,陶行知就指出,教师过于威严,学生视之如判官、如阎罗、如芒刺在背,我国教师之大弊,即在于此。所以他指出:“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陶行知还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学习上是共学关系,在道德修养上是互相感化关系。“彼此精神融洽,人与人隔阂完全打通”、“时时与学生亲密接触,与学生打成一片”、“把人格拿出来互相磨擦,以灵魂想见”、“日久便成为学生的朋友”。可见,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能成为朋友,心理相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学生应当尊敬老师,老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是一种良好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建立呢?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教师的学识水平、师德修养、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学态度和方法等,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

(1)教师自身魅力对学生的吸引是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对教师的师德修养、人格品行以及学识水平、教育素质等具有较高的要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师使用强制手段要尽可能地少,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古人感叹日。“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身人格,提高自身素质,既要当好“言传”知识的“经师”,又要当好“身教”的“人师”。只有当教师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师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为师者,都知道“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爱得深沉、持久,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魏书生说得好:人心与人心之间,象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喊:“我尊重你!”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理解你!l,对方回音也是“我理解你!”你喊“我恨你!,,对方绝不会回答“我爱你!”可见,师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那么,如何更好地体现出师爱呢?具体地说,表现在“尊重、关怀、理解”六个字上。

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职责,但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具有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并不是教师想学生怎么样就怎么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越来越鲜明,学生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更希望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特别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关怀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催化剂。人都是有感情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是合乎逻辑的推理。教师唯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取信于学生。人们常说“关心如日”,关心的确象太阳,它能给人光明,能给人温暖,能给人指点迷津,能给人疼爱和保护。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对老师会更热爱更信赖。

理解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学生,设法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知已。学生就自然把老师当成知已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灵相通了,彼此就象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自然就会和谐密切。

上一篇: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下一篇:英语课堂情感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