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应用于会阴侧切术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09-25 07:18:53

罗哌卡因应用于会阴侧切术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应用于会阴侧切术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母婴状况。方法:选择顺产时需要行会阴侧切手术的孕产妇9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15 ml,行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15 ml,行会阴皮下浸润麻醉。观察和比较术后两组孕产妇出现疼痛的时间、自感疼痛程度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试验组孕产妇术后平均(18.67±4.92)h出现疼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罗哌卡因; 会阴侧切术; 镇痛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11

会阴切开术是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由于一些因素造成胎儿娩出困难,通过会阴切开娩出胎儿的手术,包括侧切及中切。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需行会阴切开术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剂,观察和记录术后孕产妇出现疼痛的时间、自感疼痛程度等,综合评价两种剂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月,选择本院收治的符合以下条件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1)头胎,足月产妇;(2)未合并心、肺疾患和(或)肝、肾功能不全;(3)知情并同意参加此次研究。共94例纳入研究。按照孕产妇手术时间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94名产妇平均年龄为(25.82±2.24)岁。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的比较如下表所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的比较

组别 年龄(岁) 身高(cm) 体重(kg) 孕周(周)

试验组 25.69±2.11 162.25±6.14 58.82±7.24 39.31±1.12

对照组 25.90±2.43 163.02±6.17 58.94±7.09 39.15±1.27

1.2 方法 试验组给予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15 ml,行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15 ml,行会阴皮下浸润麻醉。术后询问两组孕产妇出现疼痛的时间和自感疼痛程度。孩子出生后立即检查其身体状况,根据皮肤颜色、呼吸、心搏速率、肌张力和运动反射这五项体征进行Apgar评分,7~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低于7分的新生儿认为非正常新生儿(患有轻度或重度窒息)。比较以上指标,综合评价罗哌卡因应用于会阴侧切术的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两组孕产妇年龄、身高等一般特征及术后孕产妇出现疼痛时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自感疼痛程度和胎儿Apgar评分情况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

2 结果

2.1 术后孕产妇出现疼痛的时间和自感疼痛程度比较 试验组孕产妇术后平均(18.67±4.92)h出现疼痛,对照组平均(3.98±1.0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造成初产妇难产,需行会阴侧切术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1)由于初产,分娩时会阴较紧、组织硬韧或炎症等,造成会阴未充分扩张,可能发生Ⅱ度及以上裂伤;(2)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盆不称;(3)需产钳、胎头吸引器助产,或初产臀位。

会阴侧切术因一般在孕产妇疼痛高峰时实施,手术疼痛感觉不强烈,但是术后多疼痛难忍,故仍需手术时使用物,临床常用罗哌卡因、利多卡因、芬太尼等。罗哌卡因常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剖宫产和会阴切开术[1-2]。此次研究为探究罗哌卡因应用于会阴侧切术的效果,将符合条件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处理,结果显示,使用罗哌卡因的试验组孕产妇术后出现疼痛的时间远远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麻醉科医生应依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差异,慎重选择品种及用量,在不影响患者的健康前提下,帮助其尽可能减轻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延卓,董宏,席宏杰. 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0,44(4):365-368.

[2] 岳红丽,董刚,冯忠,等.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泌乳素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0,18(19):1850-1864.

[3] 肖冰,樊秦娥,牛世坤.硬膜外阻滞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 33):4750-4751.

[4] 成敏,朱炜,骆璇.罗哌卡因用于会阴侧切术的术后镇痛效果[J].江苏医药,2010,36(11):1330-1331.

[5] 冯洁华,李朝阳,辜雄军,等.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的量效关系[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8):699-701.

[6] 苏纲,李兵,王燕琼,等.5%罗哌卡因腰麻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78-79.

(收稿日期:2012-03-06) (收稿日期:陈丹云)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10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B超引导下未破裂型宫角妊娠吸宫术临床处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