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加息五大猜想

时间:2022-09-25 06:16:39

美联储态度的摇摆,使得市场预期再度反转。

美联储到底何时加息?从3月议息会议至今,市场对这一问题的争议并未淡化。近期,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成员频现“鹰派”论调,多次呼吁支持美联储4月份再次加息。

联储态度的摇摆,使得市场预期再度反转,加息路径和加息节奏的不确定性直线上升,成为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影响因素。问题在于:如何捕捉美联储的决策轨迹?多位专家近日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特约撰稿人专访,就此抽丝剥茧,以期梳理出可能的答案。 看不看全球“脸色”

从就业和物价这两大核心指标来看,美联储加息进程理应更为明朗。近期美国就业数据向好,失业率仍维持在4.9%的历史低位水平;2月份的核心CPI也达到了2.3%,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最大同比涨幅。

首创证券研究部总经理王剑辉分析称,就数据显示的情况看,美联储并没有放缓加息的必要,年内按照原计划实施3-4次加息其实也是可行的。

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主管朱振鑫则认为:“此次美联储表现的立场仍然是希望维持宽松,这主要是出于对经济复苏基础不够牢靠的担忧。”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金融环境的动荡不安也构成影响加息预期的重要因素。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许维鸿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向全球暗示美国开始考虑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相较于实际的作用,这种“鸽派”预期释放出的信号意义更为突出。 算不算舒了一口气

美联储3月份议息会议维持低利率并释放“鸽派”信号,对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整体偏利好不言而喻。

王剑辉认为,对欧元区、日元区以及大中华区内目前还在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而言,不加息也减少了这些国家的担忧。这其中既包括前期市场担忧的通缩压力继续减弱,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外逃的压力也会相对减小。

问题总有两面性。朱振鑫则表示,美国不加息实际上也意味着其国内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牢靠。通过贸易渠道来看的话,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的货币相对升值,对这些国家的出口竞争力也会造成一定的挤压。

3月17日,在美联储宣布推迟加息的决议刺激下,全球风险偏好情绪回升,新兴市场资金回流的压力大大缓解,加之大宗商品价格回暖,新兴市场资产价格涨势延续,市场也走出了一波持续复苏的行情。

然而,3月21日,两位美联储官员放言,美联储可能最快在4月的FOMC会议上加息,新兴市场资产价格涨势应声而止。 “倒春寒”还是“小阳春”

美联储加息,是影响大宗商品走势最为敏感的神经。

自2月份开始持续反弹逾一个月的大宗商品市场近期开始显露疲态,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现回落状态。

数据显示,3月23日,全球商品期货市场进一步下滑,全球供过于求的情况继续施压大宗商品价格,原油和黄金遭受重挫,WTI原油下破40美元/桶大关报收,现货黄金更是下破1220美元/盎司,创出3周新低;铁矿石、焦煤、螺纹钢、沥青、焦炭等黑色系品种也出现暴涨暴跌局面。

在全球经济基本面不足以支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伴随持续升温的加息预期,美元指数将稳步回升,并可能在短期内酝酿新一波的震荡反攻,这将进一步压低大宗商品价格。对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以及紧盯美元走势的黄金市场而言,都将形成不利的影响。 宽松还是稳健

此前,联储主席耶伦曾在议息会议后谈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明确将“中国经济增速如期放缓”置于首位,其心理权重一目了然。此次按兵不动,在于“顾念”中国经济的持续下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的中美两国经济互为反馈、互相关联的特征日渐凸显。针对此次美联储不加息决策传递出的政策信号,普遍解读认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得整个中国经济承受外部环境风险的压力进一步减弱。

多数市场分析认为,此次外部加息预期缓解后,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将明显减小,对人民币来说意味着一个明显的喘息之机。

不过,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空间,业界的看法却并不一致。“随着中国与全球经济关系的密切发展,中国货币政策受到美联储的影响日益加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美联储调低加息预期,也为国内货币政策稳健向松调节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空间。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对此不以为然。他强调,中国的货币政策并不会更多地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此次虽然暂缓加息,但趋势不会改变。

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表示,美联储不加息短期内将有效缓解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有利于中国居民到海外购物或置业,对进口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不加息将有利于A股市场的回升,而股市好转反过来也将对消费起到很大的提振效果。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特约撰稿人,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不稳定性是来自于内生性的问题,而这些并不能单纯指望依靠价格就能解决出路。 迟到还是爽约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一波三折的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还将持续牵动全球市场的神经。

从市场普遍预期来看,后续加息的节奏将会是“前慢后快”,上半年加息的可能性很小,加息的频率空间基本控制在两次以内。鉴于今年4-8月份是美国大选最敏感关键的时期,美联储的加息决策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王剑辉预测,如果在这期间经济数据的表现正常,美联储可能会更倾向于保持沉默和观望的状态,选择进入一个政策空窗期,等到9、10月大选有了眉目之后,加息的频率才会适当加快。

彭博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决策者显然正等待拿到更确定的经济复苏证据后,才会收回额外的宽松措施。可以确定的是,在这种经济增长趋势下,任何升至美联储目标之上的通胀率都可能被事实证明是温和而又短暂的。

刘学智也预计,如果美国经济保持复苏态势,就业状况继续向好,通胀率逐渐上升至2%以上,在三季度将可能迎来再次加息,年内有可能还有2次加息。但是在全球经济仍然面临诸多风险的情况下,加息的节奏将会较为谨慎和缓慢,如果未来经济走势差于预期,再次加息的时点将继续推迟。

上一篇:城市化兼顾了公平吗? 下一篇:19世纪末20世纪初:飞船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