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约弃耕”应引起重视

时间:2022-09-25 06:09:26

农业部早就规定,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虽然是促进农村经济搞活的客观趋势,但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脱离实际,片面追求流转速度和超大规模,流转之中必须坚持自愿原则,流转之后要防止将土地“非农化”与“非粮化”。然而,在执行中,一些地方却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土地流转速度,片面追求农业经营超大规模,纷纷制定奖补措施、优惠政策,刺激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种田大户”盲目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扩大种植面积,甚至将一些农业规模经营列为重点扶持项目或产业升级工程;而对于土地流转不积极的地方,则定任务、下指标、搞摊派,加剧了“种田大户”与农民争地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在一些地方,目前已出现诸多“毁约弃耕”现象,对此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芦柞镇芦柞东村60余户村民的耕地被征,原因是该区域要建设大蒜产业园。然而,产业园动工仅两个月就停了工,到现在已停工近两年。如今,产业园没有建成,村民的地却被占用荒芜了,不能继续种植。位于芦柞东村村南的大片耕地,曾是村里最好的耕地,每年到了种蒜季节,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而现在,这里竟是另一番景象。村南的大约13公顷耕地目前仍被绿色的铁丝网围着。村民介绍说,铁丝网内就是当时要建设大蒜产业园的良田。荒废的耕地上是当初建设的一层框架建筑,用来支撑楼梯的钢筋还暴露在外,近两年的风吹雨淋,钢筋已是锈迹斑斑,建筑周围的耕地杂草丛生。

据村民徐会昌介绍,2013年夏天,村里通知村民村南的耕地要征走建设大蒜产业园,说是按照每667平方米地每年2000元的标准补偿,一次性赔偿完毕。因为667平方米大蒜的收入有六七千元,村民们都不想签征地协议。后来,67户被征地的村民有56户签了征地协议,得到了征地赔偿。很快,产业园建设就开工了,可不知为何,只动工两月就停工了。之后工程便再无动静。因为大蒜产业园工程停工,地荒了近两年。一方面,这么好的耕地荒着,村民们看着很心疼。另一方面,种蒜是村民的经济支柱,没地种便没有了收入,因此很多村民只好出去打零工维持生活。

“毁约弃耕”现象正是近年资本下乡种地过程中暴露出的“有实力征地、没能力种田”现象所致。土地流转,目的在于盘活农村日渐“沉睡”的土地资产,解决农村土地摞荒,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土地被有效耕种。如此好的一个政策,却出现了“毁约弃耕”现象,实在值得深思。

在国家推出农村土地流转、鼓励规模化种植的政策后,一些城里的老板从农村这波“一窝蜂”的土地流转浪潮中嗅到了商机,下乡“跑马圈地”。一部分工商资本只是看中国家重视农业,冲着农业规模经营的国家补贴而来,土地流转到手,国家补贴也拿到手了,就可能将土地撂荒,时间一长就不租“跑路”了。另有一部分下乡搞土地流转的工商资本,只是想急功近利地发展观光农业,或开展其他“非农化”、“非粮化”投资,用农民的话来说,这哪里是在做农业,简直是在“玩”农业,难以长久。也有起初想好好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但其土地要从农民手里租赁而来,据说土地租金一般要远高于农户自发土地流转的租金,且因不善稼穑,种田成功的例子很少,“毁约弃耕”也就成了无奈的选择。

“资本下乡”引发各种各样的土地问题,工商企业流转土地后非粮化比例高得惊人,资本下乡种田成功的例子很少能见到对下乡的资本流转土地,种粮大户们普遍无好感。在一些地方,土地市场秩序混乱,非法占地、非法入市的问题相当严重,利用土地牟取暴利己经成为一些单位和个人“寻租”的手段。一些企业土地圈而不用,以套取国家补贴为目的进入农业。更有甚者,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把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变成了开发商和某些政府或领导干部的“钱袋子”或“招商引资的资本”。

因此,针对当前这种资本下乡损害“三农”的现象,各地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在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中,应以首先保障农民权益为主,致力于建立一个稳定“三农”的法律环境,这比让农民尽快把土地流转出去更加重要。 (卞文志)

上一篇:品质+创意+互联网解决蜜桃销售难 下一篇:肥瘦肉质量比和芹菜粉对川味香肠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