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辉:画卷走出来的活“济公”

时间:2022-09-25 07:07:27

《欧洲时报》在《巴黎访谈戴云辉》一文中这样写道:“老戴是一位有实力的多面手画家,他是一位虔诚的唯美追求者和创造者,不管是笔法洗练的速写、精于构思的戏剧年画、活灵活现的济公系列,还是眉目传神的美人……追求的全都是一个‘美’字,美得精致、美得时尚、美得像阳光般灿烂……”

画济公的人不少,画好济公的人不多。爱画济公的人不少,爱做济公的人不多。既能将济公的形象惟妙地呈于纸上,又能将济公精神真切地播撒人间,全中国只此一人,他叫戴云辉。

戴云辉,1935年出生于浙江温州市,中国美术学院旅法艺术家。早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深造,毕业后任报社美术编辑40 年。擅长人物画,以速写见长。

济公文化

古有李修元,今有戴云辉。

说到济公,有人会联想到红遍网络的“犀利哥”,或者幽默搞怪的周星驰。济公到底是谁?掸掸历史的尘埃,我们将镜头摇向公元1148年。

那是南宋绍兴十八年,浙江天台永宁村出生了一位男婴名叫李修元,也就是后来的“济公”。在诸多的传说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济公是那个衣衫褴褛、摇着破扇子与秦桧对对子、赛打油诗,敢于和权贵斗智斗勇并屡战屡胜的文侠。鲜为人知的是,长期生活在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杭州的济公,不仅擅长诗文,而且医术高明。但在大众的印象中,济公是集癫狂、歪智、捣蛋、爱憎分明、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的救赎者于一身的复合体。

济公文化以民族文化认同的博大感召力,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沟通的重要精神纽带。每年都有数千人次台胞来天台山瞻仰济公,观光旅游。“两岸济公共一人,同根同源血肉亲”,形成了深厚的社会性文化交往的局面。

学界更有专家把浮士德与济公相提并论。细说起来,这两个人物还真有其相似之处:他们都来自于民间传说, 浮士德是中世纪的术士, 而济公则是宋代市民社会中的疯僧;浮士德是西方文化的追梦人, 而济公则是中国文化中的游心者。

检视传说中的济公故事, 我们可以看到济公的外在行为, 无论是惩罚秦丞相那样的大奸大恶, 还是教训家庭的不孝子, 市井中的无赖汉, 其目的都是要维护社会的正当伦理, 带来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现世福乐。而济公的内在状态, 无论是破衣烂衫招摇过市, 还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其目的都是要维护生命的恬然自适, 在一切人一切俗事里焕发精神的游戏气息。将上述的外在行为和内在状态合并到一处, 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完整的济公形象:他通过顿悟超越了尘世, 却又返回到尘世之中。他救苦救难, 他游戏人间, 他的眼里没有永恒的真理, 只有日常生活的伦理;没有绝对的美, 只有简单的。他拒绝痛苦, 或者说, 他取消了痛苦。

戴云辉正是读透了济公,完全沉浸在济公的世界里,不知不觉让济公的文化、济公的精神也渲染了自己的整个生命。

癫狂

如果年近70岁,多数人会选择安逸地躺在藤椅上摇着折扇赏戏曲歌赋,闻鸟语花香。戴云辉则在西欧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圣马力诺等十几个国家当了将近半年的“暴走族”,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绘画与创作。只此区区一件小事,可觑戴云辉身上颇有济公的癫狂劲。

事情发生在2003年2月,应法国国际艺术城主席布鲁诺夫人邀请,戴云辉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家身份,独自背着三四十公斤的行李,远涉重洋,前往世界艺术之都巴黎,进行了为期近半年的考察、交流和研修。

在法国期间,凭着国际艺术家联盟发的艺术家免费参观凭证,戴云辉走过了许多著名城市和众多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只要知道哪里办艺术展览,他都会不辞辛苦赶去观摩。有着记者这一双重身份的戴云辉,用镜头记录下那里的艺术活动和哥特式建筑,还很偶然地采访了第5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据说由于国内“非典”,没有一名中国记者获签证到现场采访,而戴云辉则成了唯一一名来自内地的记者。观摩完毕后,他赶紧写好消息并及时将稿子和照片传回国内,第二天消息就见报了。

法国周边的十几个国家也成为戴云辉充分利用时间游历的目的地。他兴奋地用镜头记录下了眼中美丽、充满艺术气息的欧洲,为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从巴黎圣母院到罗丹博物馆,从罗浮宫到奥赛博物馆,古老的建筑、新鲜的事物给了戴云辉很多创作灵感,他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就连橱窗、服装、发艺都成了他观察的对象。戴云辉经常是天一亮怀揣一张地图出门,直至晚上才回住处。再把一天的感受用画笔记录下来。

歪智

在国内很少抛头露面,作品却在巴黎热卖。这使得温文尔雅、不落俗尘的戴云辉看起来多了几分商人的睿智。

每每提到这个问题,戴云辉总有些无奈地述说在国内卖画时碰到的尴尬:一次办画展,有人对他说:“你的画非常好,但是你的家乡金华知名度并不高,我很难向顾客推荐。”他当时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国人可能总会关注你来自哪个省哪个市,但是出了国门,我们都来同一个地方,叫中国。

带着这样的想法去到人生地不熟的法国,戴云辉只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一开始有华侨在画展上希望买下他的画,他还很不好意思开价。没想到那些在法国做生意的温州同乡反过来劝导他说,在这里都是一口价,你认为值多少就说多少。有意购买者也是理解艺术的,他们说能如此打动他们的艺术品,一定有它的价值所在。最后戴云辉还是卖了几幅画,其中有一幅国画卖了3000欧元,约合3万元人民币。有趣的是,直到现在,当地这位买画的老板也不知道戴云辉是来自遥远的金华的画家。

如今,戴云辉的作品更多的融合了西画和中国画的技巧绘画速写,这些对继承、发扬中国画不无裨益。他认为,画家的任务就是发现美、表现美和传递美,只有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探求有民族特色的世界性绘画艺术语言,才能创造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绘画作品。

真情

别以为搞艺术创作的人总喜欢背着个画本,哪儿人少哪儿僻静就往哪儿钻。戴云辉其实还是个广交挚友,敢爱敢恨的铁血男儿。

三国时期有个“桃园三结义”,现代则有个“济公三杰”,指的就是画济公的戴云辉,演济公的游本昌和雕济公的高公博。

是“济公”让原本陌生的三个人走到了一起。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那时非常流行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叫《济公》,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以诙谐自如、活灵活现的表演红遍了大江南北。当时,尚在《金华日报》供职的画家戴云辉并未涉足济公题材。1987年,报社举行隆重的报庆活动,从北京请来了游本昌、刘晓庆等当红艺人。戴云辉与游本昌一见如故,并开始尝试画济公。戴云辉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画济公的画家。他画的济公惟妙惟肖,形神兼备。一个因演济公而“传神”,一个因画济公而“传神”,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一下子拉近了戴云辉和游本昌的距离。

后来,经游本昌介绍,戴云辉又认识了“雕济公”的高公博。高公博是温州籍著名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其创作的雕塑济公百态妙趣横生。三个人虽然各分东西,但“济公”让他们心连心。他们互相鼓励,鸿雁不断,在艺术的道路上携手并进。

扶危济困

济公那迷醉疯癫的外表下暗藏着仗义善良的本性,在戴云辉身上也有淋漓的体现。

那是2004年的时候,戴云辉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养父猝死,小孤女面临困境》的报道,对小孤女佳佳的境遇十分同情。他当即打电话到报社,希望能将几幅自己的画作拿出来义卖,把义卖所得款项捐助给小佳佳。同时,他还希望能够联合金华的其他一些画家进行义卖。

戴云辉的爱人得知消息后,更忙不迭地说一定要去看看佳佳。他们带上给佳佳准备的大包小包的吃穿用品,和记者一起驱车兰溪。经过社会上广大爱心人士的帮助,小佳佳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

不仅如此,每年5月20日的“全国助残日”也是戴云辉十分关注的日子。2007年的这一天,戴云辉协同16名书画家挥毫泼墨,创作了36幅书画作品,捐赠给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表达他们对残疾人福利事业的支持和对残疾人的关爱。

上一篇:3Q余震 第12期 下一篇:功能茶上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