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思考

时间:2022-09-25 09:55:55

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借鉴德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找到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筹资财务管理

一、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简述

1.德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德国,中小企业所涉及的范围不仅包括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传统领域,还包括一些自由职业领域。

为了更好的帮助中小企业,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扶持。通过订立《反对限制竞争法》、《反垄断法》、《德国中小企业法》等法律条文使中小企业能参与平等竞争。除了订立相关法律,德国政府还不断强化其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和对经济的干预程度。为了便于管理中小企业,专门设置中小企业局并在各州也设立类似机构。同时,政府通过宽松的投资政策和各种补贴来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美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美国是高度垄断的发达国家,也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国家,成功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对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使中小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美国于1953年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该管理局的主要工作有:对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与国家各级的中小委员会保持联系;作为中小企业的代表与政府其它机构进行协调;对中小企业问题及其政策的贯彻情况进行调查。除了建立相关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帮扶,美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是多方面的。在财政方面,联邦政府不仅通过信贷计划对中小企业直接提供支持而且还以税收支出的形式给予间接地支持。

3.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

日本是发达国家中最后进入工业革命的国家,但日本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却是最重视的。不同的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定位是不同的,在日本根据《中小企业基本法》中的规定。在工业、矿业、运输业中,经常雇佣在300人以内或资本额在1亿日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在批发业中从业人员100人以内,资本金3000万日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在零售与服务业中,雇员在50人以内或资本额在1000万日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很多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不仅为其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更为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日本政府推出了多项措施:

⑴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同美国政府一样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日本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厅”,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系列的机构管理中小企业的发展。

⑵设立专门法律给予保护。日本在长期探索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颁布实施了近50多个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同时,政府还鼓励中小企业进行优化组合,实行企业间的合作,以减少企业破产的数量。

⑶日本政府规定,中小企业可以按最低利率在国家专业银行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同时,日本政府还允许民间社团向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而民间社团的放款基金则全由国家负责。

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策略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德国、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经验的探讨,结合我国实际,我们认为我国发展中小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大型企业的数目在逐渐减少,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逐渐突出。到2009年,全国工商登记企业1030万户(不含3130万个体工商户),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测算,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超过企业总户数的99%。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同时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摒弃长期以来的“抓大放小”的惯性思维,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在行动上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2.政府应当加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上述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经验的介绍,可以看出相关各国不约而同地通过政府干预来扶持中小企业。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为了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政府首先应当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事务管理机构,通过这一机构团结我国分散的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形成联盟,共享资源。

其次,政府应当采取各项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日本,政府通过制定政策使得中小企业可以以最低的利率在银行等金融结构获得贷款,并且政府通过向民间组织发放放款基金,鼓励民间组织向中小企业贷款,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借鉴这一经验,我国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降低中小企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门槛。同时,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发展民间小额贷款业务,发展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融资租赁形式,积极为中小企业寻求多种融资渠道。

第三,政府应在税收上对中小企业给予一定优惠。这一政策主要针对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及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新技术、新能源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在起步阶段不能得到税收优惠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极有可能面临失败的结局。

3.加强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建设

“向管理要效益”是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当务之急。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关键是管理。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普遍重视生产管理和市场管理,而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中小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对企业预算、严格费用支出,确保预算指标实现;加强内部控制,防止内部财务漏洞出现,规范财务行为;加强财务分析,尤其是现金流的管理和分析,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永杰.西方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经验及其借鉴[J].管理世界・双月刊,1997;2

[2] 郑斯林.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扶持政策及金融危机对策[Z].中国中小企业,2009;11

[3] 李文龙,陈宏,魏国辰.国有小企业改革操作指导[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1997

上一篇:对事业单位会计处理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一体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