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25 10:11:55

关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提高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素质仍然是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力量,作为学校基础的教学不能放松,但育人环节更要抓好。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力度,全员参与,突出骨干,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行为,为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惯性,才是教学质量持久提升的保证。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 育人 制度 骨干力量 全员参与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身心、学业、人格的和谐发展,我们既不能脱离学生的学业任务,片面地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完善,也不能不顾学生身心健康而一味地追求分数至上。它们之间应该是一种互利、互动的关系一一健康的身心和人格能推动、促进学业的发展;知识的获得又能从理论上完善身心和人格的建设。知识是学校能给予学生最直接的东西,也是学校最显而易见的任务,即传统教育观念中所说的“教书”;而学校对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的教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育人”,对学生如何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一句话:“教学为基础,育人是目的”,“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

应试教育的误区在于把对学生知识世界的灌输作为唯一任务。时至今日,我们的大部分学校仍然秉承着前人的做法,拼命地抓教学,而无形中忽视了育人环节,结果往往会造成教学上取得的一时辉煌难以长期维继,又或是年复一年,届复一届地输送着高分数但可能是低素质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再年复一年,届复一届地把他们送入社会,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不快。笔者曾在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过人事档案管理,遇到过这样一例:在三年内收到了两份属于同一个人的退学档案——有一个学生三年内两次考上大学,但都是就读不到一年又分别两次退学。其考上的大学和专业都不差,这就不禁让人怀疑该学生如果不是心理有问题,至少也是职业道德品质有问题——一个连学业都不能坚持完成的人,谁敢保证他以后能坚持完成工作任务?要真正做到依靠教学,育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1.完善教学制度,确保育人环境

学生的素质构成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学校的教育活动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从内容上看,有课内外进行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种活动;从形式上看,有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践活动等。由此可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光是语言文字的宣传、说教,它还必须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入受教育者,身体力行的引导、管理、纠正的过程。

由于社会、媒体中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厌学情绪,个别学生经常逃课,有的学生人在教室却不思学习,甚至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致使教学无法顺利进行。

教学工作做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有完善的制度来维护其顺利实施。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不仅能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育人服务和育人环境,同时也体现出学校本身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素质的高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套健全、明细、实用的制度,教育者们有可能会陷入面对困惑却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之中;又或是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法则而穷于应付的混乱现象。

因此,在教学方面应将教师和学生课堂行为具体化、制度化,设立课堂情况登记表,对学生迟到、旷课、严重干扰课堂纪律等进行登记,并由任课教师对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评分。教务部门要抓好教学巡视,确保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为育人工作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2.抓好行为规范,促进学习效能

学校教育是全面培养人的活动,它不仅要关心教育对象的知识和智力的增长,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还要照顾受教育者的身体健康成长,关注受教育者个性的自由发展。所以,我们不但要抓好课堂教学,对学生日常的思想、行为也必须密切关注。中学生尚属未成年人,还没形成完整的审美观和人生观,他们的行为更多是在模仿,有时会模仿一些娱乐偶像的衣着、举止、语言,觉得这样就会引人注目,就是很有个性,殊不知个性自由发展并不是单纯的标新立异。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这个“琢”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要用专门的“具”。如果一味追求所谓个性而不经琢磨,这块玉很可能永远只是弃之路旁无人问津的石头。

学生们应该有属于他们的个性和行为,但没有良好的日常行为就不可能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学生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包括一些必要的强制规定。学校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出完整的、具体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行量化评价,长期有效地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政教部门要切实地抓好学生的校园思想和行为,如通过班会、墙报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经常巡查校园,遏制并及时处理学生逃课、吸烟、打架等不良事件,确保学生能留在课堂,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通过反复提醒、反复纠正、反复练习,使学生更多地接受学习氛围的感染,学习行为更加合理,学习效能更加显著。

3.重视班主任工作。突出骨干力量

班级是整个学校组成的基本单位,一个班级风气的好坏,与班主任的工作是否细致到位密不可分。

重视班主任工作,首先从宣传上要正面引导,突出班主任的教育成果。班主任是每个班的负责人,是陪伴学生最久的老师,他们不仅要抓好本职教学工作,而且要抓好全班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他们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他们必须直接面对班上每一个素质存在差异,个性各不相同的学生及其家长,必须从学业上、思想上、习惯上对每一个学生们进行教育、辅导。其体力与脑力的付出和承担的责任都远远大于普通任课教师。当所带班级和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时,班主任理所当然要受到重点褒奖。

其次,在选拔班主任时,坚持“负责任,有能力,肯奉献”的原则;任用班主任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并定期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互相取长补短,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和工作、研究能力,对不负责任的班主任要敢于撤换。

另外,学校还应该做好一些必要的工作。如在管理学生、处理学生问题中,不违反教育教学原则的,要义不容辞地为班主任撑腰;评优评先、评聘职务、外出培训学习对班主任予以优先考虑;定期评选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突出先进,带动全体——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好老师一样能表扬出来。让班主任切实感受到其地位和工作价值受到肯定,并在这种肯定中更努力的付出。

4.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常有老师说:现在的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课堂纪律越来越难管。

实际上,我们的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只管课堂,不管课外(间)。经常有学生在打闹中可能出现安全隐患或者随手乱丢垃圾,但一些教师或是目不斜视地走过,或是自顾聊天,却没想到加以防范和纠正;上海某中学由于学生违纪翻墙捡球不慎摔伤致残而引发94万元索赔案的教训还仿如昨日,我们一些上室外课的教师又自以为是地让学生自由活动,自己管理,却没有进行必要的巡视,学生满校园游荡,有的还趁机溜出学校……

正是因为这种教育者的放任自流,不负责任,才造成了受教育者的不懂规矩,肆无忌惮。因为教育者的“熟视无睹”,才会使受教育者“目中无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党和国家对一个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要求很多,其中教师教书育人是根本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才会使学生真正受益。教育学生不仅仅是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所以,教师除了完成其日常教学任务外,还应该参与“管”学生。

做与不做是态度问题,做好与否是能力问题。没有想做的态度,就根本谈不上做不做得好。有的教职工总觉得难以开口去“管”,却不想这正是“学生越来越难管”的根源。一个平时不爱管学生的老师想管好纪律时,学生就会很自然地产生“你凭什么来管我?”的念头,但如果是一个经常爱管学生的老师,学生就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他就没想到要“对抗”,这也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惯性。第一次开口可能很难,但只要坚持就肯定能成为一种习惯,这种坚持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仅属于学校领导、中层和班主任,而是属于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

事实上,我们的育人工作主要还是在教学中完成。作为学校基础的教学不能放松,但育人环节更要抓好,只有从思想上、行为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过程。教职工们要做好按时上课,不缺课、不空堂,利用制度和本身的岗位特点维护好课堂纪律和课间行为,随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及时通报突发事件,加强家校配合,通过一系列扎实而又是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不仅能提高教职工自身的素质,也让学生感受到其不良行为谁都能管、谁都会管,久而久之就能形成惯性管理,而这种惯性必将会推动教学工作乃至素质教育收获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志宏:《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2]柳海民:《当代教育理论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作者单位:洮南市第四中学;吉林 洮南 137100)

上一篇:浅谈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下一篇:中外地铁环境视觉设计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