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09-25 08:41:06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对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问题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并就该模式中的各个环节和核心特点给出详细的设计和分析。

关键词课程设计数据结构教学模式问题驱动

1 引言

课程设计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应该完成如下基本目标:应能够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能够锻炼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它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它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特别是软件系列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联系左右的中心地位。大量的实践表明,是否学好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对于能否学好计算机本科课程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后续的工作和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现今,各大学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和教材的内容都主要集中在“基本数据结构的阐述和分析、基本数据结构的应用、典型基本算法的适当渗透”这三个方面。其中,前两部分是重点,并占据了较多的篇幅,而这些内容的教与学离不开大量的实践,所以在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中经常会有大量的课程实验作为辅助。

通过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上述基本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为到达最终目标打下的基础。显然,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出:如图1所示,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更深层次的目标是能够针对实际问题来选择、扩展甚至是设计全新的数据结构,然后设计相应的存储结构并加以实现,从而最终完成问题的求解。可以看出,这一过程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是不能通过课程实验完成的,也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建立完整意识的,所以在课程之后需要进行课程设计。

为此,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应能达到如下基本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数据结构基本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问题求解的全局意识,主要是通过认识数据结构在问题求解中的地位来完成全局认识的建立(这一全局认识如图1所示);训练学生从系统的、规范的观点来进行计算机问题的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

上面分析得出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课程设计目标是符合一般的课程设计规律的。但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具有自身的、明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地方,再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就决定了还需要分析并建立适合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特点的教学模式。所以本文在第2节就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和其他课程的课程设计进行了对比分析,在第3节提出了一种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并就其中的关键部分给出了详细的描述。

2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的特点分析

任何事物都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也是一样的。和许多其他课程的课程设计一样,它有着课程设计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经过和其他课程的课程设计的对比,作者认为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课程设计主要具有如下特殊性。

2.1不具有明显的整体性

这是由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于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集中于对各种数据结构的认识上,虽然各种数据结构之间总是存在许多内在的联系,但总的来说还是自成体系、较为独立的。

就这一点而言,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就和其他许多课程存在不同,也就使得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具有相应的特点。比如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做一个完整的、简化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的简化的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等部件)来完成课程内容的全面训练,并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组成的整体认识。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的设计,完成对机械原理各部分内容的综合训练。而对于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课程设计来说,几乎不可能构造一个题目把所有的数据结构都包含进去。实际上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数据结构本身就是不断扩展的,在学习、掌握基本数据结构的基础上能够对知识加以扩展并灵活运用才是真正重要的。

所以在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课程设计中,应强调问题求解能力的培养,而不像其他课程的课程设计那样来强调综合设计能力。

2.2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可伸缩性

从发展状况来看,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不断地有新的数据结构和新的算法出现,而且针对不同的问题,数据结构与算法可以做出非常灵活的调整。在这一点上它和许多其他课程不同,比如操作系统中可能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调度算法,但都集中在进程管理中,并总归结于资源管理这一基本框架下,只要冯・诺伊曼体系结构不变,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框架就不会改变。而数据结构就不同,如就树结构而言,二元树虽然在概念上较为规整,但在实际问题中,大多都采用树结构的变形,如B树以及其他新型变形等,似乎两者都可成为教学的重点。

正是因为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可收缩性,培养针对问题的数据结构设计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2.3具有极其广泛的渗透性

计算机问题领域包括许多其他行业的问题,如经济领域问题,只要涉及到对数据的组织与处理,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数据结构的用武之地,所以培养依托数据结构完成各类问题求解的“嗅觉”是十分必要的。

总的来说,基于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特点,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

3基于问题驱动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如图2所示,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问题驱动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3.1问题来源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问题来源(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数据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基本的算法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新兴数据结构的相关问题;新兴算法的相关问题及实践;经典问题的经典算法;典型系统的计算机模拟;需自行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3.2问题描述

在问题的描述上,侧重于用半自然语言进行描述。完全的形式化描述将减少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力度,完全的自然语言描述有包含太少的启发信息。

一般来说,要求问题的描述必须能够清晰地说明问题的含义和目标,并就采用的数据结构适当地给出启发,其中,也可以设计一些题目故意将问题的目标隐去,加强对学生问题定义能力的培养。

3.3问题求解的迭代性

问题求解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一开始设计(选取)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建立逐步求精、多次迭代的问题求解思维是必要的。

为此,我们需要在学生的课程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对其解决方案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分析,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优化方案,鼓励其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

3.4结论形成

最终的结论(体现为课程设计报告)应以数据结构的描述为核心,并集中体现如何针对问题来完成数据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其中,数据结构的描述应以抽象数据型(ADT)为基本手段,并在抽象数据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性质、特点、基本操作和存储结构的特点、实现和优化,并引导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有意识地去为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存储表示。

结果分析应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分析并重的方式,应适当加大实验分析的力度,使得学生能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形成总结并产生启发,最终能形成问题求解过程的全局意识。

3.5结果考核

鼓励学生选择需要设计新型数据结构(至少需要对已有数据结构作出修正)的题目,而不仅仅是实现一个定义明确的数据结构;鼓励优化方案的提出、分析和验证;鼓励学生扩展知识体系,并建立问题求解的修养;鼓励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

4 结束语

针对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分析,本文在提出该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后,更提出了适合于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以问题求解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近年来,经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多次实践,可以看出,这一模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耿蕊,李敬有,邓文新.关于计算机基础课课程设计的研究.高师理科学刊,2005,5

2 郭福顺,廖明宏等.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 王伟,王东宏.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的实践.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10

4 娄建国.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11

上一篇:高效学习数据结构 下一篇:武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