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台湾本土艺术

时间:2022-09-25 05:50:27

浅析台湾本土艺术

因地理位置的原因,福建对台湾的影响最大,台湾的民俗,如八家将、庙会、布袋戏等均从大陆引进而在台湾生根;台湾的人民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拜祭神明,在过年过节都有其特有的活动与仪式。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霓虹灯,其炫丽耀眼的色彩冲击着台湾娱乐文化的色调,在布袋戏、歌舞团、电影广告牌、广告宣传中大量使用荧光漆、霓虹灯,延续到今天的歌舞秀、商店招牌、霹雳布袋戏、野台戏、宣传海报和现在部分的画家作品中。

著名的台湾素人画家洪通的早期画作整体结构与道教画相似;洪通的作品表现着民间信仰的意识层面,配合民俗色彩,诉说其深层的内心世界。作品平面化的空间结构,人物散落一地,戏谑地迎向观者,有着既具体又抽象的表现语言。

李明则的作品题材多半是生活上的平常场景,他用心观察生活环境,作品呈现出另一种中国风味。《四十而不惑》中身着古装的主角用古装的手法表现,朴拙的笔触带有淡淡的东洋风味的表现手法描绘身边的情境,表现着凡世间的诸多干扰,围绕着端坐中央的主人翁,表面的闲适安在和使用着现代的台灯,给人以时空交错的趣味;朴拙的笔触带着难以演饰的内心欲望。李明则的作品里带着中国古朴庭院梦境的眷恋,古代场景中的一角总会带有现代的产物,这样时空交错中隐含的意味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

黄进河和其他同时期的本土艺术家相比较之下,因为他不认同和台湾地理环境不相连的水墨山水画,也感到经由日本传入的西方绘画风潮已味道尽失,于是以本土的民间庙会、婚丧喜庆、电子花车等次文化现象为作品题材,构成一幅幅台湾民间浮世绘;艳丽醒目的色彩使其作品兼具本土与前卫的台湾文化特色。《引接到西方》这幅作品中,黄进河利用“西方”的双关语概念──地理区域的西方、宗教思维的西方。在佛家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个类似天堂的地方,以此讽谕在殖民心态下盲目追求西方品味的台湾人,是否真的能经由追求西方品味的过程中,将台湾接引成为西方组织的一员?黄进河的作品表现出对台湾道教信仰及对殖民历史的思考,画出台湾当代社会人心的不安状态,用台湾民俗里的死亡象征符号,在创作中表现强烈的社会批判性。以幽默反讽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为真实的世界,这个真实世界并非建立在现实生活视觉中所看见的逻辑上,而是存在于艺术家意识中的世界。当然,也有人说“原住民文化”才是台湾的本土文化,而笔者在此阐述的是台湾美术历经多方复杂的文化介入与植入后,艺术家们如何努力地寻找出自己心目中的本土,如上述;在不同年代接收到不同外来文化,艺术家们尝试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呈现台湾本土文化艺术,刚开始都像流行般的兴起,但是之后都不长久,又如一阵风般地没落了。而现在的本土艺术是把旧有的文化元素中有价值的东西保留下来,再与所需要的新文化相结合,他们主张朴素价值、民间传统等风格。现在的本土艺术有别于上世纪70年代艺术作品中所传达的本土意识。70年代的画家们所描绘的以风景为主,以一种乡土情感来表现台湾的本土特色,当时的艺术家大多并非土生土长,所以难以表现出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心及人文精神;现在土生土长的艺术家们对台湾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诠释,作品在抒发一种自我内心的情绪,以及对当代社会的不安定与苦无方向的一种精神反射,是当代社会生活的精神折射与思考。部分本土艺术家们把民俗文化、相融合,加上自己的生活感悟形成了具有浓厚本土特色的艺术表现方式,用以影射当代的社会现象,笔者在此所探讨的是这方面的本土艺术。艺术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观赏台湾本土艺术家们的作品时,可以从中理解与感受到台湾的当代文化与生活。

台湾受殖民主义文化和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的台湾五味杂成的混合文化形式就像一种文化艺术大拼盘。随着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的介入,接受多方美术影响的历程,使台湾艺术家们意识到台湾本土文化的重要性,而且对于殖民、后殖民、文化认同与主体性等问题,产生了一个不断内省与交战的历程。加上在这多媒体信息发达的地球村时代里,艺术家们受其渲染的程度较为深远;历经殖民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出来的融合现象,艺术家们自然地创作出台湾特有的混合式文化的作品:其中繁衍出不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文化,这是最纯粹而自然的。现在的本土艺术是把旧有的文化因素中有价值者,与所需要的新文化相结合,他们主张朴素价值、民间传统等风格。台湾庙宇中层层迭迭的藻井中,或许是台湾民俗文化中的宋江阵和八家将,正好对应着当下生活中常见的张牙舞爪、五颜六色和一个夸张过一个的商店招牌和媒体、杂志众多如此信息爆炸的杂乱环境中,都记载着历史文化并传递出特有的美感,从而在当下的台湾,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台湾现在的本土艺术不完全是单纯台湾本土的传统文化艺术,而是融合了不同各地的艺术文化。台湾艺术漫长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被殖民的艺术史,台湾地区的艺术本来就处于一种边缘的位置,而当下的艺术家们极力地想要去创作出一种专属于台湾的文化特色,这样艺术就很容易掉入一定的陈规中,如一种教育,经过师承、技法、磨练,一再重复结果,将日益失去有意义的形式,变为一般化,审美难以产生共鸣,所以艺术家必须不断地追求新的艺术元素。台湾民俗一直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民俗造物有其目的性,台湾的信仰民俗、祭祀仪式等,其目的绝非为了艺术,但艺术家以此为艺术表现元素,则已脱离了原来的民俗功能,这反而成为当代台湾本土艺术家的一个新路子。台湾的本土艺术家努力地植根于土地的共心性,结合台湾不同生活文化资源而产生了新的艺术样貌;在混杂多元的文化因素下,被本土性十足的艺术家吸收、转换、再创造,而成为一种风情独特的图像语汇;在台湾的独特文化基础上,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艺术表现,透过本土艺术去展现台湾的平民文化价值。台湾日常民俗文化被本土艺术家经由艺术创作的方式展示出来,让一般大众认识其美感及价值,有别于一般学院派知识分子和文人的美感认知。这可以在台湾本土艺术与正统学院派中的艺术中,形成一个有趣的互相参照与比对。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

上一篇:论实验水墨的抽象性意义 下一篇:英汉命名的语言特征及文化内涵透视