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浪风筝运动护身装置研究

时间:2022-09-25 07:29:40

冲浪风筝运动护身装置研究

在冲浪风筝运动中,安全无疑是第一位的。对该运动护身装置的研究就是立足于解决运动员最根本的安全需求。由于该运动开始于1998年,形成时间较晚,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死亡,骨折,割伤等问题屡见不鲜。本研究以安全护身为切入点,认为冲浪风筝运动护身装置应解决防溺水、防撞击、如何有效求救三大问题,并将设计定位于运动头盔、防撞击救生衣和求救附件,以减少运动员在从事该项目时的不安全因素。

一、基于运动伤害的护身装置对人的几种保护方式的可行性分析

1、关于护身装置防溺水的思考

造成溺水原因包括:(1)风筝线缠绕冲浪者身体导致溺水;(2)无救生衣等装备的保护造成溺水;(3)运动不可避免的落水后经常性的呛水。针对这三种情况,在此提出以下防溺水设计构想:问题1中,风筝缠线问题,冲浪者可通过割线这种方式来实现救援;问题2中,冲浪者可通过浮力设备来防止溺水;问题3中,冲浪者可通过一定装置使鼻口与水面隔离来解决。

2、关于护身装置防撞击的思考

(1)风筝把冲浪在岸上拖行,撞到异物,和划伤。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对关键部位:胸,肩,脊椎等进行保护。(2)进行花式动作时,冲浪板打到头,造成脑震荡。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对头部进行重点保护。(3)两风筝相撞事故,可以通过加入信号指示,防止两人同时向一处飞行。(4)风筝线割伤身体,可以通过对关键部位,胸,肩,脊椎等进行保护。(5)风筝降落时,脚后跟软组织挫伤,可以加入缓冲装置以防类似伤害。

3、关于护身装置如何求救的思考

(1)单纯靠求救手势求救,目标小,难以被及时发现,这可以发信号或拉警报的方式求救。(2)呼喊求救,求救方式原始,也难以被及时发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无线电设备来与其他人员取得联系后求救。

二、设计方案

护身装置的造型要冲浪运动本身相协调,要有运动的感觉。

图1护身衣设计草图

三、体验设计

笔者为了更好的对冲浪风筝运动引入护身装置的必要性进行研究,从而对冲浪风筝运动进行了为期八天的学习和体验,对教学程中和冲浪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实在的体验。

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1)碰撞问题,在冲浪风筝课程课程1级C中,以笔者为例,初学者大多对风筝操控能力较弱,单手操作难度极大,几次因为推把泄力较晚,被风筝拽飞后撞击地面,极容易造成伤害。

(2)呛水问题,在冲浪风筝课程2级H,拿板入水-水中穿板-保持姿态-甩动风筝过程中,初学者对冲浪平衡掌握较难,同时风筝对操作者的初始速度极快,以笔者为例,落水时速度极快,水压极大,导致笔者闭气无效,形成经常性的呛水,严重打击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参考文献:

[1]Eric Beaudonnat. Kiteboarding Vision. IKO (International Kiteboarding Organisation). September 1, 2004

[2]Paola Antonelli.Safe:design takes on risk.Museum of Modern Art.2005

[3]唐纳德・A・诺曼. 好用型设计[M]. 梅琼 译注.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4]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6]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7]刘传凯.产品创意设计[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上一篇:浅析基层篮球裁判员执裁问题与职业道德重要性 下一篇:力资本视角下贵州MRW模型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