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视角下“拿A当B”格式探讨

时间:2022-09-25 07:18:49

修辞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语言交际者在言语交际中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追求一种最佳的表达效果,为了达到这种最佳的表达效果,他们就会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加工,这种加工的过程就是修辞活动,而在修辞活动中对语言材料加工的方法就是修辞手段。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对语言材料进行加工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修辞学考察的对象一般是围绕句子展开的,具有修辞效果的句子有时会以格式的形式出现,而且某些格式随着时间的沉淀会赋有修辞效果。正如高再兰所说:“词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虚化,由实义词变成功能词。句子在使用中也会发生虚化,由实义格式虚化为修辞格式。”本文将要讨论的“拿A当B”即属于这一范畴中的一类。含有修辞效果的“拿A当B”是如何表达修辞效果的呢?本文将对“拿A当B”这种固定格式的修辞手段进行解释分析。

一、“拿A当B”格式中的比喻修辞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指出:“语言的联系美可以从多种角度来实现,达到这种联系美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喻作为修辞学中一种体现联系美的修辞手段,在“拿A当B”这种格式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1)要武和环环并肩站着,拿细树枝当“香火”,拱手磕头,作揖烧香,欢欢乐乐地拜起天地来。

(2)那位白白胖胖的女兵图书管理员,常常纳闷地望着这个黑皮肤瘦个子报务员,心里思忖道:“他是拿书当饭吃不成?”

(3)白沙撤字是用手捏着沙子,拿手当漏斗,白沙子漏下去形成字。

通过观察这些例句,我们发现,例(1)中“拿细树枝当‘香火’”,“细树枝”和“香火”从外观上来看具有相似性,抓住了这个相似点形成了这个比喻句,形象、贴切、生动,语气上欢快明亮。例(2)中“拿书当饭”用在疑问句中,将女图书管理员心中的佩服、惊叹的感情流露其中,从这个句子整体语气看,呈现出来的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感情。再看例(3)中“拿手当漏斗”,“手”和“漏斗”本来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但是在这里,我们如果将“手”想象成“漏斗”,便形成了具有比喻含义的比喻句。

从以上例句来看,比喻视角下的“拿A当B”从语气上表现出来的欢快、愉悦的感彩是通过包含这个格式的整个句式形成的,有时这种感彩也要通过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表现。

既然“拿A当B”这个格式有表示欢快、愉悦的比喻效果,那么这个格式在某些环境中是否会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效果呢?先看下面的例子:

(4)哎呀呀,怎么老拿“蛤蟆坑”当“聚宝盆”呢!

(5)拿尊严当赌注,拿身体当道具,这种近乎悲壮的行为瞬间在网络走红,想必在多数人的意料之中。

(6)现在重表面,为面子的政绩工程屡见不鲜,原因就是有关政府和官员在决策时,考虑自己的前途多些,考虑百姓的利益少些。为了官位和升迁,脑门一热乱拍板,甚至不惜拿百姓当垫脚石和梯子,打着为民的旗号损害百姓利益。

例(4)中拿“蛤蟆坑”当“聚宝盆”,是将“蛤蟆坑”比喻成“聚宝盆”。从语气上来看,“拿A当B”格式用在这里有浓厚的讽刺意味。“拿A当B”格式用在了表示反讽的感叹句中,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句子的讽刺意味并不全是由“拿A当B”格式体现出来的,这个感叹句式同样增强了整个句子的反讽意味。例(5)中拿“尊严”当“赌注”、拿“身体”当“道具”,这里将“尊严”和“身体”分别比喻成“赌注”和“道具”,细致观察这个句子后我们发现,这里的本体分别是由抽象名词“尊严”和具体名词“身体”构成的,喻体由表示两个概括性的名词充当。将社会中的丑陋现象以一种比喻的方式表现出来,讽刺意味浓厚。如果说例(4)中的讽刺意味不全是由“拿A当B”这个构式形成的,那么例(5)中的讽刺意味是完完全全的由这个构式表现出来的。例(6)中“拿百姓当垫脚石和梯子”,将百姓比作者向上攀登官位的工具,这个句子所表现出来的讽刺意味是通过这个构式形成的比喻义表达的。

通过对以上例句的分析,我们发现,“拿A当B”这个构式可以表现出两种比喻含义:一种是表示积极向上的比喻义,这种比喻义是在语言环境和句式的影响下形成的;另外一种是表示讽刺效果的比喻义,这种比喻义是通过“拿A当B”这个构式本身形成的。

二、“拿A当B”格式中的回环修辞

“拿A当B”格式中的A和B有时会以回环往复的表现形式出现,这种修辞在修辞学中被称为回环,这种修辞方式是通过回环往复的形式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依存、相互排斥的辩证关系,用以加深读者对陈述事实的认识和理解。例如:

(7)二十年来,反动的统治阶级认贼作父,拿敌人当朋友,拿朋友当敌人;中国人民受尽了压迫,也受尽了欺骗。

(8)你拿我当什么,我就拿你当什么。

(9)男人拿女人当什么,女人就拿男人当什么。

例“拿敌人当朋友,拿朋友当敌人”中,“敌人”和“朋友”相互之间形成回环的修辞格。“敌人”和“朋友”在语义上是一对相反相成的词语,这种对立的辩证关系在“拿A当B”这种格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笔者还发现,“拿A当B”格式中,A和B呈现出反复回环的修辞格,“拿A当B”这种格式在形成回环修辞手段时本身会重复出现。同样,例(8)和例(9)中的“你”和“我”、“男人”和“女人”在“拿A当B”格式中也是反复出现。如果说例(7)中的A和B是相互排斥对立的辩证关系,那么例(8)和例(9)中的A和B在语义上则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正如阐释回环修辞手段本身时所讲的那样,这种修辞方式表现了两类现象相互排斥、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笔者在分析解释回环修辞手段下“拿A当B”这种格式时发现这种格式呈现出一系列有规律的特征:

1.“拿A当B”格式中,A和B会呈现出回环往复的外在形式,“拿A当B”这种格式在形成回环修辞格时本身也会重复出现。

2.“拿A当B”格式中的A和B常常是体词,这些体词主要包括名词、代词两种类型。

3.“拿A当B”格式中A和B在语义上表现为相互排斥、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4.回环修辞格下的“拿A当B”从功能上来讲主要是为了强调读者对陈述事实的认识。

三、“拿A当B”格式中的引用修辞

引用修辞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段,古人在写文章时总会引用一些前人经典的“语句或故事来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引用分为正引和反引,正引是所引用内容与作者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一致,反引与正引正好相反。“拿A当B”格式中的引用多半是自古流传下来的熟语,“拿A当B”这种格式存在于引用的熟语中。例如:

(10)那是我开玩笑的,你怎么就“拿棒槌当针(真)”了?

(11)关造武“拿鸡毛当令箭”,用陆区书说过的话来回击曲世青,着着实实敲了一杠子。

(12)我不便露面,你把这药给马妈,偷偷给二少爷灌了,也别管它嘛脉了,“拿死马当活马医”,活一天算一天吧。

例(10)中的“拿棒槌当针(真)”,例(11)中的“拿鸡毛当令箭”,例(12)中的“拿死马当活马医”都是自古流传下来的熟语,这些熟语中的“拿A当B”格式作为整个句子中引用的一部分也可以分为正引和反引。例(10)、(11)中的熟语在古语流传下来时是带有贬义色彩的,用在这两个句子中正合作者写作意图,表达了一种讽刺的修辞效果,符合引用中的正引。而例(12)中的“拿死马当活马医”则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引用到这里则表现“我”对“二少爷”病情的关心,和这条熟语本身的话语含义是相反的,是反引。

总之,“拿A当B”这种格式在我们日常言语交际中很常见,这种格式表达的修辞效果也会因为修辞手段不同而有所区别。

参考文献: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2]高再兰.一种新的暗喻格式:“有一种A叫B”[J].修辞学习,2007,(4).

[3]俞燕,仇立颖.框填式流行语何以如此流行?[J].修辞学习,2009,(6).

(周晓忱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150025)

上一篇:惯用语和词的附属义比较 下一篇:现代汉语预制语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