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的诊疗探讨

时间:2022-09-25 09:31:08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早搏 诊断 诊疗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及起源部位的异常。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2]。可引起心悸不适,因心排血量减少而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有基础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心力衰竭、心绞痛等。本文首先论述了早搏的流行病学情况与机制分类,然后具体综述了其诊疗情况。现报告如下。

心律失常中早搏的流行病学分析

心律失常中的早搏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同时又是心内科急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早搏起源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房性、室性和结性[3]。早搏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最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等疾病;也可见于奎尼丁、洋地黄中毒;血钾过低等;早搏也见于正常人,或见于饮浓茶或咖啡、情绪紧张也可能引发早搏[4,5]。

心律失常中的早搏发生的机制分析

心律失常中的早搏发生的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触发活动、自律性增高和折返激动。早搏表现症状有心脏突然提早的搏动、停跳感或心前区有被挤压一下或有悬空的感觉等。体征多为面色少华,舌质淡红或暗紫,脉象细弱或结代[6]。我们认为,心律失常中的早搏可以是器质性疾病,其他尚可见于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原因不明。

心律失常中早搏的诊断分析

早搏患者的诊断主要取决于心电图。但室性早博要引起重视,对于有临床症状的室早患者,需作运动试验、记录长程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尽量明确引起室早的原因,再对室早进行正确的危险分层及预后的评估。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室早不影响其健康,一般不太主张过于积极的药物治疗[7]。

当前采用导管电生理或非创伤性检查方法指导用药、预防复发及评价疗效已有30余年历史。电生理刺激方法反映了激发状态下的发作,而非创伤性检查适用于自发性发作的检查,二者可互补;不论何种方法均有较高的复发率,分别为32%和41%;尚缺乏前瞻性、安慰剂对照的研究[8]。

心律失常早搏的治疗分析

早搏的治疗除了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包括电治疗和外科治疗。因此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仍然是药物治疗[9]。西药中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因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和加重已存在的心律失常等因素,或其他副作用,及疗效的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但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起效较缓、疗程较长,但药性相对和缓、安全,不良反应少[10,11],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近年来,人们注意到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虽显示了很好的心律失常抑制作用,但最终的死亡率却较安慰剂组明显升高,认识到不能把心律失常抑制作为治疗的最终目标[12]。国内的一项前瞻性双盲及随机试验,以安慰剂与索他洛尔进行比较索他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29例患者依次服用索他洛尔160mg/日、240mg/日、320mg/日各1周,索他洛尔组的总有效率65.5%[13]。说明索他洛尔在小剂量(160mg/日)时,治疗室性早搏和室上性早搏的疗效高,但长期容易出现新的心律失常。这使人们更加关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更加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目的是降低死亡率而不是单纯减少心律失常的次数。近几年射频消融术逐渐在早搏领域有所突破,给早搏的治疗指出了很好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树青.早搏灵治疗过早搏动82例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2000,41(7):410-411.

2 陈平娥.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颤动11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6(3):124-125.

3 郭红旭.针刺治疗心律失常81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4):250-251.

4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55.

5 周风生.中成药与西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2):148-149.

6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索他洛尔临床研究协作组.索他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0,4(2):7-10.

7 陶萍,龙露,诸俊仁.索他洛尔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24(6):408-410.

8 蒋文平,朱俊,戚文航.如何对待心房颤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7):483-486.

9 戚文航.低剂量索他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9,3(2):106-109.

10 周达新,李志善,李瑞,等.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普罗帕酮药代动力学[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17(5):195-196.

11 朱健华,沈浮.从索他洛尔电生理作用评价其抗心律失常作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15(2):116-118.

12 Singh BN.Electrophysiologic basis for the antiayyhythmic action of sotalol and comparison with other agents[J].Am J Cardiol,2003,72(10):16-18.

13 Kato R,Ikeda A,Yabek SM,et al.Electrophysiologic effects of the ievo and dextro rotatory isomer of sotalol in insolated cardiac muscle and their invivo pharmacokinctics[J].J Am Coll Cardiol,2006,7(2):116-125.

上一篇:14C—尿素呼氧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临床分析'> 1... 下一篇:多层CT仿真内镜诊断小肠隆起性的模拟实验和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